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去的童謠
作者:魯珉 (字數:750字作文)
“推磨,拐磨,五歲的娃子會推磨,做的粑粑甜不過,爺爺吃了13個,留了2個給婆婆。婆婆吃了心裡魔,半夜起來找水喝,門拴碰到後腦殼。”這是兒時我們家鄉小孩子個個會說會唱的童謠。只是現在,能夠記得的人很少了。
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前的農村,沒有電視,沒有收音機,連廣播都很少。沒有課外讀物,更沒有現在這么多的兒歌和玩具,伴隨我們童年的,就是一首又一首的童謠。
童謠是中國民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。“童子歌曰童謠,以其出自胸臆,不由人教也。”所以,童謠就是大人教小孩子們說唱的歌謠。短的童謠三五句,十幾個字,長的童謠也有幾十句上百個字,都是易記好懂的故事型順口溜,小孩子學幾遍都能記住。
那個年代的童謠,屬於寧靜的山村。特別是夏天的夜晚,一群小孩子總是圍著大人們打鬧。大人們煩了,就喊我們圍在一起,教我們說唱童謠。“張打鐵,李打鐵,打把剪子送姐姐,姐姐留我半個月,我要回去學打鐵。打到張家門口賣茶葉,茶也香,酒也香,十個雞蛋擺過江。”“六月天氣熱又熱,我的扇子借不得。有錢買一把,無錢等他熱。”孩子們爭著學,看誰記得快,自然也就停止了打鬧嬉戲。
那個時候,物質生活非常匱乏,唯一不缺的就是天真與快樂。沒有沉重的作業,沒有課外補習班,更沒有特長班,擁有的,就是整天的瘋玩和無憂的童謠。兒時困苦生活中的樂趣,每每回想起來總是那樣的親切。
多少個寒去春來,那一首首童謠映照著我們那個年代成長的足跡,陪我們度過了天真無邪的童年時光。看看今天的孩子,沉重的書包、眼花繚亂的玩具、不斷更新的電子遊戲、換來換去的電視節目,成天圍繞著他們,可就是沒有了昔日那親切入心入腦的快樂童謠。
偶爾想起那一首首童謠,浮躁乾涸的心仿佛瞬間得到清泉滋潤,重又變得歡快豐潤起來。只是,那些陪伴童年美好時光的無數童謠,離我們已經漸行漸遠,留下的只是淡淡的回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