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知足常樂”辯

古語有云:“知足者常樂。”它來源於老子的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移,可以長久。”意思是說,一個人如果知道滿足就永遠快樂。它是用來教育那種得寸進尺、貪得無厭的人的。但如果用這句話來作為我們今天生活的指南,那就值得商榷了。坦率地說,我主張永遠進取。

雷 * 曾說過:“在工作上要向高標準看齊。”這就是說,人們應該在工作上永不知足。

我們在學習上也應該不知足。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多學些知識。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曾經說過:“愈學習,愈發現自己無知。”我們只有不斷學習,才能懂得高深的知識和道理,成為有用的人才。但如果滿足於所學的東西,滿足於一知半解,就會半途而廢,而一無所得。

科學研究工作中更不應該知足。眾所周知,英國大科學家牛頓青年時代可謂才華橫溢,前半生創造了牛頓力學定律,為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,對其他科學技術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。但到了晚年,他自我滿足了,不再深入研究,信了神學,徘徊不前。因此,他的後半生,顯得黯然失色了。

與他相反,英國物理學家焦耳,為了測定熱量和功的數量之間的關係,精心射擊量熱器。經過多次實驗,他的實驗結果本來已經相當精確了,但他並沒有滿足已有的成就,在40年中,一共進行了400多次實驗。他得到的數值,保持了30年沒有較大的變化,這在物理學上是極為罕見的。契訶夫有句名言:“對自己不滿足,是任何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徵。”可見科學事業中是沒有知足者的。

那么,生活上是不是就可以“知足常樂”呢?我認為是,也不是。就個人來說,不應該貪得無厭,損人利己,一味去追求金錢,這就是雷 * 所說的“在生活上要向低標準看齊”的意思吧!但如果是對全體人民生活水平而言,則應該是“不知足”。建國60多年了,我們的生活水平雖在不斷提高,但應該看到有些貧困山區人民的溫飽問題還未解決,活剛剛解決。我們與一些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。如果我們“知足”了,那么就再也不能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了,這樣不但趕不上發達的國家,而且還會趨於落後。那是,人民不僅不會“常樂”而是會“常愁”了。

現在,我們生活在一個改革的時代,知識和信息的時代,科學技術一日千里。不是強者,就不屬於這個時代。要成為時代的強者,就不能“知足”,而要不斷進取。

知足,會目光短淺;知足,會固步自封;知足,會知識淺薄;知足,使人愚昧,消磨鬥志;它給人帶來的是“常憂”,而不是“常樂”。只有不知足,才能使人具有開拓、追求、探索的當代精神;給人以堅強的意志,奮鬥的激情,使人不屈不撓,勤學好問。只有奮勇登攀,勇往直前,才能“其樂無窮”。

 

精彩推薦:


“知足常樂”辯_“知足常樂”辯作文
{{item.username}}
{{@item.content}}{{if item.fback}}
管理員回覆:{{item.fback}}
{{/if}}
{{/each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