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章 夜戰
凡與敵夜戰,須多用火鼓,所以變亂敵之耳目,使其不知所以備我之計,則勝。法曰:“夜戰多火鼓。”①春秋越伐吳②,吳人御之笠澤③,夾水而陣。越為左右二軍④,乘夜⑤或左或右,鼓譟而進;吳分兵御之。越為中軍潛涉⑥,當吳中軍而鼓之,吳師大亂,遂敗之。⑦
【譯文】大凡夜間對敵作戰,必須多多利用火光和鼓聲,以便擾亂敵人的視聽,使它不知採取什麼計策防備我軍。這樣,就能取得勝利。誠如兵法所說:“夜間作戰要多用火光和鼓聲(來迷惑敵人)。”春秋時期,越國進攻吳國,吳軍憑據笠澤進行防禦,與越軍隔水對峙。越王勾踐把越軍部分兵力編成左右兩軍,乘著夜暗擊鼓吶喊而交錯前進,吳王夫差則分兵防禦。於是,越王親率中軍主力,悄悄渡過笠澤,直趨吳軍主力而擊鼓進攻,吳軍大亂,越軍一舉而打敗吳軍。
【解析】本篇以《夜戰》為題,旨在闡述夜間作戰如何迷惑敵人的問題。它認為,夜間作戰,要用火光和鼓聲來擾亂敵人的視覺和聽覺,使其無法觀察我軍的真實情況和想出對付我的辦法,這樣就能戰勝敵人。用“火鼓”擾亂敵人的視聽,也是“示形”惑敵的方法之一。夜間作戰,不便於觀察,利用火光和鼓聲,既可以收到迷惑敵人的作用,又可以達到聲其東而擊其西的目的。因此,這在古代戰爭中,是常為兵家用以實施佯動制敵的一種有效戰法。春秋時期,越王勾踐進攻吳國的笠澤之戰,就是體現用“火鼓”惑敵戰法的一個成功戰例。當時,越吳兩軍隔水對陣,越王勾踐利用夜暗,以小分隊,鳴鼓吶喊,實施左右兩翼佯攻;吳王夫差誤認為越軍兩路渡水進攻,隨即分兵兩路迎戰。勾踐乘吳軍兵力分散之隙,親率越軍主力,偷偷渡過笠澤,出其不意地向吳軍要害部位的中軍,展開猛烈進攻,一舉而敗吳軍,為此後滅亡吳國創造了有利條件。
【注釋】①夜戰多火鼓:語山《孫子兵法·軍爭篇》。②越伐吳:即春秋時期周敬王四十二年(公元前478年),越王勾踐率軍進攻吳國的笠澤之戰。③笠澤:古水名。位於今江蘇蘇州南,自太湖東流至海,與今吳淞江平行。④越為左右二軍:《左傳》作“越子為左右句卒”。句卒,亦作“勾卒”,即擔任出擊吳軍左右兩翼的分隊,以此擾亂和分散吳軍兵力,而以主力偷渡笠澤,攻擊吳軍主力。⑤乘夜:馬本及唐本作“使夜”,今從王本和汪本。⑥越為中軍潛涉:王本作“越率軍潛涉”。⑦本篇史例出自《左傳·哀公十七年》。
猜你喜歡
說唐三傳-第21回-薛丁山大破番營-蘇寶同化虹逃走
《說唐全傳》 前言不表.再講薛丁山行兵相近鎖陽城,說唐三傳-第82回-蓮花洞徐青下山-三思五打九煉山
《說唐全傳》 話分兩途.再講徐青來到山前,兒郎報知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
《宋史》 ◎方技上 ○趙修己 王處定爵第三
《司馬法》凡戰:定爵位,著功罪;收游士,申教詔;訊卷七十六
《蘇軾集》 ◎書十六首 【與李方叔書】卷八十一(晉書) 少帝紀一
《舊五代史》 少帝,名重貴,高祖之從子也。考諱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
《史記》 大宛之跡,見自張騫。張騫,漢中人卷六十 列傳第四十八
《北史》 ○李弼(曾孫密) 宇文貴(子忻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
《北史》 ○齊宗室諸王上 趙郡王琛(刺孟篇
《論衡》卷四 本紀第四
《新唐書》 ◎則天皇后 中宗 則天順卷六 本紀第六
《元史》 ◎世祖三 二年春正月辛未朔卷十三 氾論訓
《淮南子》 古者有鍪而綣領,以王天下者矣。其卷一百十五 子部二十五
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 ○譜錄類 劉向《七略》,門卷七十 列傳第六十
《南史》 ◎循吏 ○吉翰 杜驥沉船-第03章
《沉船》 暮擊之第四十二
《鹽鐵論》◎擊之第四十二學行卷第一
《揚子法言》 學,行之,上也;言之,次也;教人卷七十八 志第三十一
《宋史》 ◎律歷十一 ○觀天曆復活(上)-第一部-24
《復活》 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