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靜致近

作者:不詳  (字數:800字作文)

王安石的《游褒禪山記》中有這樣一句話:“有志與力,而又不隨以怠,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,亦不能至也。”它的意思是說,一個人,有志向,有能力,但到了叫人迷亂的地方,沒有外物的幫助,依然不能通過困難,到自己想到的地方。

由此,我們要提出一個疑問:寧靜真的可以致遠?

所謂“寧靜”,是指心外的環境平靜,心內的“心如止水”的疊加。

那么,所謂“不寧靜”便是它們中任何一方被打破。

中國古代有很大一部分優秀詩歌是在不寧靜的條件下做出來的。正是因為人世間的苦,讓這些文人的寧靜被打破了,心中的鬱悶再也難以壓制了,於是一篇篇膾炙人口的詩歌橫空出世。比如說李白,苦於人生不得志,便四處遊歷,創作出了很多浪漫主義詩歌,無論是路途上還是文學上,他走了很遠了。

子曰:“三人行則必有我師。”

他們是不寧靜的。從物質上來說,三人結伴而行,歡聲不斷,笑語連綿;從精神上來說,他們各自的思想,通過別人的思想,不斷地推翻、完善,組合成更好的思想。他們同樣走的很遠。

不知你見沒見過櫻花,櫻花一開放,花瓣便開始凋落,若只是一兩片靜靜地飄下,那只會有榮華逝去之感;但,若是整片的櫻花林,成千上萬的櫻花瓣紛紛揚揚轟轟烈烈地落下來,那種美,無花可及。

“不寧靜而致遠”有一個前提——有志向有能力。倘若李白只是酒囊飯袋,沒有絲毫文才;倘若“三人”只不過是烏合之眾,遊戲人生;倘若櫻花本身就很難看,讓人厭惡;那么,他們和它們就不會到達遠方——自己的遠方。

有一句話叫“嘗試不一定會成功,不嘗試一定不會成功。”那么,同樣的,不寧靜不一定會致遠,寧靜便不會致遠。

簡單地說:寧靜,致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