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國固鄰交,犯將環海風潮,孤忠何恤與人誦; 歸田留著述,仰止名山壇席,碩德無慚有道碑。

輓聯名人名家

對聯全文

上聯:為國固鄰交,犯將環海風潮,孤忠何恤與人誦;
下聯:歸田留著述,仰止名山壇席,碩德無慚有道碑。

對聯備註:

(清-張瑩《挽郭嵩燾聯》)

參考注釋

為國

治國。《論語·里仁》:“能以禮讓為國乎?” 邢昺 疏:“為,猶治也。”《戰國策·秦策三》:“善為國者,內固其威,而外重其權。”《管子·國蓄》:“凡將為國,不通於輕重,不可為籠以守民。” 清 姚康 《<嵞山集>序》:“顧 楚 之為國, 唐 之為天下,當其時皆何如?”

鄰交

鄰居故舊。 唐 張說 《和魏僕射還鄉》:“故老空懸劍,鄰交日散金。”

海風

(1) [outwind]∶從海上吹來的風

(2) [sea breeze (wind)]∶[通常於白天]自海面吹向陸地的涼爽微風

孤忠

(1).忠貞自持,不求人體察的節操。 宋 曾鞏 《韓魏公輓歌詞》:“覆冒荒遐知大度,委蛇艱急見孤忠。” 明 王世貞 《鳴鳳記·忠良會邊》:“只恐孤忠有功難建,須期個地轉天旋,要使離人再得圓。” 清 宋儒醇 《南渡》詩:“獨有 史督輔 ,盡瘁繼以死。一片孤忠心,眾kou4交肆毀。” 清 顧炎武 《井中心史歌》:“獨力難將 漢 鼎扶,孤忠欲向 湘 纍弔。”

(2).指忠貞自持的人。 清 蔣士銓 《冬青樹·自序》:“竊觀往代孤忠,當國步已移,尚間關忍死於萬無可為之時,志存恢復。”

與人

合乎民意取得人心。《國語·越語下》:“持盈者與天,定傾者與人,節事者與地。” 韋昭 註:“與人,取人之心也。”《管子·形勢》:“持滿者與天,安危者與人。” 尹知章 註:“能安危者,則與人合。”

歸田

(1) [(of officials) resign from office and return home]∶指辭官歸里,退隱

賦詩末章曰:“人亦有言,有因有緣。官中無人,不如歸田。”——《晉書·李密傳》

解甲歸田

(2) [retnrn field]∶歸還田地;舊指歸還耕種的公田

民年二十受田,六十歸田。——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

著述

[write and compile] 撰寫;編著

從事著述

仰止

仰慕;嚮往。止,語助詞。語出《詩·小雅·車舝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 宋 姜夔 《饒歌吹曲·沅之上》:“真人方興,百神仰止。” 清 魏源 《貴溪象山龍虎山諸詩》之一:“山形果象蹲,遺躅空仰止。” 孫中山革命原起》:“二人死節之烈,浩氣英風,實足為後死者之模範。每一念及,仰止無窮。”

壇席

(1).築壇設座席。表示禮遇隆重。《後漢書·方術傳上·樊英》:“天子乃為 英 設壇席,令公車令導,尚書奉引,賜几杖,待以師傅之禮,延問得失。”

(2).代指會場座席。 陳毅 《滿江紅·送周總理赴日內瓦》詞:“ 板門店 ,談未歇; 日內瓦 ,話重説。換唇槍舌劍,議傾壇席。”

碩德

(1).指大德之人。《晉書·隱逸傳·索襲》:“ 索先生 碩德名儒,真可以諮大義。”《南史·周弘正傳》:“ 弘正 特善玄言,兼明釋典,雖碩德名僧,莫不請質疑滯。” 唐 韓愈 《舉張正甫自代狀》:“可謂古之老成,朝之碩德。” 明 宋濂 《送璞原師還越中序》:“ 白雲悅公 ,時碩德也,身居巖壑,名聞禁闕。” 清 劉大櫆 《方府君寄巢墓志銘》:“ 桐 多名家, 方 為巨族,碩德英賢,聯行並育。”

(2).大德。 唐 劉禹錫 《為京兆李尹答於襄州第一書》:“其宗勛有八柱之貴,其碩德有三老之重。” 宋 蘇軾 《上監司謝禮上啟》:“此蓋伏遇某官碩德庇民,宏才偉世。” 金 王若虛 《王氏先塋之碑》:“侯既以碩德宏量高出一時,而君復以忠厚濟之。” 沉從文 《邊城》二:“惟運用這種習慣規矩排調一切的,必需一個高年碩德的中心人物。”

無慚

亦作“ 無慙 ”。 1.無所慚愧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祝盟》:“神之來格,所貴無慚。” 唐 杜甫 《贈崔十三評事公輔》詩:“舅氏多人物,無慚困翮垂。”

(2).引申指不遜於或當得起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事類》:“夫山木為良匠所度,經書為文士所擇。木美而定於斧斤,事美而制於刀筆,研思之士,無慚匠石矣。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:“枰中舉國莫爭先,女將馳名善戰。玉手無慙國手,秋波合喚秋仙。高居師席把棋傳,石作門生也眩。”

(3).不知羞愧。 明 陳繼儒 《讀書鏡》卷六:“惟孜孜以安閒不擾為務,而不肯斯須就勞者,故聖人斥之為無慚人。”

有道

(1) [capable;proficient]:有德有才或通達事理

(2) [be honest and upright]:指政治清明,有德政

就有道而正也。——清· 劉開《問說》

有道之士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

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