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從歐海旋槎,迎謁申江,馳驅久切登龍願; 我向扶桑觀日,病歸黃浦,惆悵偏逢駕鶴時。

輓聯名人名家

對聯全文

上聯:公從歐海旋槎,迎謁申江,馳驅久切登龍願;
下聯:我向扶桑觀日,病歸黃浦,惆悵偏逢駕鶴時。

對聯備註:

(清-章壽彝《挽曾紀澤聯》)

參考注釋

迎謁

迎接謁見。《史記·陳丞相世家》:“ 信 聞天子以好出遊,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。” 宋 陸游 《老學庵筆記》卷十:“ 紹聖 、 元符 間,有 馬從一 者,監 南京 排岸司。適漕使至,隨眾迎謁。”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十七回:“﹝ 楚王 ﹞欲得 息嬀 ,假以廵方為名,來至 息國 。 息侯 迎謁道左,極其恭敬。”

馳驅

(1) [gallop]∶飛馳

策馬馳驅

(2) [do one's utmost in sb.'s service]∶奔走效力,盡全力效勞

登龍

(1).登天的龍。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:“其秋,為伐 南越 ,告禱泰一,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,以象天一三星,為泰一鋒,名曰‘靈旗’。”

(2).乘龍。 唐 李白 《箜篌謠》:“攀天莫登龍,走山莫騎虎。”

(3).同“ 登龍門 ”。 唐 王季友 《酬李十六岐》詩:“於何車馬日憧憧, 李膺 門館爭登龍。” 宋 蘇轍 《歐陽太師輓詞》:“推轂誠多士,登龍盛一時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媚座》:“這恩榮錫袞封圭,不比那登龍御 李 。” 魯迅 《花邊文學·小品文的生機》:“其中固然有雖曾附驥,終未登龍的‘名人’,或扮作黑頭,而實是真正的醜腳的打諢,但也有熱心人的讜論。” 唐 李端 《元丞宅送胡濬及第東歸覲省》詩:“登龍兼折桂,歸去當高車。”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敕賜及第》:“仰溫樹之煙,何人折桂?泝甘泉之水,獨我登龍。” 宋 王禹偁 《杏花》詩之五:“登龍曾入少年場,錫宴瓊林醉御觴。” 清 鈕琇 《觚賸·河東君》:“登龍之客,杳至高閭。”

(4).泛指升官。 阿英 《晚清小說史》第二章:“至於為謀升官,上維新條陳,東抄西襲,以盼一顧的,更所在多有,實質上,不過是藉以登龍而已。”

扶桑

(1) [red hibiscus]∶亦名朱槿,錦葵科植物。花冠大型,是著名觀賞植物

(2) [a kind of tree] 神話中的樹木名

湯谷上有扶桑,十日所浴。——《山海經·海外東經》。 郭璞注:“扶桑,木也。” 郝懿行箋疏:“扶當為榑。《說文》雲:“榑桑,神木,日所出也。”

(3) 後用來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

扶桑開朝暈,此高台端。——《文選·陸士衡·樂府·日出東南隅行》

行乎東極之外,經扶桑之中林。——左思《吳都賦》

(4) [mystic island,usually indicating Japan]∶傳說中的東方海域的古國名,我國相沿以為日本的代稱

扶又若薺。—— 王維《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·序》

扶桑正是秋光好,楓葉如丹照嫩寒。—— 魯迅《送增田君歸國》

赤縣扶桑一衣帶水。—— 郭沫若《沁園春

黃浦

(1).水名。 上海市 境內 黃浦江 的舊稱。源出 浙江省 嘉興市 境,受 三泖 諸水,東流經 松江 、 金山 諸縣,至 上海市 東北,合 吳淞江 入海。相傳為 戰國 楚 春申君 黃歇 所開,故亦名 春申浦 ,又名 黃歇浦 。 明 稱 大黃浦 , 清 以來通稱 黃浦江 。《孽海花》第二回:“但見 黃浦 內波平如鏡,帆檣林立。”

(2).在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內,一名 黃蘗澗 。源出縣西南 黃蘗山 ,北流入縣南 碧波湖 。 南朝 宋 鮑照 有《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》詩。 唐 顏真卿 《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》:“寺前二十步,跨澗有 黃浦橋 ,橋南五十步,又有 黃浦亭 ,並 宋 鮑昭 送 盛侍郎 及 庾中郎 賦詩之所。其水自 杼山 西南五里 黃櫱山 出,故號 黃浦 ,俗亦名 黃蘗澗 。”

惆悵

[melancholy] 傷感;愁悶;失意

羈旅而無友生,惘悵兮而私自憐。——《楚辭·九辯》

惆悵人亡書亦絕,後人無復見《青囊》!——《三國演義

既自以心為形役,奚惆悵而獨悲?——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

駕鶴

(1).據 漢 劉向 《列仙傳·王子喬》載, 王子喬 從 浮丘公 學道,三十餘年後,人見其乘白鶴駐 緱氏山 巔,數日而去。後因以“駕鶴”比喻得道成仙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別賦》:“駕鶴上漢,驂鸞騰天。”

(2).猶騎鶴。 唐 韓愈 《華山女》詩:“玉皇頷首許歸去,乘龍駕鶴來青冥。” 清 梁章鉅 《歸田瑣記·北東園日記詩》:“ 鹽城 更比 蕪城 遠,安得腰纏駕鶴輕。”

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