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里書外的故事——讀陳曉維的《好書之徒》
作者:路來森 (字數:900字作文)
似陳曉維者,可謂真讀書人。
陳曉維,於2003年始,熱衷於舊書舊刊的收藏,但他,又遠不止於此,凡名人信札、名人文檔,盡在他的收集之中。收藏既豐,閱讀又那般勤勉,思考又是那般深刻,終於援筆成文,集成《好書之徒》一書。
謝其章在“序言”中評價《好書之徒》曰:“有一點書話的元素,有一點隨筆的風致,有一點考據的艱澀,有一點收藏的趣味。我當然看得出,每篇文章的背後都藏著一件曉維得意的收藏品,藏品是文字的出發點,亦是支點。”
探幽抉微,於蛛絲馬跡中,發現事件,發現人物故事,及其深重的社會背景,似乎是陳曉維的最大特點。陳曉維的文章,大多是從一件收藏出發,演繹而成。很多時候,他的收藏,是簡單的,也許只是一本書、一封信、一份殘破的檔案,可謂零碎之至。可是,陳曉維善於觸類旁通、由此及彼,硬是能從“蛛絲馬跡”中,尋找出相關的人物故事,敘寫出波瀾起伏的悲喜。“聶崇岐有在自己所編的書的空白頁記錄出書經過的習慣”,陳曉維,就是從聶崇岐的“空白頁記錄”中,發現了聶崇岐和翦伯贊的矛盾,記述了“三反”時期,聶崇岐受壓制的艱難狀況,反映了那個特殊時期,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生存和寫作的艱難。
讀周作人的“書話”,我們讀到的是他的冷靜和雋永;讀黃裳的書話,我們讀到的是黃裳的博洽和汪洋恣肆;讀陳曉維的《好書之徒》,我們則讀到了他敘述中無處不在的深情和激情。在《中秋涉江人》一文中,陳曉維敘述了程千帆的妻子、著名詞人沈祖芬在1975年中秋節的生活經歷:“這天臨睡前,門前夜色,如水浸紗。她又拿起筆,吸好墨水,鋪開橫格信紙,給朋友寫上幾個字。她對著紙上的朋友輕聲說道:‘夜間搬藤椅在屋外獨坐望月良久,四鄰皆早睡,且夜涼即不出戶。四鄰不聞語聲,四野闃無一人,幽寂之極,靜境殊佳。夜涼露重,歸屋作此書,亦殊悠閒也。’”文字極靜,而情感極深。讀其文,我們不僅讀到了沈祖芬彼時的孤獨無依和寂寞蕭索,更讀到了作者深切的懷想和一懷的悲憫。
中正、中肯的評價,也是《好書之徒》的一大特點。《好書之徒》,涉及人物眾多,諸如聶崇岐、翦伯贊、南星、陳夢家、袁水拍、胡云翼、周子美等等,有被歷史肯定的,也有被歷史否定的,但陳曉維對其書文的評價,莫不持心公論,杜絕意識形態的偏見。這,正體現了一個好的讀書人的正確讀書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