以務本端士習,以盡瘁報主知,根心術言,列傳內合純儒純臣為一; 外則歷總疆圻,內則平章軍國,案勛名論,中興後繼文忠文正而三。

輓聯名人名家

對聯全文

上聯:以務本端士習,以盡瘁報主知,根心術言,列傳內合純儒純臣為一;
下聯:外則歷總疆圻,內則平章軍國,案勛名論,中興後繼文忠文正而三。

對聯備註:

(清-沈祖燕《挽張之洞聯》)

參考注釋

務本

(1).致力於根本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?”《禮記·學記》:“三王之祭川也,皆先 河 而後海,或源也,或委也,此之謂務本。” 元 關漢卿 《裴度還帶》第四折:“習詩書,學禮易,從先進君子務本。忘食發憤,能正其身。” 清 李漁 《閒情偶寄·頤養·卻病》:“有務本之法,止在善和其心。”

(2).指務農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故先慎於己而後彼,官亦慎內而後外,民亦務本而去末。”《漢書·文帝紀》:“農,天下之大本也,民所恃以生也。而民或不務本而事末,故生不遂。”《醒世恆言·大樹坡義虎送親》:“你今年已大長,不思務本作家,日逐遊蕩,有何了日!” 清 顧炎武 《錢糧論上》:“昔人之論取民者,且以錢為難得也,以民之求錢為不務本也,而況於銀乎。”

端士

猶端人。《大戴禮記·保傅》:“於是皆選天下端士,孝悌閒博有道術者以輔翼之,使之與太子居處出入,故太子乃目見正事,聞正言,行正道,左視右視前後皆正人,夫習與正人居,不能不正也。”《三國志·魏志·趙王乾傳》:“訓以恭順之至言,輔以天下之端士。” 明 歸有光 《<山齋先生文集>序》:“嗟乎,直臣端士,世不可一日無!”

盡瘁

[exert oneself to the utmost] 盡心盡力,全身心投入

鞠躬盡瘁

報主

(1).報答皇上。 唐 李白 《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》詩:“懷恩欲報主,投佩向 北燕 。” 唐 杜甫 《季夏送鄉弟韶陪黃門從叔朝謁》詩:“捨舟策馬論兵地,拖玉腰金報主身。”

(2).指報答主人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回:“在你老人家可算得忠心報主咧。”

根心

出自本心。《後漢書·宋弘傳論》:“夫器博者無近用,道長者其功遠,蓋志士仁人所為根心者也。” 明 張居正 《兩宮尊號議》:“臣仰見我皇上,大孝根心,純切懇至,臣連日方欲以此上請。” 清 嚴有禧 《漱華隨筆·袁了凡》:“故人之行善,利人者公,公則為真;利己者私,私則為假。又根心者真,襲跡者假。”

列傳

[biographies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books] 紀傳體史書中一般人物的傳記

內合

(1).宮中的樓房式建築。《新唐書·百官志二》:“其後,復置起居舍人,分侍左右……若仗在 紫宸 內閤,則夾香案分立殿下。”

(2).安在大門左右的邊門。 清 黃六鴻 《福惠全書·保甲·柵濠》:“其門左右,兩扇內閤,俱用乾粗木密行打造。”

純儒

純粹的儒者。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讜言訪對,為世純儒。”《後漢書·鄭玄傳》:“至於經傳洽孰,稱為純儒, 齊 魯 間宗之。”《北齊書·儒林傳·馬敬德》:“乃詣州求舉秀才,舉秀才例取文士,州將以其純儒,無意推薦。” 明 何景明 《石磯賦》:“揚純儒之素言,究聖哲之元德。”

純臣

忠純篤實之臣。《左傳·隱公四年》:“ 石碏 ,純臣也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朴子·仁明》:“蓋明見事體,不溺近情,遂為純臣。”《資治通鑑·晉懷帝永嘉元年》:“ 苟晞 有大志,非純臣也,久令處之,則患生心腹矣。” 清 趙翼 《李忠定公墓在福州懷安桐口大安山》詩:“若論純臣心,豈願全軀國家覆。”

疆圻

(1).猶疆界。 前蜀 杜光庭 《皇太子青城山修齋詞》:“定 蜀 漢 之疆圻,扼 黔 巫 之襟帶。”

(2).邊疆。借指封疆大吏。 清 陳康祺 《燕下鄉脞錄》卷三:“家傳方略,勇敢性成,連任疆圻,多所籌畫。”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義清方檔案·清吏條陳》:“又前 兩廣 總督 岑春煊 頗有知兵之名,久任疆圻,威望夙著。”

內則

(1).《禮記》篇名。內容為婦女家庭必須遵守的規範和準則。《禮記·內則》題注 孔穎達 疏:“ 鄭玄 目録云:‘名曰《內則》者,以其記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。此於《別録》屬子法。’以閨門之內,軌儀可則,故曰內則。”

(2).借指婦職、婦道。《後漢書·皇后紀序》:“所以能述宣陰化,修成內則,閨房肅雍,險謁不行也。” 唐 皮日休 《九夏歌·王夏》之四:“出有嘉謀,入有內則。” 明 李東陽 《封恭人黃氏墓志銘》:“嘉其世受文行,又美其內則之懿。”

平章

(1).評處;商酌。 漢 蔡邕 《上封事陳政要七事》:“宜追定八使,糾舉非法,更選忠清,平章賞罰。”《隋書·何稠傳》:“上因攬太子頸謂曰:‘ 何稠 用心,我付以後事,動靜當共平章。’” 唐 吳兢 《貞觀政要·求諫》:“詔令自是宰相入內平章國計,必使諫官隨入,預聞政事。” 宋 劉克莊 《賀新郎·送陳真州子華》詞:“北望神州路,試平章這場公事,怎生分付?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誌異·連城》:“我為君平章已確,即教小娘子從君返魂,好否?”

(2).品評。 唐 劉禹錫 《同樂天和微之深春》之十五:“追逐同遊伴,平章貴价車。” 宋 辛棄疾 《江神子·和人韻》詞:“卻與平章珠玉價,看醉里,錦囊傾。” 明 葉憲祖 《鸞鎞記·春賞》:“憑欄爭賞,細與平章。” 清 黃遵憲 《度遼將軍歌》:“將軍歸來猶善飯,平章古玉圖鼎鐘。”

(3).古代官名。 唐 代以尚書、中書、門下三省長官為宰相,因官高權重,不常設定,選任其他官員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名,簡稱“同平章事”,同參國事。 唐睿宗 時又有平章軍國重事之稱。 宋 因之,專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擔任,位在宰相之上。 金 元 有平章政事,位次於丞相。 元 代之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,則為地方高級長官。簡稱平章。 明 初仍沿襲,不久廢。

辨別彰明。《書·堯典》:“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” 北周 庾信 《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斗升表》:“伏見勑旨,刊正音律,平章曆象。” 章炳麟 《國故論衡·原道上》:“斯足以揚搉誠偽,平章黑白矣。”

軍國

(1).統軍治國。《黃石公三略·上略》:“軍國之要,察眾心,施百務。”《後漢書·荀彧傳》:“ 操 每征伐在外,其軍國之事,皆與 彧 籌焉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五大臣》:“凡軍國重務皆命贊決焉。”

(2).軍人控制的國家。 瞿秋白 《文藝雜著續輯·青年的九月》:“ 中國 的黃金少年企圖變軍閥為軍國,這是枉然的。 中國 的勞動民眾不但反對軍閥,並且反對軍國。”

勛名

功名。《後漢書·張奐傳》:“﹝ 張奐 ﹞及為將帥,果有勛名。” 宋 蘇舜欽 《春日感懷》詩:“望國勛名晚,傷時歲月飛。” 清 吳偉業 《東萊行》:“ 左氏 勛名照汗青,過江忠孝數中丞。” 劍農 《武昌革命始末記》:“成則共圖勛名,敗則生靈塗炭。”

中興

[resurgence of a country] 通常指國家由衰退而復興

國家中興

中興機會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<指南錄>後序》

後繼

(1) [succeed]∶後面接著跟上來

前赴後繼

(2) [carry on]∶繼續開展,進行下去

後繼有人

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