慎五典親九族溯虞夏商周迄於盛世心法治法道會源流此外別無學問 敦三行正六儀由黨庠術序達於澤宮德成藝成功歸篤實其間自有鈞衡
對聯全文
上聯:慎五典親九族溯虞夏商周迄於盛世心法治法道會源流此外別無學問
下聯:敦三行正六儀由黨庠術序達於澤宮德成藝成功歸篤實其間自有鈞衡
對聯備註:
(湖北五陽書院講堂,位於建始,創建於清代)
參考注釋
五典
(1).古代的五種lun6理道德。《書·舜典》:“慎徽五典,五典克從。” 孔 傳:“五典,五常之教。父義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,子孝。” 蔡沉 集傳:“五典,五常也。父子有親,君臣有義,夫婦有別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是也。”
(2).傳說中的上古五部典籍。《左傳·昭公十二年》:“﹝ 倚相 ﹞能讀《三墳》、《五典》、《八索》、《九丘》。” 杜預 註:“皆古書名。”《書序》:“ 少吳 、 顓頊 、 高辛 、 唐 、 虞 之書,謂之五典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宗經》:“皇世《三墳》,帝代《五典》。”
(3).泛指古代典籍。 南朝 梁 蕭綱 《南郊頌》:“《五典》三墨,既葳蕤於璧水;九流《八索》,亦繽紛於 石渠 。” 明 沉受先 《三元記·講學》:“素志惟甘清淡,《三墳》、《五典》沉酣。”
(4).指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易》、《禮》、《春秋》五經。 漢 荀悅 《申鑒·政體》:“夫道之本,仁義而已矣,五典以經之,群經以緯之。”《後漢書·朱浮傳》:“五典紀國家之政,《鴻範》別災異之文。” 李賢 注引《禮記》:“溫柔敦厚,《詩》教也。疏通知遠,《書》教也。絜靜精微,《易》教也。恭儉莊敬,《禮》教也。屬辭比事,《春秋》教也。”
九族
[patriarchal clan] 血緣相近的親族,宗族
九族無可繼承者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虞夏
指 有虞氏 之世和 夏 代。《禮記·表記》:“ 虞 夏 之質, 殷 周 之文,至矣。”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昔我先王世 后稷 ,以服事 虞 夏 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才略》:“ 虞 夏 文章,則有 皋陶 六德。”
商周
《左傳·桓公十一年》:“師克在和,不在眾。 商 周 之不敵,君之所聞也。”後用“商周”比喻兩者難以匹敵。 南朝 梁 鍾嶸 《詩品》卷下:“ 惠休 yin6靡,情過其才,世遂匹之 鮑照 ,恐 商 周 矣!”
盛世
[flourishing age] 安定興盛的時代
太平盛世
心法
(1).佛教語。指經典以外傳受之法。以心相印證,故名。 唐 李華 《潤州天鄉寺故大德雲禪師碑》:“自 菩提達摩 降及 大照禪師 ,七葉相乘,謂之七祖,心法傳示,為最上乘。” 宋 葉夢得 《石林詩話》卷中:“﹝ 俞紫芝 ﹞少有高行,不娶,得浮圖心法,所至翛然,而工於作詩。”《醒世恆言·薛錄事魚服證仙》:“自然神仙一輩,叫做會中人,再不消甚么口訣,甚么心法,都只是一笑而喻。”
(2).對色法而言,即指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、末那識、阿賴耶識等八種心法。
(3).泛指授受的重要心得和方法。 宋 朱熹 《<中庸>章句》:“此篇乃 孔 門傳授心法, 子思 恐其久而差也,故筆之於書,以授 孟子 。” 宋 蔡沉 《<書經集傳>序》:“精一執中, 堯 、 舜 、 禹 相授之心法也。”
道會
(1).信道教者的集會。 宋 洪邁 《夷堅丙志·道人留笠》:“ 永康 青城山 ,每歲二月十五日為道會,四遠畢至。巨室 張氏 、 唐氏 輪主之,會者既集,則閉觀門,須齋罷乃啟。” 宋 洪邁 《夷堅丙志·餅店道人》:“ 青城 道會時,會者萬計。縣民往往旋結屋山下,以鬻茶果。”
(2). 清 代縣級道教機關的主管官吏。《清史稿·職官志三》:“府道紀司都紀、副都紀,州道正司道正,縣道會司道會,各一人。遴通曉經義,恪守清規者,給予度牒。”
源流
(1) [origin and development] 水的本源和支流
順澗爬山,直到源流之處。——《西遊記》
(2) ;借指事物的起源和發展
料應必遇知音者,說破源流萬法通。——《西遊記》
此外
(1) [besides]∶除此以外
(2) [moreover]∶在已提到的東西上外加的事情
此外,還可以使這個小機件用來壓印可愛的浮雕圖案
無學
(1).沒有學問或學識。《史記·汲鄭列傳》:“人果不可以無學,觀 黯 之言也日益甚。”《北史·齊上黨王渙傳》:“人不可無學,但要不為博士耳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刑部·乙卯闖宮》:“此皆比時大老及兩衙門無學無識,以致張皇如此。”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曹白》:“我並不覺得你淺薄和無學。”
(2).佛教語。小乘四果的最後一果,即阿羅漢果。謂學道圓滿,不需再行修學。 唐 窺基 《法華玄贊》卷一:“進趣圓滿,止息修習,名為無學。”
三行
(1).祝酒三次。 漢 揚雄 《法言·修身》:“賓主百拜,而酒三行,不已華乎?”《後漢書·方術傳上·楊由》:“酒若三行,便宜嚴駕。”《宋史·樂志十三》:“醆斝三行,盛儀斯舉。”
(2).三種德行。《周禮·地官·師氏》:“﹝師氏﹞教三行:一曰孝行,以親父母;二曰友行,以尊賢良,三曰順行,以事師長。”
(1). 春秋 時用戰車作戰, 晉文公 五年(公元前632年) 晉國 為抵禦狄族,在上、中、下“三軍”之外增設三支步兵,稱“三行”,即中行、右行、左行。以配合原上、中、下的三軍戰車作戰,兩者合稱六軍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 晉侯 作三行以御 狄 。 荀林父 將中行, 屠擊 將右行, 先蔑 將左行。” 杜預 註:“晉置上、中、下三軍,今復增置三行,以辟天子六軍之名。”
(2).舊指廚夫、油伙及茶房。
六儀
(1).謂祭祀、賓客、朝廷、喪紀、軍旅、車馬等六種禮儀。《周禮·地官·保氏》:“養國子以道……乃教之六儀:一曰祭祀之容,二曰賓客之容,三曰朝廷之容,四曰喪紀之容,五曰軍旅之容,六曰車馬之容。”
(2). 唐 開元 時,宮內設女官,其中有淑儀、德儀、賢儀、順儀、婉儀、芳儀,合稱“六儀”,掌教九御四德,率其屬以贊皇后之禮儀。見《新唐書·百官志二》、《新唐書·后妃傳序》。
黨庠
指古代鄉學。語出《禮記·學記》:“古之教者,家有塾,黨有庠。” 唐 劉禹錫 《絕編生墓表》:“死則必葬我於黨庠之側,尚其有知,且聞吾書。” 陳熾 《<盛世危言>序》:“故 三代 以上之為治也,家塾、黨庠、學校遍天下,惟恐其民之不智而 始皇 愚之。”
澤宮
古代習射取士之所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弓矢》“澤共射椹質之弓矢”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:“澤,澤宮也,所以習射選士之處也。” 宋 王禹偁 《五哀》詩:“揚袂入澤宮,鵠心一箭中。” 清 錢謙益 《順義縣知縣張國綱授文林郎》詩:“升敘澤宮,綰符赤縣。”
成功
[success] 獲得預期的結果,達到目的
篤實
(2) [solid;sound]∶堅實
學問篤實
其間
(1) [in; between them]∶在中間
兩幢房子及夾在其間的院子
頹然其間者。——宋· 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
北與寇往來其間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錄後序》
袍敝衣處其間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
時出於其間焉。——蔡元培《圖畫》
(2) [in]∶指某一段時間
參加這項工作已有半年了,這其間,他學到不少新的知識
鈞衡
(1).比喻國家政務重任。 唐 楊炯 《<王勃集>序》:“幼有鈞衡之略,獨負舟航之用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一○四回:“臣 亮 賦性愚拙,遭時艱難,分符擁節,專掌鈞衡,興師北伐,未獲成功。”
(2).喻指擔負國家政務重任的人。 宋 范仲淹 《遺表》:“因懇避於鈞衡,爰就班於符竹。”
(3).比喻平衡公正。 唐 高適 《留上李右相》詩:“鈞衡持國柄,柱石總賢經。” 孫欽善 校註:“鈞衡:平衡,公正。”
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!
對聯推薦
對聯:一笑河清鄉國舊聞傳諫草
名勝,合肥,11字對聯對聯:儒力道心仙緣俗事 高作岩述本植源游
名勝,廣東,8字對聯對聯:斷霞半空魚尾赤 晚山濃似佛頭青
名勝,西湖,集句,7字對聯對聯:晴空一鏡懸明月 夜市千燈照碧雲
元宵節,7字對聯對聯:萬里失長城日月減光后土蒼天何太急
輓聯,名人名家對聯:紫白紅黃皆悅目 麻棉毛葛總因時
紡織品店,7字對聯對聯:作鎮統元居五嶽之長 資生合撰妙萬物而神
名勝,關帝廟,乾隆,9字對聯對聯:桂嶺蕪城,隨地齊歌眾母母;
輓聯,名人名家,13字對聯對聯:勝地數梅州,嶺上分來香韻遠;
名人名家,14字對聯對聯:深院鈔書桐葉雨; 曲欄聯句藕花風。
名人名家,8字對聯對聯:費國民血汗已口億 集天下混帳於一堂
集句,清末民國諷喻聯集,8字對聯對聯:瀝血嘔心如蠟炬 傳經送寶是人梯
教師節,7字對聯對聯:月地雲階別向華林開靜境
名勝,北京,乾隆,11字對聯對聯:生立奇功死留典範九泉瞑目君無憾
輓聯,15字對聯對聯:寒雁先還為我南飛傳我意
集句,梁啓超集,11字對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