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下古無虛,餘子讓公大手筆; 才人多不壽,痴心嗣響兩當軒。

輓聯名人名家12字對聯

對聯全文

上聯:名下古無虛,餘子讓公大手筆;
下聯:才人多不壽,痴心嗣響兩當軒。

對聯備註:

(清-胡君復《挽沈同芳聯》)

參考注釋

下古

近古。所指的具體時代說法不一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“世歷三古”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:“ 伏羲 為上古, 文王 為中古, 孔子 為下古。”《禮記·禮運》“夫禮之初,始諸飲食” 唐 孔穎達 疏:“ 伏羲 為上古, 神農 為中古,五帝為下古。” 元 李治 《敬齋古今黈》卷五:“大抵自 羲 、 農 至 堯 、 舜 為上古, 三代 之世為中古,自 戰國 至於今日以前,皆下古也。”

餘子

(1).古代卿大夫嫡長子之外的兒子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謂 知徐吾 、 趙朝 、 韓固 、 魏戊 ,餘子之不失職,能守業者也。” 杜預 註:“卿之庶子為餘子。”《呂氏春秋·報更》:“ 張儀 , 魏氏 餘子也。” 高誘 註:“大夫庶子為餘子,受氏為 張 。”

(2).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。古代軍制,家致一人為正卒,餘皆為羨卒,稱“餘子”。《周禮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凡國之大事,致民;大故,致餘子。”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:“國有一事,當徵召會聚百姓,則小司徒召聚之。餘子謂羨也。” 孫詒讓 正義:“雲‘大故,致餘子’者,謂國被災寇,則發六鄉之餘子羨卒,以備守事及追胥也。餘羨既發,則正卒亦發可知。” 王引之 《經義述聞·周官上》:“此雲‘大故,致餘子’。餘子,即民之子弟。《孟子·滕文公篇》所謂餘夫也。故《大司徒》統謂之萬民。”《逸周書·糴匡解》:“成年,年穀足……餘子務藝。”《尚書大傳·略說》:“耰鉏已藏,祈樂已入,歲事已畢,餘子皆入學。”

(3).年幼未服役的男子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獨不聞夫 壽陵 餘子之學行於 邯鄲 與?” 成玄英 疏:“弱齡未壯,謂之餘子。” 陸德明 釋文:“未應丁夫為餘子。”《漢書·食貨志》:“是月,餘子亦在於序室。” 顏師古 註:“ 蘇林 曰:‘餘子,庶子也。或曰:未任役為餘子。’未任役者是也。幼童皆當受業,豈論嫡庶乎?”

(4).猶後代。 唐 李公佐 《南柯太守傳》:“臣將門餘子,素無藝術,猥當大任,必敗朝章。”

(5).官名。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 晉 於是有公族、餘子、公行。” 杜預 註:“皆官名。” 孔穎達 疏:“則知餘子之官,亦治餘子之政。”

(6).其餘的人。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柳宗元》:“工詩,語意深切,發纖穠於簡古,寄至味於淡泊,非餘子所及也。” 明 焦竑 《焦氏筆乘·評杜詩》:“余家有 鄭善夫 《批點杜詩》,其指摘疵纇,不遺餘力,然實 子美 之知己。餘子議論雖多,直觀場之見耳。”參見“ 餘子碌碌 ”。

(7).謂劫餘之人。 葉葉 《九秋詩·秋望》:“誰成誰敗悲餘子,幾帝幾王付劫灰。”

大手筆

(1) [calligraphy of an authority]∶舊指有關朝廷大事的文字

(2) [well-known writer]∶指名作家,也指名家的作品

才人

[brilliant writer;gifted scholar] 才子;有文學才能的人

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領《風》《騷》數百年。——清· 趙翼《論詩》

痴心

[infatuation] 深深迷戀於某人或某事物

嗣響

謂繼承前人的事業,如回響聲。多用於詩文方面。《文選·沉約<宋書·謝靈運傳論>》:“若夫 平子 艷發,文以情變,絶唱高蹤,久無嗣響。” 張銑 註:“艷,美也。言 張平子 文章之美,無能繼其音響。” 清 陳廷焯 《白雨齋詞話》卷五:“ 子薪 年逾四十,始習倚聲,學力未充,而才氣甚旺,使天假之年,未始不可為 迦陵 嗣響。” 況周頤 《蕙風詞話續編》卷一:“詩餘者,古詩之苗裔也。語其正則 南唐 二主為之祖,至 漱玉 、 淮海 而極盛, 高 史 其嗣響也。”

兩當

(1).亦作“ 兩襠 ”。亦稱“ 兩當衫 ”。即半臂。古時短袖衣,形似今之背心。《南史·柳元景傳》:“ 安都 怒甚,乃脫兜鍪,解所帶鎧,唯著絳衲兩當衫,馬亦去具裝,馳入賊陣。”《南史·沉攸之傳》:“ 攸之 有素書十數行,常韜在兩襠角,雲是 宋明帝 與己約誓。”《新唐書·憲宗十八女傳》:“羣臣請以主左右上媵戴鬢帛承拜,兩襠持命。”

(2).兩者相當。 清 黃遵憲 《寒夜獨坐臥虹榭》詩:“層陰壓屋天四蓋,寒雲入戶山兩當。” 錢仲聯 註:“ 酈道元 《水經注》:‘ 河池縣 有 兩當水 。或云:縣西界有兩山相當為名。’”

(3).兩者一起充當。 老舍駱駝祥子》十四:“ 祥子 的確不錯,但是提到兒婿兩當,還差得多呢。”

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