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村巨變
作者:楊尊基 (字數:900字作文)
據祖輩說,在鼎盛時期,全村有2000多個村民,可是解放前,紫山遭受著外患內亂和天災人禍,全村人口減少到480人。那時候,紫山人民的貧窮落後,被人形象地歸結為“有四寶”:一是地瓜米全年當糧草;二是竹篾、松明滿牆倒;三是火籠、蓑衣當棉襖;四是跳蚤、虱子滿身擾。
解放後,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“三座大山”,人民翻身當家做主。1974年10月,全村人民在上級黨委、政府的關心支持和村黨支部的帶領下,建設了一座75千瓦的水力發電站,辦起了碾米加工廠。這一來,徹底消除了村里竹篾、松明滿牆倒的狀況,實現了電燈明亮全村照;家家戶戶五穀雜糧吃得飽,消除了地瓜米當糧草的悲劇;人人穿的是毛衣和棉襖,取代了火籠、蓑衣那個“寶”,也滅絕了跳蚤、虱子滿身擾。
2007年,在原來修建的“吉紫”村道公路的基礎上,經過兩次改擴建,紫山終於建成了一條4.5米寬,13.78公里長的現代農村硬化公路。現在,全村四個自然村中有三個自然村將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口,人人有了電話、手機,信息溝通方便好。為保障村民的飲水安全,全村分別於2008年和2012年建設了飲水工程,人們喝上了乾淨的自來水。山村的變化,讓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共產黨好,社會主義制度好。
特別讓家鄉人民感到幸福的是,市領導心繫紫山革命老區人民的生活冷暖,多次視察調研紫山村的村情民意。在他們的深情關懷下,革命老區基點村舊址“龍山堂”翻修一新,建立了中共閩贛省委舊址紀念室,成為福州市黨史教育基地,展出1933年至1935年中共閩贛省委、蘇維埃政府機關在此組織革命活動的歷史,及老區人民忠於黨,熱心捐糧,支援解放洑口、嵩口的感人事跡。
在這樣的大好機遇下,村兩委幹部還引導勞力在外創業、務工賺錢,發家致富,建設美好的家園。因地制宜,科學發展多種經營,建立了紫山村百畝綠色蔬菜基地合作社,利用村民多年拋荒的田地,大面積種植綠色蔬菜,將荒山開闢成為美麗的山村田園。不僅如此,還引導村民發展養羊、養雞、養石鱗等養殖業,各項新產業正在不斷興起。
家鄉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。只要有“領頭雁”,帶領全村人民堅決執行黨的路線、方針、政策,加強法治建設,大家同心協力,團結一心,沿著黨的“十八大”精神闊步前進,明天的家鄉——紫山村一定會建設得更加美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