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節
清明節
4月5日是大家熟悉的清明節,在這前後,家家戶戶都有掃墓、祭祀祖先的習慣。人們為祖墳除雜草、供食品、燃香燭、燓紙錢,寄託哀思和懷念。
古時候,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,傳說春秋時代的晉公子重耳落難的時候,得到了介子推的救助,可日後他成為晉文公論功行賞時卻忘了介子推,事後想起時,介子推已隨老母隱居綿山,晉文公命人尋找介子推,可介子推無論如何也不肯出來,晉文公決定燒山,逼他出來,誰知介子推還不出來,和老母在山中被活活燒死。晉文公深愧哀痛下令把綿山改名為介山。第二年這天,晉文公下令全國嚴禁生火,自己帶頭吃冷食,以表自責之心。
寒食節由此而起。漸漸的,人們把掃墓和郊遊結合起來,年復一年,形成了踏青掃墓的風俗,後來又融入清明節的習俗中。
打開《唐詩三百首》,找到《清明》。
窗外的雨店紛紛落下,四處煙雨濛濛。天灰濛濛的。杜牧走在路上,已經走得很累了。興致已衰。心中湧起一陣愁苦。打算找酒家喝幾杯,借酒澆愁。遠遠的,一陣清脆的鈴聲響起。鈴聲越來越近,越來越近……鈴聲到了近處,發現那是一頭老黃牛,牛背上坐著一個牧童,頭戴斗笠,身披蓑衣,但被突如其來的雨水澆得有些萎靡不振。杜牧想:“不如問問這小牧童哪裡有酒家吧。”於是問道:“小兄弟,哪裡有酒家啊?”小牧童被這被雨水淋得渾身濕透的路人嚇了一跳,愣了一下,隨即道:“叔叔,您往前走,轉一個彎,就有一個開滿杏花的村子,村子裡便有酒家。”杜牧到了聲謝謝,向前走去。轉過一個彎,一座小村子在杏花掩映下赫然閃現……
清明節已被我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,在這春風送暖,燕囀鶯啼,生機勃勃的好時節,我們既要保持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,又要提倡文明的過節方式,又要綠色出行,文明祭祀,讓人們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節日。
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四廠杏南二小五年級:張馨予
0
張馨予相關文章:
精彩推薦:
{{item.username}}
{{@item.content}}{{if item.fback}}
管理員回覆:{{item.fback}}
{{/if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