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蹈龍宮,沉冤又泣汨羅水; 死攜驥子,並命同悲周氏汪。

輓聯名人名家11字對聯

對聯全文

上聯:生蹈龍宮,沉冤又泣汨羅水;
下聯:死攜驥子,並命同悲周氏汪。

對聯備註:

(清-吳恭亨《挽姚輝南聯》)

參考注釋

龍宮

[Palace of the Dragon King] 神話中龍王居住的海底宮殿

沉冤

[an unredressed wrong or grievance of long standing;gross injustice] 長期未得到改正的冤案

汨羅

(1).江名。 湘江 支流。在 湖南省 東北部。上游 汨水 有東西兩源:東源出 江西省 修水縣 境,西源出 湖南省 平江縣 東北境 龍璋山 。兩源在 平江縣 城西匯合後稱 汨羅江 ,西流到 湘陰縣 北注入 洞庭湖 。 戰國 時 楚 詩人 屈原 憂憤國事,投此江而死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﹝ 屈原 ﹞於是懷石遂自投 汨羅 以死。” 漢 劉向 《九嘆·離世》:“惜 師延 之浮渚兮,赴 汨羅 之長流。” 魯迅 《漢文學史綱要》第四篇:“ 原 在 湘 沅 之間九年,行吟澤畔,顏色憔悴,作《離騷》。終懷石自投 汨羅 以死,時蓋 頃襄王 十四五年(前二八五或六)也。”

(2).借指 屈原 。 清 姚康 《<嵞山集>序》:“謂詩文必窮而後工者,大約取證 汨羅 、 杜陵 諸君子。”

驥子

(1).良馬。 漢 桓譚 《新論·求輔》:“於邊郡求得駿馬,惡貌而正走,名驥子。” 南朝 陳 徐陵 《移齊文》:“所獲龍駒驥子,百千其羣。” 元 許有壬 《馬酒》詩:“驥子飢無乳,將軍醉臥氈。”

(2).比喻英俊的人才。《北史·裴延俊傳》:“二子 景鸞 、 景鴻 ,並有逸才, 河東 呼 景鸞 為驥子, 景鴻 為龍文。” 唐 錢起 《送馬員外拜官覲省》詩:“二十為郎事 漢文 ,鴛雛驥子自為羣。” 清 張問陶 《題家子白梅屋課女圖時官涇州刺史》詩:“檢點奇篇傳驥子,挑燈先喚女兒看。”

並命

命運;同死。《宋書·索虜傳》:“我與此城並命,義不使此城亡而身在也。”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兄弟》:“﹝ 王元紹 ﹞為兵所圍,二弟爭共抱持,各求代死,終不得解,遂並命爾。”

(1).猶言捐生。《後漢書·西羌傳》:“今國家無德,恩不及遠,羸弱何辜,而當並命!”《資治通鑑·魏元帝景元元年》:“人誰不死,正恐不得其所,以此並命,何恨之有!”

(2).亡命;逃亡在外。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七二回:“吾父忠於國家,知我必欲報仇,故使並命於 楚 ,以絶後慮。”

併命:1.拚命,捨命。《舊五代史·明宗紀一》:“吾王命我取 葛司徒 ,他士可無併命。” 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聞》卷七:“自和議成而軍士灰心,敵益狂狡,遂有四忠併命之禍。” 清 王韜 《淞濱瑣話·魏月波》:“聞 戚 娶女,鬱怒填胸,立刻拏舟至城,將與女併命。”

(2).比喻盡最大的力量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保路運動》:“或有不軌之徒從中鼓煽,強者併命於尋仇,弱者絶望於逃死,眾志一暌,全體瓦裂,終非國家福也。”

並命:1.一同受命。《禮記·內則》:“毋敢敵耦於冢婦,不敢並行,不敢並命,不敢並坐。” 孔穎達 疏:“並有教令之命。” 唐 權德輿 《太原鄭尚書遠寄新詩走筆酬贈》詩:“昔歲經過同二 仲 ,登朝並命慚無用。” 唐 張署 《贈韓退之》詩:“白簡趨朝曾並命, 蒼梧 左宦一聯翩。”

(2).拚命。 清 采蘅子 《蟲鳴漫錄》卷二:“某今日與人爭不勝,已買刀藏腰際,將與仇者並命。”

周氏

指 周 代。 漢 司馬相如 《難蜀父老》:“反衰世之陵夷,繼 周 氏之絶業,天子之亟務也。”《文選·劉琨<勸進表>》:“惠澤侔於 有虞 ,卜年過於 周 氏。” 李善 註:“《左傳》 王孫滿 曰: 成王 定鼎 郟鄏 ,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。”

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