忘恩報怨,刻薄之尤
受人之恩雖深不報,怨則淺亦報之;聞人之惡雖隱不疑,善則顯亦疑之。 此刻之極,薄之尤也,宜切戒之。
【譯文】 受人的恩惠雖然很多很大也不,設法報答,但是一旦有一點點怨恨就千方百計報復;聽到人家的壞事即使很隱約出深信不疑,而對於人家的好事再 顯也不肯相信。這種人可以說刻薄冷酷到了極點,做人應該嚴加戒絕。
【註解】 雖隱不疑:對別人的壞事即使隱隱約約卻也深信不疑。 尤:過分。
【評語】 傳統文化中歷來有“隱惡而揚善”的美德。孔子說:“或日‘以德報怨何如?’子日:‘何以報德?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。’做人要恩怨分明,更 應有這樣一個思想境界。達到這樣一個境界,如果沒有長久的磨鍊,寬厚的 胸懷,良好的道德基礎是不行的。在生活中,很多人好打聽別人的隱事、壞 事,所謂“好事不出門,惡事傳千里。”有的人是出於一種好奇顯能的惡習, 有的人卻是出於一種記噁心態,出於秋後算帳的要求;有的人不僅知恩不能 湧泉相報反而會反目成仇。如此種種人的行為,使人際間的關係,有進真如 刀槍相見,遠談不上“和諧”二字了。所以隱惡揚善不僅是一種品德休養, 一種交際方式,也是人際和諧的一個前提,這和做人不講原則不一樣。
0
猜你喜歡
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八
《元史》 ○薛塔剌海 薛塔剌海,燕人紅與黑(上)-卷上-25
《紅與黑》 三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
《北史》 ○韓茂 皮豹子 封敕文 呂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
《西遊記》 卻說那錦衣官把假唐僧扯出館驛,與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
《宋史》 ○寧宗二 嘉泰元年春正月戊卷四百三十七 列傳二百二十四
《清史稿》 ○榮祿 王文韶 張之洞 瞿卷四十四
《蘇軾集》 ◎論十一首 【思治論(嘉祐卷六十三 史部十九
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 ○傳記類存目五 △《崇禎五淨從穢生,明從暗出
《菜根譚》序致第一
《顏氏家訓》 夫聖賢之書,教人誠孝,慎言檢跡,卷二百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
《明史》 ○徐階(弟陟 子璠等)高拱白痴(三)-第三部-07
《白痴》 &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
《魏書》 ◎穆崇 穆崇,代人也。其先卷三十四 經部三十四
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 ○五經總義類存目 △《五經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
《北史》 高祖武皇帝諱邕,字禰羅突,文帝第卷一百四十五 志一百二十
《清史稿》 ◎藝文一 清起東陲,太宗設第十回 金寡婦貪利權受辱 張太醫論病細窮源
《紅樓夢》 話說金榮因人多勢眾,又兼賈瑞勒令寶島-22-我的海上奇遇的開始
《寶島》 反叛者們沒有捲土重來,樹林中再也沒聽卷三百二十三 列傳第八十二
《宋史》 ○蔚昭敏 高化 周美 閻守七諫 怨世
《楚辭》 世沉淖而難論兮,俗岒峨而嵾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