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脈相承經典昭垂千聖緒 心源若接羹牆默契百王傳

名勝故宮乾隆11字對聯

對聯全文

上聯:道脈相承經典昭垂千聖緒
下聯:心源若接羹牆默契百王傳

對聯備註:

(故宮:乾隆題文華殿)

參考注釋

道脈

猶道統。 元 戴良 《哭汪遯齋二十四韻》:“儒言存道脈,野趣任天真。”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構釁》:“接 洙 泗 之淵源,擬荷千秋之擔。紹 昌黎 之道脈,豈興八代之衰。” 清 顏元 《存學編·上太倉陸桴亭先生書》:“庶幾衍道脈於不墜,續真宗於不差。”

相承

[carry on] 先後繼承;遞相沿襲;上下相托

經典

[classics] 指具有典範性、權威性的著作

經典著作

昭垂

昭示,垂示。 明 宋濂 《送錢允一還天台》詩:“龍劍一揮赴水死,大勛星日同昭垂。” 明 葉盛 《水東日記·黎恬記何忠詩並和》:“聖恩優渥褒何重,君道昭垂慰所期。” 林林 《滿江紅·懷念周總理》詞:“嘆昭垂天地,幾多功績。”

聖緒

稱帝王的統緒。《史記·三王世家》:“陛下奉承天統,明開聖緒,尊賢顯功,興滅繼絶。”《漢書·元帝紀》:“朕承先帝之聖緒,獲奉宗廟,戰戰兢兢。”《後漢書·馮異傳》:“昔我 光武 受命中興恢弘聖緒,橫被四表,昭假上下,光耀萬世,祉祚流衍,垂於罔極。” 前蜀 杜光庭 《賀天貞軍進嘉禾表》:“伏惟陛下紹 軒皇 之聖緒,承 周帝 之洪源。”

心源

猶心性。佛教視心為萬法之源,故稱。 唐 元稹 《度門寺》詩:“心源雖了了,塵世苦憧憧。” 宋 邵雍 《暮春吟》:“自問心源無所有,答雲疎懶味偏長。” 清 王夫之 《張子正蒙注·大易》:“此惟明於大化之渾淪與心源之寂感者,乃知元亨利貞統於《乾》《坤》之妙。” 李大釗 《民彝與政治》:“民能以秉彝之純瑩智照直證心源,不為一偏一曲之成所拘蔽,斯其包藴之善,自能發揮光大。”

羹牆

《後漢書·李固傳》:“昔 堯 殂之後, 舜 仰慕三年,坐則見 堯 於牆,食則覩 堯 於羹。”後以“羹牆”為追念前輩或仰慕聖賢的意思。 宋 李綱 《邀說十議·議修德》:“思宗社之危而不忘之於寤寐,念父兄之辱而欲見之於羹牆。” 清 顧炎武 《前詩意有未盡再賦四章》之一:“因思千古同昏旦,幾席羹牆尚宛然。”

默契

(1) [unvoiced pact]∶心聲情意暗相符合

我們之間的一個默契

(2) [tacit;act in tacit agreement;implicit recognition;secret agreement]∶默默承認的條件、限定或規定

同意戰後恢復原狀的默契下準許戰爭期間犁掘便道

百王

歷代帝王。《荀子·不苟》:“百王之道,後王是也。”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:“蓋聞五帝三王之道,改制作樂天下洽和,百王同之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光宅寺剎下銘》:“濡足萬古,援手百王。” 唐 廣宣 《禁中法會應制》詩:“道場三教會,心地百王期。” 明 何景明 《郊觀》詩:“神祇二後配,禮樂百王殊。”

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