嵌在記憶里的耕牛
作者:魯珉 (字數:800字作文)
只可惜這已經不是現實,而是二十多年前我在農村老家的一天。就在剛剛過去的國慶節,我回到了老家。站在空空蕩蕩的牛欄前,無法控制的思緒飄向早已逝去的歲月。
“大田耕盡卻耕山,黃牛從此何時閒。”那個時候,耕牛是農家極其重要的耕作工具,水牛犁稻田,黃牛犁旱田。每到春耕時節,牛就成了田裡的主角。經過一個冬的歇息,種植水稻的水田開始熱鬧起來。強壯的水牛在水田裡來回穿梭,使牛的老把式嘴裡不停地吆喝著,水牛也乖乖地加速或是減慢,到了水田的盡頭自覺地轉彎回耕。到了秋收時,收割好的稻子鋪在道場上,上場的就是黃牛了。黃牛在鄉親喜悅的目光下,歡快地拉起石磙,將穀粒從水稻桿上脫離下來,變成金燦燦的稻穀。道場充滿的,是一年豐收的歡笑。
記憶中的耕牛,總是田園風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只是後來,老家的耕牛漸漸少了,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耕作器具。雖然插秧機、收割機提高了勞動效率,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,但總感覺缺少了點什麼。與牛一同消失的,是那種淡淡的田園風光與純樸的山村生活。
也許,現在鄉村的年輕人並不在意耕牛的消失。在他們的世界裡,耕牛消失是順理成章的事。只是,經年後,有誰能夠真正讀懂“牧童遙指杏花村”的經典名句里,那煙雨濛濛的黃昏,騎在牛背上頭戴斗笠的孩童,專心地吹著粗糙的竹笛,漫不經心地答著路人問話的場景?有誰能夠參透“俯首甘為孺子牛”的真正內涵?
十月的農村,田野或許依然迷人。旱田裡零散地落下些苞谷桿,稻田裡留下的是矮矮的稻茬,不時有農人在田地里勞作,或是挖溝放掉地里的積水,或是清除地里的石塊雜草。尋覓良久,卻找不到曾經熟悉的耕牛蹤影。此時此景,一種楚楚的懷舊情感便不自主地瀰漫開來。
看著這一切,心想以後的農人們,陪伴他們的只有冷冰凍的機器了,再也沒有可以吆喝交流的耕牛了。那種叫做耕牛的農人幫手,已經消逝,沒有揮揮衣袖,更沒有帶走一絲絲雲彩。它只是帶著悠長的歷史印記,嵌在深深的記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