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聯全文
上聯:東浙浙東,三塔寺前三座塔;
下聯:北京京北,五台山上五層台。
對聯備註:
(清-無《巧對》)
參考注釋
北京
(1).指 建康 。即今 南京市 。 南朝 宋 都 建康 ,位在當時疆土之北,因謂之北京。《文選·謝瞻<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徵還東>詩》:“祗召旋北京,守官反南服。” 李善 註:“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,己守官而蒞南服也。”
(2).指 京口 。在今 江蘇 鎮江市 。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發祥地, 文帝 又生於其地,因稱之為北京。《宋書·文帝紀》:“朕違北京,二十餘載,雖雲密邇,瞻途莫從。”
(3).指 平城 。在今 山西 大同市 東北。 北魏 於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遷都 洛陽 ,因稱舊都 平城 為北京。《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·北魏<鄭道忠墓誌>》:“奄就北京,遂同南面。”《魏書·袁翻傳》:“又北京制置,未皆允帖,繕俢草創,以意良多。事移化變,存者無幾,理苟宜革,何必仍舊。”
(4).指 太原府 。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晉源鎮 。 唐 和 五代 的 唐 、 晉 、 漢 都發祥於此,因謂之 北京 。 唐 錢起 《送鮑中丞赴太原軍營》詩:“將略過 南仲 ,天心寄 北京 。”《舊五代史·漢書·高祖紀下》:“﹝ 天福 十二年夏﹞甲午,以判 太原府 事 劉崇 為 北京 留守。”
(5).指 大名府 。今 河北 大名縣 。因 宋真宗 曾經駐蹕於此。《宋史·仁宗紀三》:“﹝ 慶曆 二年五月﹞戊午,建 大名府 為 北京 。”
(6). 金 天眷 元年改 遼 上京 臨潢府 為 北京 。故址在今 內蒙古 巴林左旗 波羅城 。見《金史·熙宗紀》。
(7). 金 貞元 元年遷新都於 中都 大興府 (今 北京市 ),以舊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,改稱 北京 。故址即今 內蒙古 寧城縣 西北 大明城 。見《金史·海陵紀》。
(8). 明 初指 開封府 。即今 河南 開封市 。《明史·太祖紀一》:“﹝ 洪武 元年﹞八月己巳,以 應天 為 南京 , 開封 為 北京 。”
(9). 明 永樂元年 , 成祖 將他做 燕王 時的封地 北平府 改為 順天府 ,建 北京 ,即今 北京市 。 永樂 十九年,自 應天 (今 江蘇 南京市 )遷都 順天 ,改 北京 為 京師 。 洪熙 元年,擬還都 應天 ,復改 京師 為 北京 。 正統 六年,定 北京 為國都,又改稱 京師 。歷 清 直至辛亥革命後,相沿不改。但習慣上自 明 永樂 以後都稱 北京 。參見“ 北京市 ”。
五台山
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。在 山西省 五台縣 東北。五峰聳峙,峰頂如壘土之台,故稱 五台 。主峰北台,海拔3,058米。山無炎暑,又名 清涼山 。 漢 永平 年間,始建寺廟,歷代增修,蔚為大觀,遂有 文殊 道場之稱。簡稱“五臺”。 元 薩都剌 《送聞師之五台》詩:“ 丹陽 纔洗鉢,又入 五臺 游。”
層台
重台;高台。《楚辭·招魂》:“層臺累榭,臨高山些。” 王逸 註:“層、累,皆重也。”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注·河水五》:“東門側有層臺,秀出雲表。”
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!
對聯推薦
對聯:石火電光空有影 鏡花水月總無痕
影院,7字對聯對聯:旋燒新筍安茶灶 自搗枯花作印香
其它,7字對聯對聯:勝如天上坐 宛在水中央
名勝,無錫,5字對聯對聯:龍井茂青松群沾法雨 泉岩生翠竹普蔭慈雲
名勝,台灣,9字對聯對聯:林外鍾彩開宿靄 階前旛影映清暉
名勝,北京,乾隆,7字對聯對聯:讀范滂傳,作陶嬰歌,惟艱難為福壽征,當年瓊海歸帆,只手挈諸孤,雪虐風饕,獨立真饒男子節;
名人名家,壽聯,五十壽對聯:綠水自然成澗壑 春風無日不山家
名勝,上海,7字對聯對聯:桃辰乃佛日前天,粵稽閣中講讀,池上賦詩,盛世譜瑤琴,允宜愛日興歌,三熟桃辰開大會;
名人名家,壽聯,六十壽對聯:德必有鄰,廉泉讓水成佳趣;
名人名家,11字對聯對聯:佳處便為家,是邵子行窩,謝公別墅;
名人名家,14字對聯對聯:布衣興國 藍篳開山
紡織品店,4字對聯對聯:曾將彩筆乾牛斗; 不許空梁落燕泥。
名人名家,7字對聯對聯:兩世論交,道德文章立人表;
輓聯,名人名家,11字對聯對聯:宗祠旁惠麓名山後樂先憂想見歲寒堂氣象
名勝,無錫對聯:居處必先精勤乃能暇豫 遇事務求停妥然後逍遙
名勝,10字對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