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鄉的變化
作者:不詳 (字數:1200字作文)
暑假期間,爸爸帶我來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。
一進村莊,我便驚呆了:筆直、平坦的水泥大道兩旁,不知何時建起了別墅式的小洋樓;熙熙攘攘的大街上,穿紅著綠的男男女女們談笑風生地跳著、奔跑著玩耍,做遊戲;喧鬧的貿易市場上不時傳來小商小販們熱情的吆喝聲……我不禁捫心自問:這就是我魂牽夢縈、戀戀不捨的故鄉嗎?
小時候曾聽爺爺對我講:“以前在生產隊里,隊長天剛亮就起床敲鐘,吆喝社員下地幹活,晚上天很黑了才放工回家。中午在地里吃上一頓飯,吃完了飯再接著乾。有的時候還要晚上‘挑燈夜戰’修梯田、挖溝渠、修水庫,那就太苦了。大家拼死拼活乾一天,就為了掙二分工分,多分點糧食。在漆黑的夜裡,大傢伙兒手提馬燈端著簸箕糧食,排隊守候在冰冷的石碾旁,吱呦吱呦軋糧食的聲音一直響到天亮。忘不了啊,你爸爸走著去鎮上趕會,手裡拿著我給的二角錢,只夠喝一碗‘綠豆丸子湯’。忘不了啊,你爸爸那年考上縣城一中,為了十三元五角的學雜費,我竟然借遍了整個村莊……”
年邁的奶奶也經常告訴我:“那時候人們自己用土脫坯用麥秸苫草房,又低矮又狹窄,又陰暗又潮濕,活像‘牢房’。屋內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,只有沾滿塵垢的古老八仙桌和幾把圈椅算作‘裝潢’。買布用布票,買糧用糧票,買肉用肉票,說起來真叫人心傷。常年論月吃地瓜乾,穿的是破爛衣衫,睡的是冰冷的土炕,這種生活真叫人難忘。一塊臘肉用一年,並不是誇張。吃個玉米面餅子、喝頓麵條、啃一個白面饃饃,那感覺就像上了天堂。要是趕上大旱年,野菜也能度饑荒。‘雞腚眼子是銀行’,這話一點也不差。莊戶人家養的母雞下了蛋自己捨不得吃,用竹籃子提著二分錢一個賣給採購站的主任,換些柴米油鹽等基本的生活用品,度過生活的難關。‘樓上樓下,電燈電話’成了他們最美好的憧憬和嚮往……”
俱往矣,我的故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:一幢幢二層小洋樓拔地而起,寬廣、筆直的平安大道伸向遠方。美麗恬靜的街心花園、繁華興旺的貿易市場、經久耐用的兒童遊樂園,都那么令人難忘。瞧,超市裡的大老闆數著一大疊粉紅色的百元大鈔,笑得合不攏嘴。看,小洋樓里的男主人悠閒地看著閉路電視躺在沙發里吐煙圈,旁邊的小男孩正在興致勃勃地在網際網路查資料、下載文章。女主人正在用格蘭仕寬波爐為他們做飯、炒菜……
改革開放像一聲春雷,喚醒了正在沉睡的大地,也震醒了故鄉這個寧靜的小村莊。於是,我的故鄉沸騰了,人們從此告別了貧窮和困苦,過上了美滿幸福的生活。十一屆三中全會像一盞指路的明燈,照亮了父老鄉親的前進路程。改革開放的好政策,帶領父老鄉親踏上了致富路。我熱愛故鄉,更熱愛我們的恩人——共產黨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