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中熬年守歲
作者:廖華玲 (字數:900字作文)
家,是一個很溫暖的字眼兒,因為有家就有守不夠的歲月。而除夕,更是把家的氛圍渲染到了極致,人們不辭辛勞、千里迢迢侯鳥般地趕回家中與親人熬年守歲,圖的就是合家歡聚。“守歲圍爐竟廢眠”,那通宵長明的燈火,既光映著驅趕“百鬼”的民俗,也溫存著人們心中積沉已久的親情。
在這“一夜連雙歲,五更分兩年”的除夕之夜,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賦,給我們留下了一篇篇有關守歲的佳詩麗詞,淺詠低誦,真切感人。
守歲,就是熬夜守候“月窮歲盡之日”,迎接農曆新年的來臨。據古籍記載,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有熬年守歲祛邪的習俗。晉代的周處在《風土記》中就寫道:“除夕,達旦不眠,謂之守歲。”而南北朝時期的詩人徐君倩則有了一份家的溫情,他與妻子一起在除夕守歲,寫下了《共內人夜坐守歲》的詩句:“歡多情未極,賞至莫停杯。酒中喜桃子,粽里覓楊梅。簾開風入帳,燭盡炭成灰。勿疑鬢釵重,為待曉光催。”
到了唐宋,除夕守歲更是盛行,詩人的雅興激發,從各自的視野對此進行全方位深入細膩的刻畫。如孟浩然對人們通宵不寐的描述:“守歲家家應未臥,相思那得夢魂來”。詩聖杜甫則在《杜位宅守歲》中把除夕守歲這一習俗寫得細緻生動:“守歲阿戎家,椒盤已頌花。盍簪喧櫪馬,列炬散林鴉。四十明朝過,飛騰暮景斜。誰能更拘束?爛醉是生涯。”大文豪蘇東坡所寫的“兒童強不眠,相守夜喧譁”等著名詩篇,則表現了孩子們除夕守歲時的喧鬧場景,將純真的童趣刻畫得栩栩如生。白居易的《客中守歲》是平民百姓人家熬年守歲的寫照:“守歲尊無酒,思鄉淚滿巾。始知為客苦,不及在家貧。畏老偏驚節,防愁預惡春。故園今夜裡,應念未歸人。”而皇宮之內、官府之邸、富貴之家,除夕守歲自然是燈光璀璨、驚艷豪華,李世民的《守歲》便甚為耀眼:“暮景斜芳殿,年華麗綺宮。寒辭去冬雪,暖帶入春風。階馥舒梅素,盤花捲燭紅。”
守歲,“守”的是對舊歲的眷戀之情,“守”的是對新春的憧憬之意。於是,詩人盧仝在《守歲》中感嘆:“去年留不住,年來也任他。當壚一榼酒,爭奈兩年何。”;於是,蘇東坡在《守歲》中激奮:“明年豈無年,心事恐蹉跎。努力盡今夕,少年猶可夸。”時光飛逝,“守”是守不住的,但願人們“偏從此夜惜年華”。
年年除夕,歲歲熬年。除夕守歲的民俗連同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守歲詩篇將永遠得到傳承,因為家的情結,年的韻味始終難以忘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