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網>> 作文大全>> 散文>> 一垛古城牆前的沉思正文

一垛古城牆前的沉思

作者:楊銑  (字數:800字作文)

一垛古城牆前的沉思_一垛古城牆前的沉思作文

在烏塔東南向近兩百米,今開闢為冠亞廣場入口處,有一垛古城牆,它長不過十五六米,寬約6米,高不出4米。這斷殘垣,原本淹沒在棚屋群中,前幾年在舊城改造時被發現,現重新展露於藍天之下,讓我們有幸目睹幾百年前古人的傑作。

這垛古城牆是明洪武四年(公元1371年),在梁“夾城(寧越門)”、宋“外城”的舊基上重建城牆時留存的殘垣。現在看到的殘垣,雙層,底座寬,上部小些。據載,當時主持修建這城牆的是駙馬都尉王恭。

王恭修建後的城牆,北跨越王山,南繞烏石山、于山(山南麓現尚存一堵殘牆),被稱作“府城”,也就是後人及今人所說的“南門”。清代,福州城廓還無甚多大變遷。辛亥革命後,為便利交通,拓展道路,才陸續拆毀了城牆。

現在留下來的這段短短的殘垣,是難得而珍貴的。留心觀察,你會發現,砌牆的石頭不只一種,還有鵝卵石。石頭中有淡紅的,有白的,以白居多。淡紅的是紅崗岩,福州附近山上有此石。白者,號“白麗石”,城區近郊不產此石,可能采於他縣。每一塊石頭,平實無華,都透露出歲月的滄桑。眼前的殘垣,至今仍顯得堅固、牢實。從中還可隱約窺見古代匠人的智慧和工藝。在水泥出現以前,他們發明出建築用的黏劑材料,即用糯米、石灰、沙土攪拌製成,民間稱“三合土”(民間有錢人築墓,也多用此物)。在殘垣的磚石之間,這黏合劑還依稀可見。基座,是用整塊的條石疊就,基礎十分紮實。條石上鋪上穩固的三角石,然後逐級壘砌。城牆彎角處採取大石條相互卯榫的做法,越顯穩當。

築城的過程漫長而艱苦。工匠們在烈日曝曬和寒風的裹挾中,春去秋來,年復一日地辛勞著。這些工匠究竟何名何姓哪裡人?無從知曉。在牆磚上有時還可看到燒磚人在磚頭上刻著的某年代、某地、某某人氏等字樣。我們極力探尋,總想在殘垣里獲取某些久遠的信息,或指印,或做工遺下的痕跡、什物。然而,蹤跡難覓。不過,身臨其境,似乎還能感覺到每一塊磚石留有工匠們的手溫。

這一垛不起眼的殘垣蟄伏在鬧市中,每日裡,熙熙攘攘的行人從它身邊走過,它是否曾引起過你的一瞥?你是否曾在它的面前停留下匆匆的腳步?我常常在它身邊駐足,欣賞它身上散發出的歷史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