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千聖之危微業在守先信史凜於春秋巍巍道山秀聳徽閩爭望岳 闡四子之秘奧顧存待後大義昭於日月淵淵學海澤流江漢盡朝宗

書院

對聯全文

上聯:承千聖之危微業在守先信史凜於春秋巍巍道山秀聳徽閩爭望岳
下聯:闡四子之秘奧顧存待後大義昭於日月淵淵學海澤流江漢盡朝宗

對聯備註:

(宋衡題湖北紫陽書院)

參考注釋

信史

紀事真實可信、無所諱飾的史籍。《公羊傳·昭公十二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信史也,其序則 齊桓 、 晉文 ;其會,則主會者為之也。” 宋 陸游 《史院書事》詩:“信史新修稿滿牀,牙籤黃帊帶芸香。”《清史稿·聖祖紀三》:“壬戌,誡修《明史》史臣覈公論,明是非,以成信史。”

春秋

(1) [a year]∶一年,四季

春秋匪解,享祀不忒。——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

幾度風雨,幾度春秋

(2) [age]∶年齡

(3) [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]∶我國古代名,指公元前770—前476年中國諸侯國爭霸的時代

(4) [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]∶史書名。儒家經典之一,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

本之《春秋》以求其斷。——柳宗元《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》

巍巍

[towering;majestic;lofty;imposing] 高大壯觀的樣子

巍巍乎可畏。——明· 劉基《賣柑者言》

道山

(1).指儒林、文苑。文人聚集的地方。語出《後漢書·竇章傳》:“是時學者稱 東觀 為 老氏 臧室,道家 蓬萊山 。” 宋 張耒 《答林學士啟》:“攬轡按行,窾竇已解,已進登於卿棘,復宜入於道山。” 清 朱彝尊 《送葉參議映榴督儲楚中》詩:“道山槖筆入,粉署含香趨。”

(2).傳說中的仙山。 宋 蘇軾 《上虢州太守啟》:“至於事簡訟稀,瀟灑有道山之況。” 清 趙翼 《題蔣心餘攜子游廬山圖》詩:“事往空思寫木蓮,道山人已騎白鳳。”

(3).舊時稱人死為歸道山。 宋 惠洪 《冷齋夜話》卷七:“世傳 端明 已歸道山,今尚爾遊戲人間邪?” 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論文下·文字凝鍊》:“ 吳 楊 二家,不知存亡,殆亦歸道山矣。”

(4).指 宋 無名氏所著之筆記小說《道山清話》。 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九流緒論下》:“小説家一類,又自分數種。一曰志怪,《搜神》、《述異》、《宣室》、《酉陽》之類是也。一曰傳奇,《飛燕》、《太真》、《崔鶯》、《霍玉》之類是也。一曰雜録,《世説》、《語林》、《瑣言》、《因話》之類是也。一曰叢談,《容齋》、《夢溪》、《東谷》、《道山》之類是也。”

秀聳

猶秀拔。《宣和書譜·薛貽矩》:“ 貽矩 風儀秀聳,所與游者,鹹一時之英傑。” 宋 郭彖 《睽車志》卷四:“嘗於市肆遇異人,風采秀聳。”

望岳

詩篇名。唐代杜甫作。共三首,分詠東嶽泰山、南嶽衡山、西嶽華山,以詠泰山一首最著名,為現存杜詩中最早創作的一首。詩中描寫遙望中的泰山的巍峨神奇,末二句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,體現出青年杜甫的心胸氣魄之偉大,歷來為人傳誦。

四子

(1).指 王倪 、 齧缺 、 被衣 、 許由 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 堯 治天下之民,平海內之政,往見四子 藐姑射 之山, 汾水 之陽,窅然喪其天下焉。”四子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、 李頤 云:“ 王倪 、 齧缺 、 被衣 、 許由 。”

(2).指 羲仲 、 羲叔 、 和仲 、 和叔 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:“ 堯 命四子以‘敬授民時’。” 顏師古 註:“四子,謂 羲仲 、 羲叔 、 和仲 、 和叔 也。事見《虞書·堯典》。”《隋書·百官志上》:“ 放勛 即分命四子, 重華 乃爰置九官。”

(3).指 漢 王褒 虛構的寓言人物 微斯文學 、 虛儀夫子 、 浮游先生 、 陳丘子 。《文選·王褒<四子講德論>》:“ 褒 既為 益州 刺史 王襄 作中和樂職宣布之詩,又作傳,名曰《四子講德》,以明其意焉。” 呂延濟 註:“四子,謂 微斯文學 、 虛儀夫子 、 浮游先生 、 陳丘子 也。 褒 當假立以為論端也。”

(4).指 逢萌 、 徐房 、 李曇 、 王遵 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聖賢高士傳》:“ 北海 逢萌 ,字 子康 ; 北海 徐房 ,字 平原 ; 李曇 ,字 子云 ; 平原 王遵 ,字 君公 。皆懷德污行,不仕亂世,相與為友,時人號為‘四子’。”

(5).指 蜀 中著名文學家 司馬相如 、 王褒 、 揚雄 、 陳子昂 。 唐 雍陶 《蜀中戰後感事》詩:“ 蜀 道英靈地,山重水又回。文章四子盛,道路五丁開。”

(6).指古代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、 莊子 、 文子 、 列子 。《舊唐書·元載傳》:“ 天寶 初, 玄宗 崇奉道教,下詔求明 莊 、 老 、 列 、 文 四子之學者。” 郭沫若 《李白與杜甫·李白杜甫年表》:“﹝ 開元 二十九年﹞正月,兩京諸州各置 玄元皇帝 廟,崇祀 老子 ,以 老 、 莊 、 文 、 列 為‘四子’。”

(7).見“ 四子書 ”。

秘奧

奧秘。隱密;秘密深奧。《釋名·釋宮室》:“室中西南隅曰奧,不見戶明,所在祕奧也。” 晉 袁宏 《後漢紀·獻帝紀上》:“﹝ 王允 ﹞請曰:‘ 立 學深厚,此聖人祕奧,行之無損。’”《文選·潘岳<閒居賦>》:“闚天文之祕奧,究人事之終始。” 李善 註:“祕奧,字書曰:祕,密也;《廣雅》曰:奧,藏也。”

顧存

照拂存問。 金 元好問 《望盧氏西南熊耳嶺》詩:“時為顧存慙吏報,偶成期會殆天憐。” 施國祁 註:“先夫人墓,亂後故吏輩歲時致祭。”

大義

(1) [righteous cause;cardinal principles of righteousness]∶代表正義道理

不度德量力,欲信大義於天下。——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

深明大義

(2) [Women's marriage]∶夫婦之義,謂婚姻

既欲結大義,故遣來貴門。——《玉台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
(3) [gist]∶文章、論著或理論的精要之處

日月

(1) [life;livelihood]∶生計;生活

舒心的日月

(2) [sun and moon]∶太陽和月亮

淵淵

(1).深廣;深邃。《莊子·知北游》:“淵淵乎其若海,巍巍乎其終則復始也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天爵論》:“純粹之氣,注於人也為明。得之者,爽達而先覺,鑒照而無隱,盹盹於獨見,淵淵於默識。” 元 揭傒斯 《得程翰林揚州訊息》詩:“淵淵賢達心,悢悢情內傷。” 清 秦道然 《弢光靜坐》詩:“先聖言淵淵, 瞿曇 説如如。” 梁啓超 《宗教家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》:“然若 康南海 ,若 譚瀏陽 ,皆有得於佛學之人也。兩先生之哲學固未嘗不戞戞獨造,淵淵入微。”

(2).鼓聲。亦泛用作象聲詞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 衡 揚枹為《漁陽》摻撾,淵淵有金石聲,四坐為之改容。” 南朝 梁 何遜 《宿南洲浦》詩:“沉沉夜看流,淵淵朝聽鼓。” 清 曹寅 《竹村大理筵上食石首魚作》詩:“潮聲淵淵震曙鼓,巨絙一網千吳舠。” 郭沫若 《<人民中國>日文版創刊二十周年》詩:“大車滾滾循新轍,和樂淵淵易舊弦。”

學海

(1). 漢 揚雄 《法言·學行》:“百川學海而至於海,丘陵學山不至於山,是故惡夫畫也。”言百川流行不息,所以至海;丘陵止而不動,所以不至於山。謂做學問當如河川流向大海,日進不已。 北齊 邢卲 《廣平王碑》:“志猶學海,業比登山。”

(2).謂學問淵博。亦指學問淵博的人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後漢》:“ 何休 木訥多智,三墳五典、陰陽算術、河洛讖緯及遠年古諺、歷代圖籍,莫不成誦也……京師謂 康成 為‘經神’、 何休 為‘學海’。” 宋 司馬光 《送導江李主簿君俞》詩:“學海無涯富,辭鋒一戰勛。” 清 王晫 《今世說·賞譽》:“ 朱 名 鶴齡 , 江 南 吳江 人,貫穿六籍,折衷百氏,著書滿家,群推學海。”

(3).喻指學術界。 唐 崔珏 《哭李商隱》詩:“詞林枝葉三春盡,學海波瀾一夜乾。” 宋 陸游 《答發解進士啟》:“將鴻漸於天庭,姑龍驤於學海。” 明 吳承恩 《賀少岩傅公晉秋卿障詞序》:“學海文龍,仕途威鳳。”

(4).比喻廣闊無邊的學問領域。 清 趙翼 《上元後三日芷堂過訪草堂》詩:“學海迷茫未有涯,何來捷徑指 褒斜 。”

江漢

(1). 長江 和 漢水 。《書·禹貢》:“ 江 漢 朝宗於海。”《詩·小雅·四月》:“滔滔 江 漢 ,南國之紀。” 朱熹 集傳:“ 江 漢 ,二水名。” 北周 庾信 《周柱國大將軍紇乾弘神道碑》:“ 江 漢 之間,不驚雞犬; 樊 襄 之下,更多冠蓋。” 清 黃景仁 《黃鶴樓用崔韻》:“欲把登臨倚長笛,滔滔 江 漢 不勝愁。”

(2).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。古 荊楚 之地,在今 湖北省 境內。 晉 陸機 《演連珠》之四十:“ 江 漢 之君,悲其墜屨, 少原 之婦,哭其亡簪。”《後漢書·荀彧傳》:“ 紹 既新敗,眾懼人擾,今不因而定之,而欲遠兵 江 漢 ,若 紹 收離糾散,乘虛以出,則公之事去矣。”《文選·江淹<望荊山>詩》:“奉義至 江 漢 ,始知 楚 塞長。” 李善 註:“ 江 漢 , 荊 楚 之境也。”

(3).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。古 巴 蜀 之地。今 四川省 的東部地區。 唐 杜甫 《枯棕》詩:“嗟我 江 漢 人,生成復何有?” 仇兆鰲 註:“ 江 漢 ,指 巴 蜀 。”

(4).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。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區。 陳毅 《吟fan8形勢》:“ 江 漢 飛傳 劉 鄧捷,中原重見 李 鄭 回。”

朝宗

(1).古代諸侯春、夏朝見天子。後泛稱臣下朝見帝王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:“春見曰朝,夏見曰宗,秋見曰覲,冬見曰遇。” 唐 李舟 《為崔大夫請入奏表》:“將臨元會之期,倍切朝宗之戀。” 宋 陸游 《福建到任謝表》:“鹹造在廷,甫遂朝宗之願。” 明 李攀龍 《上朱大司空》詩:“轉餉十年軍國壯,朝宗萬里帝圖雄。”

(2).指下屬進見長官。 晉 陶潛 《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》:“太傅 河南 褚裒 ,簡穆有器識,時為 豫章 太守,出朝宗 亮 ( 庾亮 )。”

(3).比喻小水流注大水。《書·禹貢》:“ 江 漢 朝宗于海。” 孔穎達 疏:“朝宗是人事之名,水無性識,非有此義。以海水大而 江 漢 小,以小就大,似諸侯歸於天子,假人事而言之也。” 唐 張九齡 《餞王司馬入計同用洲字》詩:“獨嘆 湘江 水,朝宗向北流。”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崖略》:“造物從來不好色,磨滅佳人,使盡罡風力。萬淚朝宗 江 海溢,天公只當潮和汐。” 黃藥眠 《我夢》詩:“我夢作羽薄的白雲,飄流光海無蹤--但我終是江波一滴,向著大海朝宗!”

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