祇
拼音:zhǐ qí注音:ㄓˇ ㄑㄧˊ多音字
部首:礻 讀音為:示字旁兒(shìzìpángér) 示補兒(shìbǔér)
五筆86編碼:pyqa
筆順:捺折豎捺撇折橫折倉頡:IFHVP
四角號碼:32240鄭碼:WSRH
Unicode:U+7947
部首:礻 讀音為:示字旁兒(shìzìpángér) 示補兒(shìbǔér)
五筆86編碼:pyqa
祇
五筆98編碼:PYQA筆劃:共 8 劃筆順:捺折豎捺撇折橫折倉頡:IFHVP
四角號碼:32240鄭碼:WSRH
Unicode:U+7947
祇字的解釋
祇
zhǐ
同“只2”。
祇
qí
古代稱地神。
筆畫數:8;
部首:礻;
筆順編號:45243515
祇的詳細解釋
祇
qí
【名】
(形聲。從示,氏聲。本義:地神)
同本義〖thegodoftheearth〗
祇,地祇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天神曰靈,地神曰祇。——《尸子》
修禮地祇,謁款天神。——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
禱爾於上下神祇。——《論語·述而》
又如:神祇(天神和地神);祇園(祇洹,祇林,祇苑。祇樹園。印度佛教聖地之一。後用為佛寺的代稱)
通“疧”。病患〖disease〗
坎不盈,祇既平,無咎。——《易·坎》
壹者之來,俾我祇也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何人斯》
祇
qí
【形】
很大〖greatly〗。如:祇悔
盛大〖grand〗
相次我師經此過,好將誠意至疧迎。——《大唐三藏取經詩話》
另見zhǐ
祇悔
qíhuǐ
〖greatlyrepent〗大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