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帛永垂名,真不愧賢臣哲嗣; 蠻夷猶墮淚,更何論故吏門生。

輓聯名人名家12字對聯

對聯全文

上聯:竹帛永垂名,真不愧賢臣哲嗣;
下聯:蠻夷猶墮淚,更何論故吏門生。

對聯備註:

(清-左秉隆《挽曾紀澤聯》)

參考注釋

竹帛

(1).竹簡和白絹。古代初無紙,用竹帛書寫文字。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又書其事於竹帛,鏤之金石,琢之槃盂,傳遺後世子孫。”

(2).引申指書籍、史乘。《史記·孝文本紀》:“然後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,施於萬世,永永無窮,朕甚嘉之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求自試表》:“每覽史籍,觀古忠臣義士,出一朝之命,以殉國家之難,身雖屠裂,而功名著於景鍾,名稱垂於竹帛,未嘗不拊心而嘆息也。” 唐 韓愈 《送文暢師北游》詩:“相公鎮 幽 都,竹帛爛勛伐。”《警世通言·俞伯牙摔琴謝知音》:“似先生這等抱負,何不求取功名,立身於廊廟,垂名於竹帛。” 梁啓超 《讀孟子界說》:“故《春秋》有大義,有微言,皆口授弟子,俟數傳乃著竹帛。”

垂名

謂留傳聲名。《史記·樊酈滕灌列傳論》:“方其鼓刀屠狗賣繒之時,豈自知附驥之尾,垂名 漢 廷,德流子孫哉?”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列傳》:“尋附出之為義,攀列傳以垂名。” 清 趙翼 《甌北詩話·杜少陵詩》:“ 李 杜 詩垂名千古,至今無人不知;然當其時,則未也。”

不愧

[be worthy of the name;prove oneself to be] 無愧於;名副其實

不愧為藝術大師

賢臣

賢明的臣子。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二回:“君王不畏天變,黜逐賢臣,恐國家空虛,社稷不保。”

哲嗣

敬稱他人之子。 明 張居正 《答司成姜鳳阿》:“兒曹寡學,幸與哲嗣同登,奕世之交,殆亦非偶。” 清 趙翼 《六哀詩·汪文端公》:“尚喜哲嗣賢,曳履雲霄上。”

蠻夷

[the marns-name for aboriginal tribes or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] 古代泛指華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數民族

來蠻夷間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東集》

為降虜於蠻夷。——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

北蠻夷之鄙人。——《戰國策·燕策》

墮淚

指墮淚碑。借喻死者德高望重,百姓望其碑而落淚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司空章昭遠墓誌》:“ 長安 傳坐,恩禮盛於 西京 ; 襄陽 墮淚,悲慟喧於南北。” 唐 苗神客 《乙速孤神慶碑》:“庶使波溢 渤澥 ,識墮淚於千齡。” 宋 張齊賢 《洛陽縉紳舊聞記·齊王張令公外傳》:“知 齊王 於 唐 末有大功, 洛 民受賜者四十年,比夫甘棠墮淚,宜昭祀典。”

何論

唐 宋 進士應試的一種文體名。 宋 陸游 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一:“國初,《韻略》載進士所習有何論一首。 施肩吾 《及第勑》亦列其所習何論一首。何論蓋如‘三傑佐 漢 孰優’,‘四科取士何先’之類。”

故吏

(1).曾經擔任官吏的人。《漢書·昭帝紀》:“冬,發習戰射士詣 朔方 ,調故吏將屯田 張掖郡 。” 顏師古 註:“故吏,前為官職者。”《漢書·尹翁歸傳》:“會 田延年 為 河東 太守,行縣至 平陽 ,悉召故吏五六十人。”

(2).原來的屬吏。 晉 袁宏 《後漢紀·獻帝紀一》:“ 袁 氏樹恩四世,門生故吏,徧於天下。” 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·定謚》:“太常博士掌謚。職事三品以上薨者,故吏録行狀,申尚書省。” 清 趙翼 《哭果毅阿公病歿于軍》詩之二:“獨悲丹旐還都日,故吏無由奠一觴。”

門生

[pupil;disciple] 漢人稱親受業者為弟子,相傳受業者為門生。後世門生與弟子無別,甚至依附名勢者,也自稱門生

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