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千里累爾遠來,父在家,母在殯,翁姑在堂,屬纊定知難瞑目; 廿三年棄余永訣,拜無兒,哭無女,繼承無侄,蓋棺未免太傷心。

輓聯名人名家挽妻

對聯全文

上聯:四千里累爾遠來,父在家,母在殯,翁姑在堂,屬纊定知難瞑目;
下聯:廿三年棄余永訣,拜無兒,哭無女,繼承無侄,蓋棺未免太傷心。

對聯備註:

(清-梁紹壬《挽妻聯》;梁紹壬挽妻黃蕉卿巽聯)

參考注釋

千里

[the winged steed] 指千里馬

先王之千里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

在家

(1) [at home]∶在家裡

媽媽在家嗎?

(2) [remain a layman]∶對出家人而言,一般人都算在家

在家人

在殯

尚未下葬。《左傳·襄公六年》:“君又在殯,而可以樂乎?” 杜預 註:“ 獻公 卒未葬。”《國語·晉語二》:“ 桓公 在殯, 宋 人伐之。”

翁姑

[mother-in-law;woman's parents-in-kaw] 公婆的合稱

在堂

謂母親健在。《左傳·哀公二年》:“君夫人在堂,三揖在下。君命祇辱。” 晉 潘岳 《閒居賦》:“太夫人在堂,有羸老之疾,尚何能違膝下色養,而屑屑從斗筲之役乎?”《北史·儒林傳下·王孝籍》:“加以慈母在堂,光陰遲暮,寒暑違闕,關山超遠。”

屬纊

(1).謂用新綿置於臨死者鼻前,察其是否斷氣。《禮記·喪大記》:“屬纊以俟絶氣。” 鄭玄 註:“纊,今之新綿,易動搖,置口鼻之上以為候。”

(2).指臨終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松柏篇》:“屬纊生望盡,闔棺世業埋。” 宋 蘇軾 《張文定公墓志銘》:“公性與道合,得佛老之妙,屬纊之日,凜然如平生。” 清 方文 《述哀》詩:“遙想屬纊時,光景甚淒切。” 郭沫若 《落葉·第二十一信》:“人到屬纊時的慘狀我凝視過的回數很多。”

瞑目

[close the eyes] 閉上眼睛,多指人死時無所牽掛

死不瞑目

棄余

(1).拋棄多餘之物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武帝紀》“是歲用 棗祗 、 韓浩 等議,始興屯田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王沉 《魏書》:“自遭荒亂,率乏糧穀。諸軍並起,無終歲之計,飢則寇略,飽則棄餘。”

(2).所拋棄的多餘之物。 唐 韓愈 《衛府君墓志銘》:“嗟惟君,篤所信,要無有,弊精神,以棄餘,賈於人。” 宋 葉適 《經總制錢一》:“而 秦檜 權忮,劫脅一世而出其上,及其取於棄餘瑣屑之間以為國命者,是何其無恥之至是也哉!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藝六·葉水心論<三國志>》:“﹝ 葉 ﹞又云:近世有謂《三國志》當更修定者,蓋見注所載尚有諸書;不知注之所載,皆 壽 棄餘。”

永訣

[part forever;part never to meet again;be parted by death] 永別。指死別

誰料那次分手竟成永訣

繼承

(1) [succeed;inherit]∶按照法律或遵照遺囑接受死者的財產、職務、頭銜、地位等

繼承財產

(2) [carry on;come into; foll heir to]∶繼續做前人未完成的事業

繼承遺志

蓋棺

指身故。 宋 蘇軾 《提舉玉局觀謝表》:“臣敢不益堅素守,深念往愆……蓋棺未已,猶懷結草之心。” 明 唐順之 《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銘》:“君自束髮至蓋棺,未嘗一日不兢兢砥厲名檢。” 魯迅 《花邊文學·運命》:“‘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’,這裡的‘失’,是在非到蓋棺之後,一個人的運命‘終是’不可知。”

未免

(1) [rather;be a bit too;really]∶實在是,不能不說是

你的發言未免長了些

(2) [would naturally]∶不免

初次見面,未免有些拘束

傷心

[grieve] 心裡非常痛苦

別為這事傷心

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