懺悔品第六
時,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,駢集山中聽法,於是升座告眾曰:‘來!諸善
知識!此事須從自性中起。於一切時,念念自淨其心,自修自行,見自己法身,
見自心佛,自度、自戒,始得不假到此。既從遠來,一會於此,皆共有緣,今可
各各胡跪,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,次授無相懺悔。’
眾胡跪。
師曰:‘一、戒香:即自心中無非、無惡、無嫉妒、無貪嗔、無劫害,名戒
香。
二、定香:即親諸善惡境相,自心不亂,名定香。
三、慧香:自心無礙,常以智慧,觀照自性,不造諸惡,雖修眾善,心不執
著,敬上念下,矜恤孤貧,名慧香。
四、解脫香:即自心無所攀緣,不思善,不思惡,自在無礙,名解脫香。
五、解脫知見香:自心既無所攀緣、善惡,不可沉空守寂,即須廣學多聞,
識自本心,達諸佛理,和光接物,無我、無人,直至菩提,真性不易,名解脫知
見香。’‘善知識!此香各自內薰,莫向外覓。令與汝等授無相懺悔,滅三世罪,
令得三業清淨。善知識!鎊隨語,一時道:“弟子等從前念、今念及後念,念念
不被愚迷染;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,悉皆懺悔,願一時消滅,永不復起。弟子
等從前念、今念及後念,念念不被驕誑染;從前所有惡業驕誑等罪,悉皆懺悔,
願一時消滅,永不復起。弟子等從前念、今念及後念,念念不被嫉妒染;從前所
有惡業嫉妒等罪,悉皆懺悔,願一時消滅,永不復起。”’
‘善知識!已上是為無相懺悔。云何名懺?云何名悔?懺者:懺其前衍;從
前所有惡業、愚迷、驕誑、嫉妒等罪,悉皆盡懺,永不復起,是名為懺。悔者:
悔其後過;從今已後,所有惡業、愚迷、驕誑、嫉妒等罪,今已覺悟,悉皆永斷,
更不復作,是名為悔,故稱懺悔。凡夫愚迷,只知懺其前衍,不知悔其後過。以
不悔故,前衍不滅,後過又生。前衍既不滅,後過復又生,何名懺悔?’
‘善知識!既懺悔已,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,各須用心正聽:
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,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,
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,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。’
‘善知識!大家豈不道,眾生無邊誓願度?怎麽道,且不是惠能度。善知識!
心中眾生,所謂邪迷心、誑妄心、不善心、嫉妒心、惡毒心,如是等心,儘是眾
生,各須自性自度,是名真度。’
‘何名自性自度?即自心中邪見、煩惱、愚疑、眾生,將正見度。既有正見,
使般若智打破愚疑迷妄眾生,各各自度。邪來正度,迷來悟度,愚來智度,惡來
善度;如是度者,名為真度。’
‘又,煩惱無邊誓願斷,將自性般若智,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。又,法門無
盡誓願學,須自見性,常行zheng6*法,是名真學。又,無上佛道誓願成,既常能下心
行於真正,離迷、離覺,常生般若,除真、除妄,即見佛性,即言下佛道成。常
念修行是願力法。善知識!今發四弘願了,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。’
‘善知識!遍依覺,兩足尊;歸依正,離欲尊;歸依淨,眾中尊。從今日起,
稱覺為師,更不歸依邪魔外道。以自性三寶,常自證明,勸善知識,歸依自性三
寶。佛者覺也,法者正也,僧者淨也。自心歸依覺,邪迷不生,少欲知足,能離
財色,名兩足尊。自心歸依正,念念無邪見,以無邪凡故,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
著,名離欲尊。自心歸依淨,一切塵勞ai6*欲境界,自性皆不染著,名眾中尊。若
修此行,是自歸依,凡夫不會,從口至夜,受三歸戒,若言歸依佛,佛在何處?
若不見佛,憑何所歸?言卻成妄。’
‘善知識!鎊自觀察,莫錯用心。經文分明言、自歸依佛,不言歸依他佛。
自佛不歸,無所依處。今既自悟,各須歸依自心三寶,內調心性,外敬他人,是
自歸依也。’
‘善知識!既歸依自三寶竟,各各志心,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,令汝等見
三身,瞭然自悟自性,總隨我道:“於自色身,歸依清淨法身佛;於自色身,歸
依千百億化身佛;於自色身,歸依圓滿報身佛。”’
‘善知識!色身是舍宅,不可言歸向者。三身佛在自性中,世人總有為自心
迷不見內性,外覓三身如來,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。汝等聽說,令汝等於自身中
見自性有三身佛。此三身佛,從自性生,不從外得。何名清淨法身佛?世人性本
清淨,萬法從自性生;思量一切惡事,即生惡行;思量一切善事,即生善行。如
是諸法,在自性中,如天常清,日月常明,為浮雲蓋覆,上明下暗,忽遇風吹雲
散,上下俱明,萬象皆現;世人性常浮游,如彼天雲。善知識!智如日,慧如月;
智慧常明,於外著境,被妄念浮雲蓋覆,自性不得明朗。若遇善知識,聞真zheng6*法,
自除迷妄,內外明徹,於自性中,萬法皆現,見性之人,亦復如是。此名清淨法
身佛。’
‘善知識!自心歸依自性,是皈依真佛。自皈依者,除卻自性中不善心、嫉
妒心、諂曲心、吾我心、誑妄心、輕人心、慢他心、邪見心、貢高心及一切時中
不善之行,常自見己過,不說他人好惡,是自皈依。常須下心,普行恭敬,即是
見性通達,更無滯礙,是自皈依。’
‘何名千百億化身?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,一念思量,名為變化。思量惡事,
化為地獄;思量善事,化為天堂;毒害化為龍蛇;慈悲化為菩薩,智慧化為上界,
愚疑化為下才。自性變化甚多,迷人不能省覺,念念起惡,常行惡道,回一念善,
智慧即生,此名自性化身佛。’
‘何名圓滿報身?譬如一燈,能除千年暗,一智,能滅萬年愚。莫思向前,
已過不可得;常思於後,念念圓明。自見本性,善惡雖殊,本性無二。無二之性,
名為實性,於實性中,不染善惡,此名圓滿報身佛。自性起一念惡,滅萬劫善因;
自性起一念善,得恆沙惡盡,直至無上菩提。念念自見,不失本念,名為報身。’
‘善知識!從法身思量,即是化身佛;念念自性自見,即是報身佛。自悟自
修自性功德,是其歸依;皮肉是色身,色身是宅舍,不言歸依也。但悟自性三身,
即識自性佛。’
‘吾有一無相頌,若能誦持,言下令汝積劫迷罪,一時消滅。頌曰:
“迷人修福不修道,只言修福便是道。布施供養福無邊,心中三惡元來造;
擬將修福欲滅罪,後世得福罪還在。但向心中除罪緣,各自性中真懺悔;
忽悟大乘真懺悔,除邪行正即無罪。學道常於自性觀,即與諸佛同一類。
吾祖唯傳此頓法,普願見性同一體;若欲當來覓法身,離諸法相心中洗。
努力自見美悠悠,後念忽絕一世休;若悟大乘得見性。虔恭合掌至心求。”’
師言:‘善知識!總須誦取,依此修行,言下見性,雖去吾千里,如常在吾
邊;於此言下不悟,即對面千里,何勤遠來?珍重,好去!’
一眾聞法,靡不開悟,歡喜奉行。
0
猜你喜歡
安娜_卡列寧娜(上)-第4部-08
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 阿花品敘第一
《洛陽牡丹記》 牡丹出丹州、延州,東出青州,南亦邦斯舅舅(下)-第22章-給老鰥夫的忠言
《邦斯舅舅》 三卷四百九十八 列傳二百八十五
《清史稿》 ◎孝義二 盧必升 李應麒卷二十 賈廉訪贗行府牒 商功父陰攝江巡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 詩曰: 世人結交須黃金,黃序 安公子
《樂府雜錄》 隋煬帝游江都時,有樂工笛中吹之。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
《舊唐書》 ○高崇文(子承簡) 伊慎 朱卷七十一 志第四十七
《明史》 ◎選舉三 太祖下金陵,辟儒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六十八
《清史稿》 ○費揚古(滿丕 碩岱 素丹)形篇
《孫子兵法》 孫子曰:昔之善戰者,先為不可勝,終制第二十
《顏氏家訓》 死者,人之常分,不可免也。吾年十學行卷第一
《揚子法言》 學,行之,上也;言之,次也;教人九辯
《楚辭》 悲哉!秋之為氣也。 蕭瑟兮89章 離戰
《百戰奇略》【解析】本篇以《離戰》為題,乃取“離間”安娜_卡列寧娜(上)-第2部-19
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 在卷十二 祭夫徐敬業文
《六朝文絜》 維梁大同五年,新婦謹薦少牢於徐府說唐三傳-第14回-薛仁貴魂游地府-孽鏡台照出真形
《說唐全傳》 詩曰: 夢魂追殺姓蘇人,渺渺茫序 龜茲部
《樂府雜錄》 樂有觱篥、笛、伯板、四色鼓、揩羯卷四十三
《蘇軾集》 ◎論十一首 【孟軻論】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聖勸善施霖
《西遊記》 大道幽深,如何訊息,說破鬼神驚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