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魏與趙攻韓 韓告急於齊”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

魏與趙攻韓,韓告急於齊。
齊使田忌將而往,直走大梁。魏將龐涓聞之,去韓而歸,齊軍既已過而西矣。孫子謂田忌曰:“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,齊號為怯,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。兵法,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,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。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,明日為五萬灶,又明日為三萬灶。”龐涓行三日,大喜,曰:“我固知齊軍怯,入吾地三日,士卒亡者過半矣。”乃棄其步軍,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。
孫子度其行,暮當至馬陵。馬陵道陝,而旁多阻隘,可伏兵,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日”。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,夾道而伏,期日”。龐涓果夜至斫木下,見白書,乃鑽火燭之。讀其書未畢,齊軍萬弩俱發,魏軍大亂相失。龐涓自知智窮兵敗,乃自剄,曰:“遂成豎子之名!”齊因乘勝盡破其軍,虜魏太子申以歸。
孫臏以此名顯天下,世傳其兵法。
(選自《史記孫子吳起列傳》,有刪改)
【注釋】
①三晉:本指韓、趙、魏三國,此指魏國。②趣:通”。③蹶 :倒下,這裡足受挫的意思。④度:估計。⑤豎子:小子,罵人的話。
閱讀訓練
1、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。
①齊軍既已過而西矣 ②素悍勇而輕齊
③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 ④士卒亡者過半矣
2、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。
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。
參考答案
1、①向西進軍 ②輕視 ③通“趨“,疾走,追逐 ④逃亡,逃跑
2、(龐涓)和他的輕快精銳部隊把兩天的行程並在一天來追趕齊軍。(譯文意思接近即可)
3.對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(B )(2分)
A. 齊使田忌將而往將:率兵
B. 士卒亡者過半矣亡:死亡
C. 期曰:“暮見火舉而俱發。”期:約定
D. 乃鑽火燭之 燭:照亮
4、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。 (6分)
(1)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。 (3分)
譯文: 善於作戰的人會順應(或“順著”)事物發展的趨勢並向(對我們)有利的方面來引導它。
(2) 孫子度其行,暮當至馬陵。 (3分)
譯文: 孫臏估計(或“揣測”“計算”)龐涓的行程,晚上應該到達馬陵。
5.孫臏為取得戰鬥的勝利,採取了哪些好的做法? 請歸納回答,並寫出相應的依據( 用原文回答)。 (4 分 )
答:(1)抓住魏軍輕敵的弱點,用減灶的計策誘敵深入。依據:彼三晉之兵,素悍勇而輕齊,齊號為怯。
(2)選擇有利的地形進行伏擊。依據:馬陵道狹,而旁多阻隘,可伏兵。
二:
2.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( )
A.齊使田忌將而往(帶兵)
B.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(看不起)
C.士卒亡者過半矣(死亡)
D.乃鑽火燭之(照明)
3.將“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,齊號為怯”譯為現代漢語。
4. ①龐涓由於驕傲,對齊軍作出錯誤分析的一句是什麼?
②“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”這句話後來概括簡縮成了一個成語是什麼?
5.孫臏巧施減灶計,是基於他對魏軍什麼樣的認識?(用原語句回答)
6.龐涓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?
參考答案
2.C
3.那些魏國的士兵,平日強悍勇猛,輕視齊國軍隊,齊兵被稱為膽怯的軍隊。
4.①我固知齊軍怯,人吾地三日,士卒亡者過半矣
②因勢利導
5.素悍勇而輕齊。
6.龐涓驕傲自大,對齊軍作出了錯誤的估計,落入了孫臏預設的圈套,受到伏擊,全軍覆沒。(以上主觀題意對即可)
參考譯文:
魏國和趙國聯合攻打韓國,韓國向齊國告急。
齊國派田忌帶兵去援救韓國,直奔大梁。魏國大將龐涓聽到這一訊息,立即撤兵離開韓國回魏國。這時齊軍已經越過了魏國國境而向西進了。孫臏對田忌說:“那魏國的軍隊向來強悍勇猛,輕視齊國,齊軍被稱為是膽小的軍隊善於用兵的人就可根據這一情勢,把戰爭朝著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導。《孫子兵法》說:每天行軍百里去爭利,一定會使大將受挫折;每天行軍五十里去爭利,軍隊只有一半能到達。現在命令齊軍在進入魏地的第一天 造十萬灶,第二天減為五萬灶,第三天減為三萬灶。”龐涓在齊軍後面追了三天,非常高興地說:“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弱,進入我國境內才三天,士兵逃亡的就超過半數了。”就丟下他的步兵,率領輕兵銳卒,日夜兼程追趕齊軍。
孫臏估計魏軍的行程,晚上應趕到馬陵。馬陵道路狹窄,而且兩邊的地形險要,可以埋伏軍隊。就砍下大樹的外皮露出白木質並且在上面寫著:“龐涓死在這裸樹下!”接著命令齊軍一萬名擅長射箭的弓弩手,在馬陵道兩邊埋伏,事先和那些弩手約好說:“晚上見到燃起火把就一齊射箭。”龐涓果然夜晚到了被砍的大樹下,見到樹幹白木上有宇,就取火把來照看。他還沒有把上面的字讀完,齊軍就萬箭齊發,魏軍非常混亂,彼此失去了聯繫,龐涓自知智謀窮盡,軍隊已敗,便用劍自刎。臨死前說:“這樣—來倒成就了這小子的名聲!”齊軍就乘勝追擊,徹底打敗了魏國的軍隊,俘虜魏太子申帶回了齊國。
孫臏因為這一仗在天下出了名,世代相傳他的兵法。

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很方便。

“魏與趙攻韓 韓告急於齊”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
“魏與趙攻韓 韓告急於齊”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