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端鼓角齊鳴插雉尾著龍袍稱王稱霸試問風光能幾時 不覺鬼蜮現相假頭銜戴面具非驢非馬焉知世上少斯人

戲院集句

對聯全文

上聯:無端鼓角齊鳴插雉尾著龍袍稱王稱霸試問風光能幾時
下聯:不覺鬼蜮現相假頭銜戴面具非驢非馬焉知世上少斯人

對聯備註:

(清末民國諷喻聯集)

參考注釋

無端

(1) [unprovoked;for no reason at all]∶沒來由;沒道理

無端滋事

(2) [evil]∶品性不端正

無端賤婢

(3) [endless]∶沒有盡頭

鼓角齊鳴

鼓:戰鼓;角:古代軍隊中的樂器,即號角。戰鼓響,號角鳴。形容軍隊出擊時的雄壯陣勢。

雉尾

(1).見“ 雉尾扇 ”。

(2).雉尾部之長羽。《水滸傳》第一○九回:“每邊拴掛數十個銅鈴,後插一把雉尾。” 魯迅 《二心集·新的“女將”》:“她頭插雉尾,手執雙刀(或兩端都有槍尖的長槍),一chu1台,看客就看得更起勁。”

龍袍

[dragon robe] 皇帝的朝服,上面繡著龍形圖案

稱王稱霸

[domineer;lord it over] 比喻專橫拔扈,獨斷專行。也比喻以首領自居,蠻橫無理,欺侮別人

乾什麼?想在宿舍里稱王稱霸?

試問

(1).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。《晉書·孫綽傳》:“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:‘君何如許?’” 唐 牛僧孺 《玄怪錄·張左》:“ 左 甚異之,試問所從來,叟但笑而不答。” 清 王夫之 《上蔡威函先生》詩:“白苹秋色里,試問採蓮津。”

(2).試著提出問題。用於質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的意見。 宋 蘇軾 《又和劉景文韻》:“試問壁間題字客,幾人不為看花來?” 清 李漁 《閒情偶寄·詞曲上·結構》:“試問當年作者,有一不肖之人、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?” 許地山 《危巢墜簡》:“試問亘古以來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?”

(3).考問。《新唐書·文藝傳中·李邕》:“未幾辭去, 嶠 驚,試問奧篇隱帙,了辯如響, 嶠 嘆曰:‘子且名家!’”《宋史·選舉志三》:“諸正名學生有試問《景祐新書》者,諸判局闕而合差,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,無不屬於祕書。”《元史·選舉志一》:“以《通鑑節要》用 蒙古 語言譯寫教之,俟生員習學成效,出題試問,觀其所對精通者,量授官職。”

光能

[luminous energy;light energy] 以可見輻射的形式轉換而來或轉換成可見輻射形式的能量

幾時

[when;what time] 什麼時候,哪一天

你幾時來

不覺

(1)

[be unable to find]

(2)

沒有發覺,沒有感覺到

一路景物極佳,也就不覺路途遙遠

(3)

想不到,無意之間

天天作詩著文,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

(4)

[cannot help]∶不禁,不由得

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,兩個都不覺紅了臉。——揚沫《青春之歌》

鬼蜮

(1) [evil spirit]∶害人的鬼和怪物

妖為鬼蜮必成災

為鬼為蜮,則不可得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何人斯》

鬼蜮實難測,魑魅乃不若。——黃遵憲《逐客篇》

(2) [treacherous person]∶比喻陰險的人。因鬼與蜮都是暗中害人之物(蜮:傳說中在水裡暗中害人的怪物)

鬼蜮欲出籠,九天有霹霧。——《天安門詩八首》

身受鬼蜮陷害,鬥爭不屈不撓。——《周總理辦公室的燈光》

假頭

(1).即假面。《文選·張衡<西京賦>》“總會僊倡,戲豹舞羆,bai1鼓瑟蒼龍吹箎” 唐 李善 註:“僊倡,偽作假形,謂如神也。羆豹熊虎,皆為假頭也。”

(2).即假髻。《晉書·五行志上》:“ 太元 中,公主婦女必緩鬢傾髻,以為盛飾。用髲既多,不可恆戴,乃先於木及籠上裝之,名曰假髻,或名假頭,至於貧家,不能自辦,自號無頭,就人借頭。” 明 陸深 《願豐堂漫書》:“婦人首飾以髲為之者,曰假頭,亦曰假髻。”

銜戴

(1).謂報恩。 唐 李商隱 《為張周封上楊相國啟》:“吹噓盡力,撫愛形顏,雖以捧承,莫能銜戴。”

(2).感恩戴德。 明 張居正 《歸葬事畢謝恩疏》:“臣不勝銘心鏤骨,感激銜戴之至。”

面具

(1) [mask]

(2) 遮蓋全部或部分臉並有眼睛開孔的覆蓋物,通常作為舞會、狂歡節或類似的節日、戲劇等的偽裝

(3) 起遮擋保護作用的外罩

防毒面具

非驢非馬

[neither ass nor horse] 形容不倫不類,什麼也不像

世上

[in the world] 世界上;人間

世上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

斯人

(1).此人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。” 唐 杜甫 《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》詩:“斯人已雲亡,草聖秘難得。” 明 劉基 《郁離子·虞孚》:“飲食之人,則人賤之。斯人之謂也。” 李劼人 《天魔舞》第十三章:“說來說去,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。”

(2).猶斯民。指人民,百姓。 唐 元結 《與瀼溪鄰里》詩:“斯人轉貧弱,力役非無怨。”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《<軍次實錄>序》:“小官等佩讀之餘,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,啟斯人之聾瞶。”

末民

古稱從事工商業的人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下》:“以臨萬貨,以調盈虛,以收奇羨,則官富實而末民困。” 顏師古 註:“末,謂工商之業也。”

諷喻

(1) [advise;admonish]∶用委婉的言語勸說

(2) [parable;allegory]∶一種修辭手段,借說故事來表明事理

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