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六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
◎劉隗(孫波) 刁協(子彝 彝子逵) 戴若思(弟邈 周顗)
劉隗,字大連,彭城人,楚元王交之後也。父砥,東光令。隗少有文翰,起
家秘書郎,稍遷冠軍將軍、彭城內史。避亂渡江,元帝以為從事中郎。隗雅習文
史,善求人主意,帝深器遇之。遷丞相司直,委以刑憲。時建康尉收護軍士,而
為府將篡取之,隗奏免護軍將軍戴若思官。世子文學王籍之居叔母喪而婚,隗奏
之,帝下令曰:“《詩》稱殺禮多婚,以會男女之無夫家,正今日之謂也,可一
解禁止。自今以後,宜為其防。”東閣祭酒顏含在叔父喪嫁女,隗又奏之。廬江
太守梁龕明日當除婦服,今日請客奏伎,丞相長史周顗等三十餘人同會,隗奏曰:
“夫嫡妻長子皆杖居廬,故周景王有三年之喪,既除而宴,《春秋》猶譏,況龕
匹夫,暮宴朝祥,慢服之愆,宜肅喪紀之禮。請免龕官,削侯爵。顗等知龕有喪,
吉會非禮,宜各奪俸一月,以肅其違。”從之。丞相行參軍宋挺,本揚州刺史劉
陶門人,陶亡後,挺娶陶愛妾以為小妻。建興中,挺又割盜官布六百餘匹,正刑
棄市,遇赦免。既而奮武將軍阮抗請為長史。隗劾奏曰:“挺蔑其死主而專其室,
悖在三之義,傷人倫之序,當投之四裔以御魑魅。請除挺名,禁錮終身。而奮武
將軍、太山太守阮抗請為長史。抗緯文經武,剖符東藩,當庸勛忠良,昵近仁賢,
而褒求贓污,舉頑用嚚。請免抗官,下獄理罪。”奏可,而挺病死。隗又奏:
“符旨:挺已喪亡,不復追貶。愚蠢意暗,未達斯義。昔鄭人斫子家之棺,漢
明追討史遷,經傳褒貶,皆追書先世數百年間,非徒區區欲厘當時,亦將作法垂
於來世,當朝亡夕沒便無善惡也。請曹如前追除挺名為民,錄妾還本,顯證惡人,
班下遠近。”從之。南中郎將王含以族強顯貴,驕傲自恣,一請參佐及守長二十
許人,多取非其才。隗劾奏文致甚苦,事雖被寢,王氏深忌疾之。而隗之彈奏不
畏強御,皆此類也。
建興中,丞相府斬督運令史淳于伯而血逆流,隗又奏曰:“古之為獄必察五
聽,三槐九棘以求民情。雖明庶政,不敢折獄。死者不得復生,刑者不可復續,
是以明王哀矜用刑。曹參去齊,以市獄為寄。自頃蒸荒,殺戮無度,罪同斷異,
刑罰失宜。謹按行督運令史淳于伯刑血著柱,遂逆上終極柱末二丈三尺,旋復下
流四尺五寸。百姓喧華,士女縱觀,鹹曰其冤。伯息忠訴辭稱枉,雲伯督運訖去
二月,事畢代還,無有稽乏。受賕使役,罪不及死。軍是戍軍,非為征軍,以乏
軍興論,於理為枉。四年之中,供給運漕,凡諸徵發租調百役,皆有稽停,而不
以軍興論,至於伯也,何獨明之?捶楚之下,無求不得,囚人畏痛,飾辭應之。
理曹,國之典刑,而使忠等稱冤明時。謹按從事中郎周筵、法曹參軍劉胤、屬李
匡幸荷殊寵,並登列曹,當思敦奉政道,詳法慎殺,使兆庶無枉,人不稱訴。而
令伯枉同周青,冤魂哭於幽都,訴靈恨於黃泉,嗟嘆甚於杞梁,血妖過於崩城,
故有隕霜之人,夜哭之鬼。伯有晝見,彭生為豕,刑殺失中,妖眚並見,以古況
今,其揆一也。皆由筵等不勝其任,請皆免官。”於是右將軍王導等上疏引咎,
請解職。帝曰:“政刑失中,皆吾暗塞所由。尋示愧懼,思聞忠告,以補其闕。
而引過求退,豈所望也!”由是導等一無所問。
晉國既建,拜御史中丞。周嵩嫁女,門生斷道解廬,斫傷二人,建康左尉赴
變,又被斫。隗劾嵩兄顗曰:“顗幸荷殊寵,列位上僚,當崇明憲典,協和上下,
刑於左右,以御於家邦。而乃縱肆小人,群為凶害,公於廣都之中白日刃尉,遠
近洶嚇,百姓喧華,虧損風望,漸不可長。既無大臣檢御之節,不可對揚休命。
宜加貶黜,以肅其違。”顗坐免官。
太興初,長兼侍中,賜爵都鄉侯,尋代薛兼為丹陽尹,與尚書令刁協並為元
帝所寵,欲排抑豪強。諸刻碎之政,皆雲隗、協所建。隗雖在外,萬機秘密皆豫
聞之。拜鎮北將軍、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軍事、假節,加散騎常侍,率萬人鎮泗口。
初,隗以王敦威權太盛,終不可制,勸帝出腹心以鎮方隅,故以譙王承為湘
州,續用隗及戴若思為都督。敦甚惡之,與隗書曰:“頃承聖上顧眄足下,今大
賊未滅,中原鼎沸,欲與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,共靜海內。若其泰也,則帝祚
於是乎隆;若其否也,則天下永無望矣。”隗答曰:“魚相忘於江湖,人相忘於
道術。竭股肱之力,效之以忠貞,吾之志也。”敦得書甚怒。及敦作亂,以討隗
為名,詔征隗還京師,百官迎之於道,隗岸幘大言,意氣自若。及入見,與刁協
奏請誅王氏。不從,有懼色,率眾屯金城。及敦克石頭,隗攻之不拔,入宮告辭,
帝雪涕與之別。隗至淮陰,為劉遐所襲,攜妻子及親信二百餘人奔於石勒,勒以
為從事中郎、太子太傅。卒年六十一。子綏,初舉秀才,除駙馬都尉、奉朝請。
隨隗奔勒,卒。孫波嗣。
波字道則。初為石季龍冠軍將軍王洽參軍,及季龍死,洽與波俱降。穆帝以
波為襄城太守,累遷桓沖中軍諮議參軍。大司馬桓溫西征袁貞,朝廷空虛,以波
為建威將軍、淮南內史,領五千人鎮石頭。壽陽平,除尚書左丞,不拜,轉冠軍
將軍、南郡相。時苻堅弟融圍雍州刺史朱序於襄陽,波率眾八千救之,以敵強不
敢進,序竟陷沒。波以畏懦免官。後復以波為冠軍將軍,累遷散騎常侍。
苻堅敗,朝廷欲鎮靖北方,出波督淮北諸軍、冀州刺史,以疾未行。上疏曰:
臣聞天地以弘濟為仁,君道以惠下為德,是以禹湯有身勤之績,唐虞有在予
之誥,用能惠被蒼生,勛流後葉。宣帝開拓洪圖,始基成命;爰及文武,歷數在
躬,而猶虛心側席,卑己崇物。然後知積累之功重,勤王之業艱,先君之德弘,
貽厥之賜厚。惠皇不懷,委政內任,遂使神器幽淪,三光翳曜;園陵懷九泉之感,
宮廟集胡馬之跡;所謂肉食失之於朝,黎庶暴骸於外也。賴元皇帝神武應期,祚
隆淮海,振乾綱於已墜,紐絕維而更張。陛下承宣帝開始之宏基,受元帝克終之
成烈,保大定功,戢兵靜亂。故使負鱗橫海之鯨,僣位滔天之寇,望雲旗而宵潰,
睹太陽而霧散,巍巍蕩蕩,人無名焉。而頃年已來,天文違錯,妖怪屢生。會稽
先帝本封,而地動經年。昔周之文武有魚烏之瑞,君臣猶懷震悚,況今災變眾集,
曾莫之疑。公旦有勿休之誡,賈誼有積薪之喻。臣鑒先征,竊惟今事,是以敢肆
狂瞽,直言無諱。
往者先帝以玄風御世,責成群後,坐運天綱,隨化委順,故忘日計之功,收
歲成之用。今禮樂征伐自天子出,相王賢俊,協和百揆,六合承風,天下響振,
而鈞台之詠弗聞,景毫之命未布。將群臣之不稱,陛不用之不盡乎?
凡聖王之化,莫不敦崇忠信,存正棄邪。傷化毀俗者,雖親雖貴,必疏而遠
之;清公貞修者,雖微雖賤,必親而近之。今則不然。此風既替,利競滋甚,朋
黨比周,毀譽交興,鑽求苟進,人希分外。見賢而居其上,受祿每過其量,希旨
承意者以為奉公,共相贊白者以為忠節。舉世見之,誰敢正言。陛下不明必行之
法以絕穿鑒之源者,恐脫因疲倦以誤視聽。且苻堅滅亡,於今五年,舊京殘毀,
山陵無衛,百姓塗炭,未蒙拯接。伏願遠觀漢魏衰滅之由,近覽西朝傾覆之際,
超然易慮,為於未有,則靈根永固,社稷無虞。臣豈誣一朝之人皆無忠節,但任
非其才,求之不至耳。
今政煩役殷,所在凋弊,倉廩空虛,國用傾竭,下民侵削,流亡相屬。略計
戶口,但鹹安已來,十分去三。百姓懷浮游之嘆,《下泉》興周京之思。昔漢宣
有云:“與我共治天下者,其惟良二千石乎!”是以臨下有方者就加璽贈,法苛
政亂者恤刑不赦,事簡於上,人悅於下。今則不然。告時乞職者以家弊為辭,振
窮恤滯者以公爵為施。古者為百姓立君,使之司牧;今者以百姓恤君,使之蠶食,
至乃貪污者謂之清勤,慎法者謂之怯劣。何反古道一至於此!
陛下雖躬自節儉,哀矜於上,而群僚肆欲,縱心於下,六司垂翼,三事拱默,
故有識者睹人事以嘆息,觀妖眚而大懼。昔宋景退熒惑之災,殷宗消鼎雉之異。
伏願陛下仰觀大禹過門之志,俯察商辛沈湎之失,遠思《國風》恭公之刺,深惟
定姜小臣之喻。暫回聖恩,大詢群後,延納眾賢,訪以得失;令百僚率職,人言
損益。察其所由,觀其所以,審識群才,助鼎和味。克念作聖,以答天休。則四
海宅心,天下幸甚。
臣亡祖先臣隗,昔荷殊寵,匪躬之操,猶存舊史,有志無時,懷恨黃泉。及
臣凡劣,復蒙罔極之眷,恩隆累世,實非糜身傾宗所能上報。前作此表,未及得
通。暴嬰篤疾,恐命在奄忽,貪及視息,望達愚情。氣力懾然,不能自宣。
疏奏而卒。追贈前將軍。子淡嗣。元熙初,為廬江太守。
隗伯父訥,字令言,有人倫鑑識。初入洛,見諸名士而嘆曰:“王夷甫太鮮
明,樂彥輔我所敬,張茂先我所不解,周弘武巧於用短,杜方叔拙於用長。”終
於司隸校尉。
子疇,字王喬,少有美譽,善談名理。曾避亂塢壁,賈胡百數欲害之,疇無
懼色,援笳而吹之,為《出塞》、《入塞》之聲,以動其遊客之思。於是群胡皆
垂泣而去之。永嘉中,位至司徒左長史,尋為閻鼎所殺。司空蔡謨每嘆曰:“若
使劉王喬得南渡,司徒公之美選也。”又王導初拜司徒,謂人曰:“劉王喬若過
江,我不獨拜公也。”其為名流之所推服如此。
疇兄子劭,有才幹,辟琅邪王丞相掾。鹹康世,歷御史中丞、侍中、尚書、
豫章太守,秩中二千石。
邵族子黃老,太元中,為尚書郎,有義學,注《慎子》、《老子》,並傳於
世。
刁協,字玄亮,渤海饒安人也。祖恭,魏齊郡太守。父攸,武帝時御史中丞。
協少好經籍,博聞強記,釋褐濮陽王文學,累轉太常博士、本郡大中正。成都王
穎請為平北司馬,後歷趙王倫相國參軍,長沙王乂驃騎司馬。及東嬴公騰鎮臨漳,
以協為長史,轉潁川太守。永嘉初,為河南尹,未拜,避難渡江。元帝以為鎮東
軍諮祭酒,轉長史。愍帝即位,征為御史中丞,例不行。元帝為丞相,以協為左
長史。中興建,拜尚書左僕射。於時朝廷草創,憲章未立,朝臣無習舊儀者。協
久在中朝,諳練舊事,凡所制度,皆稟於協焉,深為當時所稱許。太興初,遷尚
書令,在職數年,加金紫光祿大夫,令如故。
協性剛悍,與物多忤,每崇上抑下,故為王氏所疾。又使酒放肆,侵毀公卿,
見者莫不側目。然悉力盡心,志在匡救,帝甚信任之。以奴為兵,取將吏客使轉
運,皆協所建也,眾庶怨望之。及王敦構逆,上疏罪協。帝使協出督六軍。既而
王師敗績,協與劉隗俱侍帝於太極東除,帝執協、隗手,流涕嗚咽,勸令避禍。
協曰:“臣當守死,不敢有貳。”帝曰:“今事逼矣,安可不行!”乃令給協、
隗人馬,使自為計。協年老,不堪騎乘,素無恩紀,募從者,皆委之行。至江乘,
為人所殺,送首於敦,敦德刁氏,收葬之。帝痛協不免,密捕送協首者而誅之。
敦平後,周顗、戴若思等皆被顯贈,惟協以出奔不在其例。鹹康中,協子彝
上疏訟之。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貶已定,非所得更議,且協不能抗節隕身,乃
出奔遇害,不可復其官爵也。丹陽尹殷融議曰:“王敦惡逆,罪不容誅,則協之
善亦不容賞。若以忠非良圖,謀事失算,以此為責者,蓋在於譏議之間耳。即凶
殘之誅以為國刑,將何以沮勸乎!當敦專逼之時,慶賞威刑專自己出,是以元帝
慮深崇本,以協為比,事由國計,蓋不為私。昔孔寧、儀行父從君於昏,楚復其
位者,君之黨故也。況協之比君,在於義順。且中興四佐,位為朝首。於時事窮
計屈,奉命違寇,非為逃刑。謂宜顯贈,以明忠義。”時庾冰輔政,疑不能決。
左光祿大夫蔡謨與冰書曰:
夫爵人者,宜顯其功;罰人者,宜彰其罪,此古今之所慎也。凡小之人猶尚
如此,刁令中興上佐,有死難之名,天下不聞其罪,而見其貶,致令刁氏稱冤,
此乃為王敦復仇也。內沮忠臣之節,論者惑之。若實有大罪,宜顯其事,令天下
知之,明聖朝不貶死難之臣。《春秋》之義,以功補過。過輕功重者,得以加封;
功輕過重者,不免誅絕;功足贖罪者無黜。雖先有邪佞之罪,而臨難之日黨於其
君者,不絕之也。孔寧、儀行父親與靈公yin6*亂於朝,君殺國滅,由此二臣,而楚
尚納之。傳稱有禮不絕其位者,君之黨也。若刁令有罪,重於孔儀,絕之可也。
若無此罪,宜見追論。
或謂明帝之世已見寢廢,今不宜復改,吾又以為不然。夫大道宰世,殊塗一
致。萬機之事,或異或同,同不相善,異不相譏。故堯抑元凱而舜舉之,堯不為
失,舜不為非,何必前世所廢便不宜改乎?漢蕭何之後坐法失侯,文帝不封而景
帝封之,後復失侯,武昭二帝不封而宣帝封之。近去元年,車駕釋奠,拜孔子之
坐,此亦元明二帝所不行也。又刁令但是明帝所不贈耳,非誅之也。王平子、第
五猗皆元帝所誅,而今日所贈,豈以改前為嫌乎!凡處事者,當上合古義,下準
今例,然後談者不惑,受罪者無怨耳。案周僕射、戴征西本非王敦唱檄所仇也,
事定後乃見害耳;周筵、郭璞等並亦非為主御難也,自平居見殺耳,皆見褒贈,
刁令事義豈輕於此乎?自頃員外散騎尚得追贈,況刁令位亞三司。若先自壽終,
不失員外散騎之例也。就不蒙贈,不失以本官殯葬也。此為一人之身,壽終則蒙
贈,死難則見絕,豈所以明事君之道,厲為臣之節乎!宜顯評其事,以解天下疑
惑之論。
又聞談者亦多謂宜贈。凡事不允當,而得眾助者,若以善柔得眾,而刁令粗
剛多怨;若以貴也,刁氏今賤;若以富也,刁氏今貧。人士何故反助寒門而此言
之?足下宜察此意。
冰然之。事奏,成帝詔曰:“協情在忠主,而失為臣之道,故令王敦得託名
公義,而實肆私忌,遂令社稷受屈,元皇銜恥,致禍之原,豈不有由!若極明國
典,則曩刑非重。今正當以協之勤有可書,敦之逆命不可長,故議其事耳。今可
復協本位,加之冊祭,以明有忠於君者纖介必顯,雖於貶裁未盡,然或足有勸矣。”
於是追贈本官,祭以太牢。
彝字大倫。少遭家難。王敦誅後,彝斬仇人黨,以首祭父墓,詣廷尉請罪,
朝廷特宥之,由是知名,歷尚書吏部郎、吳國內史,累遷北中郎將、徐兗二州刺
史、假節,鎮廣陵,卒於官。
子逵,字伯道,逵弟暢,字仲遠;次子弘,字叔仁,並歷顯職。隆安中,達
為廣州刺史,領平越中郎將、假節;暢為始興相;弘為冀州刺史。兄弟子侄並不
拘名行,以貨殖為務,有田萬頃,奴婢數千人,余資稱是。
桓玄篡位,以逵為西中郎將、豫州刺史,鎮歷陽;暢右衛將軍;弘撫軍桓修
司馬。劉裕起義,斬桓修,時暢、弘謀起兵襲裕,裕遣劉毅討之,暢伏誅;弘亡,
不知所在。逵在歷陽執劉裕參軍諸葛長民,檻車送於桓玄,至當利而玄敗,送人
共破檻出長民,遂趣歷陽。逵棄城而走,為下人所執,斬於石頭。子侄無少長皆
死,惟小弟騁被宥,為給事中,尋謀反伏誅,刁氏遂滅。刁氏素殷富,奴客縱橫,
固吝山澤,為京口之蠹。裕散其資蓄,今百姓稱力而取之,彌日不盡。時天下飢
弊,編戶賴之以濟焉。
戴若思,廣陵人也,名犯高祖廟諱。祖烈,吳左將軍。父昌,會稽太守。若
思有風儀,性閒爽,少好遊俠,不拘操行。遇陸機赴洛,船裝甚盛,遂與其徒掠
之。若思登岸,據胡床,指麾同旅,皆得其宜。機察見之,知非常人,在舫屋上
遙謂之曰:“卿才器如此,乃復作劫邪!”若思感悟,因流涕,投劍就之。機
與言,深加賞異,遂與定交焉。
若思後舉孝廉,入洛,機薦之於趙王倫曰:“蓋聞繁弱登御,然後高墉之功
顯;孤竹在肆,然後降神之曲成。是以高世之主必假遠邇之器,蘊櫝之才思托太
音之和。伏見處士廣陵戴若思,年三十,清沖履道,德量允塞;思理足以研幽,
才鑒足以辯物;安窮樂志,無風塵之慕,砥節立行,有井渫之潔;誠東南之遺寶,
宰朝之奇璞也。若得托跡康衢,則能結軌驥騄;曜質廊廟,必能垂光璵璠矣。惟
明公垂神采察,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廢。”倫乃辟之,除沁水令,不就,遂往武
陵省父。時同郡人潘京素有理鑒,名知人,其父遣若思就京與語,既而稱若思有
公輔之才。累轉東海王越軍諮祭酒,出補豫章太守,加振威將軍,領義軍都督。
以討賊有功,賜爵秣陵侯,遷治書侍御史、驃騎司馬,拜散騎侍郎。
元帝召為鎮東右司馬。將征杜弢,加若思前將軍,未發而弢滅。帝為晉王,
以為尚書。中興建,為中護軍,轉護軍將軍、尚書僕射,皆辭不拜。出為征西將
軍、都督兗豫幽冀雍並六州諸軍事、假節,加散騎常侍。發投刺王官千人為軍吏,
調揚州百姓家奴萬人為兵配之,以散騎常侍王遐為軍司,鎮壽陽,與劉隗同出。
帝親幸其營,勞勉將士,臨發祖餞,置酒賦詩。
若思至合肥,而王敦舉兵,詔追若思還鎮京都,進驃騎將軍,與右衛將軍郭
逸夾道築壘於大桁之北。尋而石頭失守,若思與諸軍攻石頭,王師敗績。若思率
麾下百餘人赴宮受詔,與公卿百官於石頭見敦。敦問若思曰:“前日之戰有餘力
乎?”若思不謝而答曰:“豈敢有餘,但力不足耳。”又曰:“吾此舉動,天下
以為如何?”若思曰:“見形者謂之逆,體誠者謂之忠。”敦笑曰:“卿可謂能
言。”敦參軍呂猗昔為台郎,有刀筆才,性尤奸諂,若思為尚書,惡其為人,猗
亦深憾焉。至是,乃說敦曰:“周顗、戴若思皆有高名,足以惑眾,近者之言曾
無愧色。公若不除,恐有再舉之患,為將來之憂耳。”敦以為然,又素忌之,俄
而遣鄧岳、繆坦收若思而害之。若思素有重望,四海之士莫不痛惜焉。賊平,冊
贈右光祿大夫、儀同三司,謚曰簡。
邈字望之。少好學,尤精《史》《漢》,才不逮若思,儒博過之。弱冠舉秀
才,尋遷太子洗馬,出補西陽內史。永嘉中,元帝版行邵陵內史、丞相軍諮祭酒,
出為征南軍司。於時凡百草創,學校未立,邈上疏曰:
臣聞天道之所大,莫大於陰陽;帝王之至務,莫重於禮學。是以古之建國,
有明堂辟雍之制,鄉有庠序黌校之儀,皆所以抽導幽滯,啟廣才思。蓋以liu6*四有
困蒙之吝,君子大養正之功也。昔仲尼列國之大夫耳,興禮修學於洙泗之間,四
方髦俊斐然向風,身達者七十餘人。自茲以來,千載絕塵。豈天下小於魯衛,賢
哲乏於曩時?勵與不勵故也。
自頃國遭無妄之禍,社稷有綴旒之危,寇羯飲馬於長江,凶狡鴟張於萬里,
遂使神州蕭條,鞠為茂草,四海之內,人跡不交。霸主有旰食之憂,黎元懷荼毒
之苦,戎首交拜於中原,何遽籩豆之事哉!然三年不為禮,禮必壞;三年不為樂,
樂必崩,況曠戴累紀如此之久邪!今末進後生目不睹揖讓升降之儀,耳不聞鐘鼓
管弦之音,文章散滅,圖讖無遺,此蓋聖達之所深悼,有識之所嗟嘆也。夫平世
尚文,遭亂尚武,文武遞用,長久之道,譬之天地昏明之迭,自古以來未有不由
之者也。
今或以天下未一,非興禮學之時,此言似之而不其然。夫儒道深奧,不可倉
卒而成。古之俊乂必三年而通一經,比天下平泰然後修之,則功成事定,誰與制
禮作樂者哉?又貴游之子未必有斬將搴旗之才,亦未有從軍征戍之役,不及盛年
講肄道義,使明珠加磨瑩之功,荊璞發采琢之榮,不亦良可惜乎!
臣愚以世喪道久,人情玩於所習;純風日去,華競日彰,猶火之消膏而莫之
覺也。今天地告始,萬物權輿,聖朝以神武之德,值革命之運,盪近世之流弊,
繼千載之絕軌,篤道崇儒,創立大業。明主唱之於上,宰輔督之於下。夫上之所
好,下必有過之者焉,是故雙劍之節崇,而飛白之俗成;挾琴之容飾,而赴曲之
和作;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,實在感之而已。臣以暗淺,不能遠識格言;奉
誦明令,慷慨下風,謂宜以三時之隙漸就修建。
疏奏,納焉,於是始修禮學。
代劉隗為丹陽尹。王敦作逆,加左將軍。及敦得志,而若思遇害,邈坐免官。
敦誅後,拜尚書僕射。卒官,贈衛將軍,謚曰穆。子謐嗣,歷義興太守、大司農。
周顗,字伯仁,安東將軍浚之子也。少有重名,神彩秀徹,雖時輩親狎,莫
能媟也。司徒掾同郡賁嵩有清操,見顗,嘆曰:“汝潁固多奇士!自頃雅道陵遲,
今復見周伯仁,將振起舊風,清我邦族矣。”廣陵戴若思東南之美,舉秀才,入
洛,素聞顗名,往候之,終坐而出,不敢顯其才辯。顗從弟穆亦有美譽,欲陵折
顗,顗陶然弗與之校,於是人士益宗附之。州郡辟命皆不就。弱冠,襲父爵武城
侯,拜秘書郎,累遷尚書吏部郎。東海王越子毗為鎮軍將軍,以顗為長史。
元帝初鎮江左,請為軍諮祭酒,出為寧遠將軍、荊州刺史、領護南蠻校尉、
假節。始到州,而建平流人傅密等叛迎蜀賊杜弢,顗狼狽失據。陶侃遣將吳寄以
兵救之,故顗得免,因奔王敦於豫章。敦留之。軍司戴邈曰:“顗雖退敗,未有
蒞眾之咎,德望素重,宜還復之。”敦不從。帝召為揚威將軍、兗州刺史。顗還
建康,帝留顗不遣,復以為軍諮祭酒,尋轉右長史。中興建,補吏部尚書。頃之,
以醉酒為有司所糾,白衣領職。復坐門生斫傷人,免官。
太興初,更拜太子少傅,尚書如故。顗上疏讓曰:“臣退自循省,學不通一
經,智不效一官,止足良難,未能守分,遂忝顯任,名位過量。不悟天鑒忘臣頑
弊,乃欲使臣內管銓衡,外忝傅訓,質輕蟬翼,事重千鈞,此之不可,不待識而
明矣。若臣受負乘之責,必貽聖朝惟塵之恥,俯仰愧懼,不知所圖。”詔曰:
“紹幼沖便居儲副之貴,當賴軌匠以祛蒙蔽。望之儼然,斯不言之益,何學之習
邪,所謂與田蘇游忘其鄙心者。便當副往意,不宜沖讓。”轉尚書左僕射,領吏
部如故。
庾亮嘗謂顗曰:“諸人鹹以君方樂廣。”顗曰:“何乃刻畫無鹽,唐突西施
也。”帝宴群公於西堂,酒酣,從容曰:“今日名臣共集,何如堯舜時邪?”顗
因醉厲聲曰:“今雖同人主,何得複比聖世!”帝大怒而起,手詔付廷尉,將加
戮,累日方赦之。及出,諸公就省,顗曰:“近日之罪,固知不至於死。”尋代
戴若思為護軍將軍。尚書紀瞻置酒請顗及王導等,顗荒醉失儀,復為有司所奏。
詔曰:“顗參副朝右,職掌銓衡,當敬慎德音,式是百辟。屢以酒過,為有司所
繩。吾亮其極嘆之情,然亦是濡首之誡也。顗必能克己復禮者,今不加黜責。”
初,顗以雅望獲海內盛名,後頗以酒失。為僕射,略無醒日,時人號為“三
日僕射”。庾亮曰:“周侯末年,所謂鳳德之衰也。”顗在中朝時,能飲酒一石,
及過江,雖日醉,每稱無對。偶有舊對從北來,顗遇之欣然,乃出酒二石共飲,
各大醉。及顗醒,使視客,已腐脅而死。
顗性寬裕而友愛過人,弟嵩嘗因酒瞋目謂顗曰:“君才不及弟,何乃橫得
重名!”以所燃蠟燭投之。顗神色無忤,徐曰:“阿奴火攻,固出下策耳。”王
導甚重之,嘗枕顗膝而指其腹曰:“此中何所有也?”答曰:“此中空洞無物,
然足容卿輩數百人。”導亦不以為忤。又於導坐傲然嘯詠,導云:“卿欲希嵇、
阮邪?”顗曰:“何敢近舍明公,遠希嵇、阮。”
及王敦構逆,溫嶠謂顗曰:“大將軍此舉似有所在,當無濫邪?”顗曰:
“君少年未更事。人主自非堯舜,何能無失,人臣豈可得舉兵以協主!共相推戴,
未能數年,一旦如此,豈雲非亂乎!處仲剛愎強忍,狼抗無上,其意寧有限邪!”
既而王師敗績,顗奉詔詣敦,敦曰:“伯仁,卿負我!”顗曰:“公戎車犯順,
下官親率六軍,不能其事,使王旅奔敗,以此負公。”敦憚其辭正,不知所答。
帝召顗於廣室,謂之曰:“近日大事,二宮無恙,諸人平安,大將軍故副所望邪?”
顗曰:“二宮自如明詔,於臣等故未可知。”護軍長史郝嘏等勸顗避敦,顗曰:
“吾備位大臣,朝廷喪敗,寧可復草間求活,外投胡越邪!”俄而與戴若思俱被
收,路經太廟,顗大言曰:“天地先帝之靈;賊臣王敦傾覆社稷,枉殺忠臣,陵
虐天下,神祇有靈,當速殺敦,無令縱毒,以傾王室。”語未終,收人以戟傷其
口,血流至踵,顏色不變,容止自若,觀者皆為流涕。遂於石頭南門外石上害之,
時年五十四。
顗之死也,敦坐有一參軍樗蒱,馬於博頭被殺,因謂敦曰:“周家奕世令望,
而位不至公,及伯仁將登而墜,有似下官此馬。”敦曰:“伯仁總角於東宮相遇,
一面披襟,便許之三事,何圖不幸自貽王法。”敦素憚顗,每見顗輒面熱,雖復
冬月,扇面手不得休。敦使繆坦籍顗家,收得素簏數枚,盛故絮而已,酒五瓮,
米數石,在位者服其清約。敦卒後,追贈左光祿大夫、儀同三司,謚曰康,祀以
少牢。
初,敦之舉兵也,劉隗勸帝盡除諸王,司空導率群從詣闕請罪,值顗將入,
導呼顗謂曰:“伯仁,以百口累卿!”顗直入不顧。既見帝,言導忠誠,申救甚
至,帝納其言。顗喜飲酒,致醉而出。導猶在門,又呼顗。顗不與言,顧左右曰:
“今年殺諸賊奴,取金印如斗大系肘。”既出,又上表明導,言甚切至。導不知
救己,而甚銜之。敦既得志,問導曰:“周顗、戴若思南北之望,當登三司,無
所疑也。”導不答。又曰:“若不三司,便應令仆邪?”又不答。敦曰:“若不
爾,正當誅爾。”導又無言。導後料檢中書故事,見顗表救己,殷勤款至。導執
表流涕,悲不自勝,告其諸子曰:“吾雖不殺伯仁,伯仁由我而死。幽冥之中,
負此良友!”顗三子:閔、恬、頤。
閔字子騫,方直有父風。歷衡陽、建安、臨川太守,侍中,中領軍,吏部尚
書,尚書左僕射,加中軍將軍,轉護軍,領秘書監。卒,追贈金紫光祿大夫,謚
曰烈。無子,以弟頤長子琳為嗣。琳仕至東陽太守。恬、頤並歷卿守。琳少子文,
驃騎諮議參軍
史臣曰:夫太剛則折,至察無徒,以之為政,則害於而國;用之行己,則凶
於乃家。誠以器乖容眾,非先王之道也。大連司憲,陰候主情,當約法之秋,獻
斫棺之議。玄亮剛愎,與物多違,雖有崇上之心,專行刻下之化,同薄相濟,並
運天機。是使賢宰見疏,致物情於解體;權臣發怒,借其名以誓師。既而謀人之
國,國危而苟免;見昵於主,主辱而圖生。自取流亡,非不幸也。若思閒爽,照
理研幽。伯仁凝正,處腴能約。鹹以高才雅道,參豫疇咨。及京室淪胥,抗言無
撓,甘赴鼎而全操,蓋事君而盡節者歟!顗招時論,尤其酒德,《禮經》曰“瑕
不掩瑜”,未足韜其美也。
贊曰:劉刁亮直,志奉興王。奸回醜正,終致奔亡。周戴英爽,忠謨允塞。
道屬屯蒙,禍罹凶慝。
劉隗,字大連,彭城人,楚元王交之後也。父砥,東光令。隗少有文翰,起
家秘書郎,稍遷冠軍將軍、彭城內史。避亂渡江,元帝以為從事中郎。隗雅習文
史,善求人主意,帝深器遇之。遷丞相司直,委以刑憲。時建康尉收護軍士,而
為府將篡取之,隗奏免護軍將軍戴若思官。世子文學王籍之居叔母喪而婚,隗奏
之,帝下令曰:“《詩》稱殺禮多婚,以會男女之無夫家,正今日之謂也,可一
解禁止。自今以後,宜為其防。”東閣祭酒顏含在叔父喪嫁女,隗又奏之。廬江
太守梁龕明日當除婦服,今日請客奏伎,丞相長史周顗等三十餘人同會,隗奏曰:
“夫嫡妻長子皆杖居廬,故周景王有三年之喪,既除而宴,《春秋》猶譏,況龕
匹夫,暮宴朝祥,慢服之愆,宜肅喪紀之禮。請免龕官,削侯爵。顗等知龕有喪,
吉會非禮,宜各奪俸一月,以肅其違。”從之。丞相行參軍宋挺,本揚州刺史劉
陶門人,陶亡後,挺娶陶愛妾以為小妻。建興中,挺又割盜官布六百餘匹,正刑
棄市,遇赦免。既而奮武將軍阮抗請為長史。隗劾奏曰:“挺蔑其死主而專其室,
悖在三之義,傷人倫之序,當投之四裔以御魑魅。請除挺名,禁錮終身。而奮武
將軍、太山太守阮抗請為長史。抗緯文經武,剖符東藩,當庸勛忠良,昵近仁賢,
而褒求贓污,舉頑用嚚。請免抗官,下獄理罪。”奏可,而挺病死。隗又奏:
“符旨:挺已喪亡,不復追貶。愚蠢意暗,未達斯義。昔鄭人斫子家之棺,漢
明追討史遷,經傳褒貶,皆追書先世數百年間,非徒區區欲厘當時,亦將作法垂
於來世,當朝亡夕沒便無善惡也。請曹如前追除挺名為民,錄妾還本,顯證惡人,
班下遠近。”從之。南中郎將王含以族強顯貴,驕傲自恣,一請參佐及守長二十
許人,多取非其才。隗劾奏文致甚苦,事雖被寢,王氏深忌疾之。而隗之彈奏不
畏強御,皆此類也。
建興中,丞相府斬督運令史淳于伯而血逆流,隗又奏曰:“古之為獄必察五
聽,三槐九棘以求民情。雖明庶政,不敢折獄。死者不得復生,刑者不可復續,
是以明王哀矜用刑。曹參去齊,以市獄為寄。自頃蒸荒,殺戮無度,罪同斷異,
刑罰失宜。謹按行督運令史淳于伯刑血著柱,遂逆上終極柱末二丈三尺,旋復下
流四尺五寸。百姓喧華,士女縱觀,鹹曰其冤。伯息忠訴辭稱枉,雲伯督運訖去
二月,事畢代還,無有稽乏。受賕使役,罪不及死。軍是戍軍,非為征軍,以乏
軍興論,於理為枉。四年之中,供給運漕,凡諸徵發租調百役,皆有稽停,而不
以軍興論,至於伯也,何獨明之?捶楚之下,無求不得,囚人畏痛,飾辭應之。
理曹,國之典刑,而使忠等稱冤明時。謹按從事中郎周筵、法曹參軍劉胤、屬李
匡幸荷殊寵,並登列曹,當思敦奉政道,詳法慎殺,使兆庶無枉,人不稱訴。而
令伯枉同周青,冤魂哭於幽都,訴靈恨於黃泉,嗟嘆甚於杞梁,血妖過於崩城,
故有隕霜之人,夜哭之鬼。伯有晝見,彭生為豕,刑殺失中,妖眚並見,以古況
今,其揆一也。皆由筵等不勝其任,請皆免官。”於是右將軍王導等上疏引咎,
請解職。帝曰:“政刑失中,皆吾暗塞所由。尋示愧懼,思聞忠告,以補其闕。
而引過求退,豈所望也!”由是導等一無所問。
晉國既建,拜御史中丞。周嵩嫁女,門生斷道解廬,斫傷二人,建康左尉赴
變,又被斫。隗劾嵩兄顗曰:“顗幸荷殊寵,列位上僚,當崇明憲典,協和上下,
刑於左右,以御於家邦。而乃縱肆小人,群為凶害,公於廣都之中白日刃尉,遠
近洶嚇,百姓喧華,虧損風望,漸不可長。既無大臣檢御之節,不可對揚休命。
宜加貶黜,以肅其違。”顗坐免官。
太興初,長兼侍中,賜爵都鄉侯,尋代薛兼為丹陽尹,與尚書令刁協並為元
帝所寵,欲排抑豪強。諸刻碎之政,皆雲隗、協所建。隗雖在外,萬機秘密皆豫
聞之。拜鎮北將軍、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軍事、假節,加散騎常侍,率萬人鎮泗口。
初,隗以王敦威權太盛,終不可制,勸帝出腹心以鎮方隅,故以譙王承為湘
州,續用隗及戴若思為都督。敦甚惡之,與隗書曰:“頃承聖上顧眄足下,今大
賊未滅,中原鼎沸,欲與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,共靜海內。若其泰也,則帝祚
於是乎隆;若其否也,則天下永無望矣。”隗答曰:“魚相忘於江湖,人相忘於
道術。竭股肱之力,效之以忠貞,吾之志也。”敦得書甚怒。及敦作亂,以討隗
為名,詔征隗還京師,百官迎之於道,隗岸幘大言,意氣自若。及入見,與刁協
奏請誅王氏。不從,有懼色,率眾屯金城。及敦克石頭,隗攻之不拔,入宮告辭,
帝雪涕與之別。隗至淮陰,為劉遐所襲,攜妻子及親信二百餘人奔於石勒,勒以
為從事中郎、太子太傅。卒年六十一。子綏,初舉秀才,除駙馬都尉、奉朝請。
隨隗奔勒,卒。孫波嗣。
波字道則。初為石季龍冠軍將軍王洽參軍,及季龍死,洽與波俱降。穆帝以
波為襄城太守,累遷桓沖中軍諮議參軍。大司馬桓溫西征袁貞,朝廷空虛,以波
為建威將軍、淮南內史,領五千人鎮石頭。壽陽平,除尚書左丞,不拜,轉冠軍
將軍、南郡相。時苻堅弟融圍雍州刺史朱序於襄陽,波率眾八千救之,以敵強不
敢進,序竟陷沒。波以畏懦免官。後復以波為冠軍將軍,累遷散騎常侍。
苻堅敗,朝廷欲鎮靖北方,出波督淮北諸軍、冀州刺史,以疾未行。上疏曰:
臣聞天地以弘濟為仁,君道以惠下為德,是以禹湯有身勤之績,唐虞有在予
之誥,用能惠被蒼生,勛流後葉。宣帝開拓洪圖,始基成命;爰及文武,歷數在
躬,而猶虛心側席,卑己崇物。然後知積累之功重,勤王之業艱,先君之德弘,
貽厥之賜厚。惠皇不懷,委政內任,遂使神器幽淪,三光翳曜;園陵懷九泉之感,
宮廟集胡馬之跡;所謂肉食失之於朝,黎庶暴骸於外也。賴元皇帝神武應期,祚
隆淮海,振乾綱於已墜,紐絕維而更張。陛下承宣帝開始之宏基,受元帝克終之
成烈,保大定功,戢兵靜亂。故使負鱗橫海之鯨,僣位滔天之寇,望雲旗而宵潰,
睹太陽而霧散,巍巍蕩蕩,人無名焉。而頃年已來,天文違錯,妖怪屢生。會稽
先帝本封,而地動經年。昔周之文武有魚烏之瑞,君臣猶懷震悚,況今災變眾集,
曾莫之疑。公旦有勿休之誡,賈誼有積薪之喻。臣鑒先征,竊惟今事,是以敢肆
狂瞽,直言無諱。
往者先帝以玄風御世,責成群後,坐運天綱,隨化委順,故忘日計之功,收
歲成之用。今禮樂征伐自天子出,相王賢俊,協和百揆,六合承風,天下響振,
而鈞台之詠弗聞,景毫之命未布。將群臣之不稱,陛不用之不盡乎?
凡聖王之化,莫不敦崇忠信,存正棄邪。傷化毀俗者,雖親雖貴,必疏而遠
之;清公貞修者,雖微雖賤,必親而近之。今則不然。此風既替,利競滋甚,朋
黨比周,毀譽交興,鑽求苟進,人希分外。見賢而居其上,受祿每過其量,希旨
承意者以為奉公,共相贊白者以為忠節。舉世見之,誰敢正言。陛下不明必行之
法以絕穿鑒之源者,恐脫因疲倦以誤視聽。且苻堅滅亡,於今五年,舊京殘毀,
山陵無衛,百姓塗炭,未蒙拯接。伏願遠觀漢魏衰滅之由,近覽西朝傾覆之際,
超然易慮,為於未有,則靈根永固,社稷無虞。臣豈誣一朝之人皆無忠節,但任
非其才,求之不至耳。
今政煩役殷,所在凋弊,倉廩空虛,國用傾竭,下民侵削,流亡相屬。略計
戶口,但鹹安已來,十分去三。百姓懷浮游之嘆,《下泉》興周京之思。昔漢宣
有云:“與我共治天下者,其惟良二千石乎!”是以臨下有方者就加璽贈,法苛
政亂者恤刑不赦,事簡於上,人悅於下。今則不然。告時乞職者以家弊為辭,振
窮恤滯者以公爵為施。古者為百姓立君,使之司牧;今者以百姓恤君,使之蠶食,
至乃貪污者謂之清勤,慎法者謂之怯劣。何反古道一至於此!
陛下雖躬自節儉,哀矜於上,而群僚肆欲,縱心於下,六司垂翼,三事拱默,
故有識者睹人事以嘆息,觀妖眚而大懼。昔宋景退熒惑之災,殷宗消鼎雉之異。
伏願陛下仰觀大禹過門之志,俯察商辛沈湎之失,遠思《國風》恭公之刺,深惟
定姜小臣之喻。暫回聖恩,大詢群後,延納眾賢,訪以得失;令百僚率職,人言
損益。察其所由,觀其所以,審識群才,助鼎和味。克念作聖,以答天休。則四
海宅心,天下幸甚。
臣亡祖先臣隗,昔荷殊寵,匪躬之操,猶存舊史,有志無時,懷恨黃泉。及
臣凡劣,復蒙罔極之眷,恩隆累世,實非糜身傾宗所能上報。前作此表,未及得
通。暴嬰篤疾,恐命在奄忽,貪及視息,望達愚情。氣力懾然,不能自宣。
疏奏而卒。追贈前將軍。子淡嗣。元熙初,為廬江太守。
隗伯父訥,字令言,有人倫鑑識。初入洛,見諸名士而嘆曰:“王夷甫太鮮
明,樂彥輔我所敬,張茂先我所不解,周弘武巧於用短,杜方叔拙於用長。”終
於司隸校尉。
子疇,字王喬,少有美譽,善談名理。曾避亂塢壁,賈胡百數欲害之,疇無
懼色,援笳而吹之,為《出塞》、《入塞》之聲,以動其遊客之思。於是群胡皆
垂泣而去之。永嘉中,位至司徒左長史,尋為閻鼎所殺。司空蔡謨每嘆曰:“若
使劉王喬得南渡,司徒公之美選也。”又王導初拜司徒,謂人曰:“劉王喬若過
江,我不獨拜公也。”其為名流之所推服如此。
疇兄子劭,有才幹,辟琅邪王丞相掾。鹹康世,歷御史中丞、侍中、尚書、
豫章太守,秩中二千石。
邵族子黃老,太元中,為尚書郎,有義學,注《慎子》、《老子》,並傳於
世。
刁協,字玄亮,渤海饒安人也。祖恭,魏齊郡太守。父攸,武帝時御史中丞。
協少好經籍,博聞強記,釋褐濮陽王文學,累轉太常博士、本郡大中正。成都王
穎請為平北司馬,後歷趙王倫相國參軍,長沙王乂驃騎司馬。及東嬴公騰鎮臨漳,
以協為長史,轉潁川太守。永嘉初,為河南尹,未拜,避難渡江。元帝以為鎮東
軍諮祭酒,轉長史。愍帝即位,征為御史中丞,例不行。元帝為丞相,以協為左
長史。中興建,拜尚書左僕射。於時朝廷草創,憲章未立,朝臣無習舊儀者。協
久在中朝,諳練舊事,凡所制度,皆稟於協焉,深為當時所稱許。太興初,遷尚
書令,在職數年,加金紫光祿大夫,令如故。
協性剛悍,與物多忤,每崇上抑下,故為王氏所疾。又使酒放肆,侵毀公卿,
見者莫不側目。然悉力盡心,志在匡救,帝甚信任之。以奴為兵,取將吏客使轉
運,皆協所建也,眾庶怨望之。及王敦構逆,上疏罪協。帝使協出督六軍。既而
王師敗績,協與劉隗俱侍帝於太極東除,帝執協、隗手,流涕嗚咽,勸令避禍。
協曰:“臣當守死,不敢有貳。”帝曰:“今事逼矣,安可不行!”乃令給協、
隗人馬,使自為計。協年老,不堪騎乘,素無恩紀,募從者,皆委之行。至江乘,
為人所殺,送首於敦,敦德刁氏,收葬之。帝痛協不免,密捕送協首者而誅之。
敦平後,周顗、戴若思等皆被顯贈,惟協以出奔不在其例。鹹康中,協子彝
上疏訟之。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貶已定,非所得更議,且協不能抗節隕身,乃
出奔遇害,不可復其官爵也。丹陽尹殷融議曰:“王敦惡逆,罪不容誅,則協之
善亦不容賞。若以忠非良圖,謀事失算,以此為責者,蓋在於譏議之間耳。即凶
殘之誅以為國刑,將何以沮勸乎!當敦專逼之時,慶賞威刑專自己出,是以元帝
慮深崇本,以協為比,事由國計,蓋不為私。昔孔寧、儀行父從君於昏,楚復其
位者,君之黨故也。況協之比君,在於義順。且中興四佐,位為朝首。於時事窮
計屈,奉命違寇,非為逃刑。謂宜顯贈,以明忠義。”時庾冰輔政,疑不能決。
左光祿大夫蔡謨與冰書曰:
夫爵人者,宜顯其功;罰人者,宜彰其罪,此古今之所慎也。凡小之人猶尚
如此,刁令中興上佐,有死難之名,天下不聞其罪,而見其貶,致令刁氏稱冤,
此乃為王敦復仇也。內沮忠臣之節,論者惑之。若實有大罪,宜顯其事,令天下
知之,明聖朝不貶死難之臣。《春秋》之義,以功補過。過輕功重者,得以加封;
功輕過重者,不免誅絕;功足贖罪者無黜。雖先有邪佞之罪,而臨難之日黨於其
君者,不絕之也。孔寧、儀行父親與靈公yin6*亂於朝,君殺國滅,由此二臣,而楚
尚納之。傳稱有禮不絕其位者,君之黨也。若刁令有罪,重於孔儀,絕之可也。
若無此罪,宜見追論。
或謂明帝之世已見寢廢,今不宜復改,吾又以為不然。夫大道宰世,殊塗一
致。萬機之事,或異或同,同不相善,異不相譏。故堯抑元凱而舜舉之,堯不為
失,舜不為非,何必前世所廢便不宜改乎?漢蕭何之後坐法失侯,文帝不封而景
帝封之,後復失侯,武昭二帝不封而宣帝封之。近去元年,車駕釋奠,拜孔子之
坐,此亦元明二帝所不行也。又刁令但是明帝所不贈耳,非誅之也。王平子、第
五猗皆元帝所誅,而今日所贈,豈以改前為嫌乎!凡處事者,當上合古義,下準
今例,然後談者不惑,受罪者無怨耳。案周僕射、戴征西本非王敦唱檄所仇也,
事定後乃見害耳;周筵、郭璞等並亦非為主御難也,自平居見殺耳,皆見褒贈,
刁令事義豈輕於此乎?自頃員外散騎尚得追贈,況刁令位亞三司。若先自壽終,
不失員外散騎之例也。就不蒙贈,不失以本官殯葬也。此為一人之身,壽終則蒙
贈,死難則見絕,豈所以明事君之道,厲為臣之節乎!宜顯評其事,以解天下疑
惑之論。
又聞談者亦多謂宜贈。凡事不允當,而得眾助者,若以善柔得眾,而刁令粗
剛多怨;若以貴也,刁氏今賤;若以富也,刁氏今貧。人士何故反助寒門而此言
之?足下宜察此意。
冰然之。事奏,成帝詔曰:“協情在忠主,而失為臣之道,故令王敦得託名
公義,而實肆私忌,遂令社稷受屈,元皇銜恥,致禍之原,豈不有由!若極明國
典,則曩刑非重。今正當以協之勤有可書,敦之逆命不可長,故議其事耳。今可
復協本位,加之冊祭,以明有忠於君者纖介必顯,雖於貶裁未盡,然或足有勸矣。”
於是追贈本官,祭以太牢。
彝字大倫。少遭家難。王敦誅後,彝斬仇人黨,以首祭父墓,詣廷尉請罪,
朝廷特宥之,由是知名,歷尚書吏部郎、吳國內史,累遷北中郎將、徐兗二州刺
史、假節,鎮廣陵,卒於官。
子逵,字伯道,逵弟暢,字仲遠;次子弘,字叔仁,並歷顯職。隆安中,達
為廣州刺史,領平越中郎將、假節;暢為始興相;弘為冀州刺史。兄弟子侄並不
拘名行,以貨殖為務,有田萬頃,奴婢數千人,余資稱是。
桓玄篡位,以逵為西中郎將、豫州刺史,鎮歷陽;暢右衛將軍;弘撫軍桓修
司馬。劉裕起義,斬桓修,時暢、弘謀起兵襲裕,裕遣劉毅討之,暢伏誅;弘亡,
不知所在。逵在歷陽執劉裕參軍諸葛長民,檻車送於桓玄,至當利而玄敗,送人
共破檻出長民,遂趣歷陽。逵棄城而走,為下人所執,斬於石頭。子侄無少長皆
死,惟小弟騁被宥,為給事中,尋謀反伏誅,刁氏遂滅。刁氏素殷富,奴客縱橫,
固吝山澤,為京口之蠹。裕散其資蓄,今百姓稱力而取之,彌日不盡。時天下飢
弊,編戶賴之以濟焉。
戴若思,廣陵人也,名犯高祖廟諱。祖烈,吳左將軍。父昌,會稽太守。若
思有風儀,性閒爽,少好遊俠,不拘操行。遇陸機赴洛,船裝甚盛,遂與其徒掠
之。若思登岸,據胡床,指麾同旅,皆得其宜。機察見之,知非常人,在舫屋上
遙謂之曰:“卿才器如此,乃復作劫邪!”若思感悟,因流涕,投劍就之。機
與言,深加賞異,遂與定交焉。
若思後舉孝廉,入洛,機薦之於趙王倫曰:“蓋聞繁弱登御,然後高墉之功
顯;孤竹在肆,然後降神之曲成。是以高世之主必假遠邇之器,蘊櫝之才思托太
音之和。伏見處士廣陵戴若思,年三十,清沖履道,德量允塞;思理足以研幽,
才鑒足以辯物;安窮樂志,無風塵之慕,砥節立行,有井渫之潔;誠東南之遺寶,
宰朝之奇璞也。若得托跡康衢,則能結軌驥騄;曜質廊廟,必能垂光璵璠矣。惟
明公垂神采察,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廢。”倫乃辟之,除沁水令,不就,遂往武
陵省父。時同郡人潘京素有理鑒,名知人,其父遣若思就京與語,既而稱若思有
公輔之才。累轉東海王越軍諮祭酒,出補豫章太守,加振威將軍,領義軍都督。
以討賊有功,賜爵秣陵侯,遷治書侍御史、驃騎司馬,拜散騎侍郎。
元帝召為鎮東右司馬。將征杜弢,加若思前將軍,未發而弢滅。帝為晉王,
以為尚書。中興建,為中護軍,轉護軍將軍、尚書僕射,皆辭不拜。出為征西將
軍、都督兗豫幽冀雍並六州諸軍事、假節,加散騎常侍。發投刺王官千人為軍吏,
調揚州百姓家奴萬人為兵配之,以散騎常侍王遐為軍司,鎮壽陽,與劉隗同出。
帝親幸其營,勞勉將士,臨發祖餞,置酒賦詩。
若思至合肥,而王敦舉兵,詔追若思還鎮京都,進驃騎將軍,與右衛將軍郭
逸夾道築壘於大桁之北。尋而石頭失守,若思與諸軍攻石頭,王師敗績。若思率
麾下百餘人赴宮受詔,與公卿百官於石頭見敦。敦問若思曰:“前日之戰有餘力
乎?”若思不謝而答曰:“豈敢有餘,但力不足耳。”又曰:“吾此舉動,天下
以為如何?”若思曰:“見形者謂之逆,體誠者謂之忠。”敦笑曰:“卿可謂能
言。”敦參軍呂猗昔為台郎,有刀筆才,性尤奸諂,若思為尚書,惡其為人,猗
亦深憾焉。至是,乃說敦曰:“周顗、戴若思皆有高名,足以惑眾,近者之言曾
無愧色。公若不除,恐有再舉之患,為將來之憂耳。”敦以為然,又素忌之,俄
而遣鄧岳、繆坦收若思而害之。若思素有重望,四海之士莫不痛惜焉。賊平,冊
贈右光祿大夫、儀同三司,謚曰簡。
邈字望之。少好學,尤精《史》《漢》,才不逮若思,儒博過之。弱冠舉秀
才,尋遷太子洗馬,出補西陽內史。永嘉中,元帝版行邵陵內史、丞相軍諮祭酒,
出為征南軍司。於時凡百草創,學校未立,邈上疏曰:
臣聞天道之所大,莫大於陰陽;帝王之至務,莫重於禮學。是以古之建國,
有明堂辟雍之制,鄉有庠序黌校之儀,皆所以抽導幽滯,啟廣才思。蓋以liu6*四有
困蒙之吝,君子大養正之功也。昔仲尼列國之大夫耳,興禮修學於洙泗之間,四
方髦俊斐然向風,身達者七十餘人。自茲以來,千載絕塵。豈天下小於魯衛,賢
哲乏於曩時?勵與不勵故也。
自頃國遭無妄之禍,社稷有綴旒之危,寇羯飲馬於長江,凶狡鴟張於萬里,
遂使神州蕭條,鞠為茂草,四海之內,人跡不交。霸主有旰食之憂,黎元懷荼毒
之苦,戎首交拜於中原,何遽籩豆之事哉!然三年不為禮,禮必壞;三年不為樂,
樂必崩,況曠戴累紀如此之久邪!今末進後生目不睹揖讓升降之儀,耳不聞鐘鼓
管弦之音,文章散滅,圖讖無遺,此蓋聖達之所深悼,有識之所嗟嘆也。夫平世
尚文,遭亂尚武,文武遞用,長久之道,譬之天地昏明之迭,自古以來未有不由
之者也。
今或以天下未一,非興禮學之時,此言似之而不其然。夫儒道深奧,不可倉
卒而成。古之俊乂必三年而通一經,比天下平泰然後修之,則功成事定,誰與制
禮作樂者哉?又貴游之子未必有斬將搴旗之才,亦未有從軍征戍之役,不及盛年
講肄道義,使明珠加磨瑩之功,荊璞發采琢之榮,不亦良可惜乎!
臣愚以世喪道久,人情玩於所習;純風日去,華競日彰,猶火之消膏而莫之
覺也。今天地告始,萬物權輿,聖朝以神武之德,值革命之運,盪近世之流弊,
繼千載之絕軌,篤道崇儒,創立大業。明主唱之於上,宰輔督之於下。夫上之所
好,下必有過之者焉,是故雙劍之節崇,而飛白之俗成;挾琴之容飾,而赴曲之
和作;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,實在感之而已。臣以暗淺,不能遠識格言;奉
誦明令,慷慨下風,謂宜以三時之隙漸就修建。
疏奏,納焉,於是始修禮學。
代劉隗為丹陽尹。王敦作逆,加左將軍。及敦得志,而若思遇害,邈坐免官。
敦誅後,拜尚書僕射。卒官,贈衛將軍,謚曰穆。子謐嗣,歷義興太守、大司農。
周顗,字伯仁,安東將軍浚之子也。少有重名,神彩秀徹,雖時輩親狎,莫
能媟也。司徒掾同郡賁嵩有清操,見顗,嘆曰:“汝潁固多奇士!自頃雅道陵遲,
今復見周伯仁,將振起舊風,清我邦族矣。”廣陵戴若思東南之美,舉秀才,入
洛,素聞顗名,往候之,終坐而出,不敢顯其才辯。顗從弟穆亦有美譽,欲陵折
顗,顗陶然弗與之校,於是人士益宗附之。州郡辟命皆不就。弱冠,襲父爵武城
侯,拜秘書郎,累遷尚書吏部郎。東海王越子毗為鎮軍將軍,以顗為長史。
元帝初鎮江左,請為軍諮祭酒,出為寧遠將軍、荊州刺史、領護南蠻校尉、
假節。始到州,而建平流人傅密等叛迎蜀賊杜弢,顗狼狽失據。陶侃遣將吳寄以
兵救之,故顗得免,因奔王敦於豫章。敦留之。軍司戴邈曰:“顗雖退敗,未有
蒞眾之咎,德望素重,宜還復之。”敦不從。帝召為揚威將軍、兗州刺史。顗還
建康,帝留顗不遣,復以為軍諮祭酒,尋轉右長史。中興建,補吏部尚書。頃之,
以醉酒為有司所糾,白衣領職。復坐門生斫傷人,免官。
太興初,更拜太子少傅,尚書如故。顗上疏讓曰:“臣退自循省,學不通一
經,智不效一官,止足良難,未能守分,遂忝顯任,名位過量。不悟天鑒忘臣頑
弊,乃欲使臣內管銓衡,外忝傅訓,質輕蟬翼,事重千鈞,此之不可,不待識而
明矣。若臣受負乘之責,必貽聖朝惟塵之恥,俯仰愧懼,不知所圖。”詔曰:
“紹幼沖便居儲副之貴,當賴軌匠以祛蒙蔽。望之儼然,斯不言之益,何學之習
邪,所謂與田蘇游忘其鄙心者。便當副往意,不宜沖讓。”轉尚書左僕射,領吏
部如故。
庾亮嘗謂顗曰:“諸人鹹以君方樂廣。”顗曰:“何乃刻畫無鹽,唐突西施
也。”帝宴群公於西堂,酒酣,從容曰:“今日名臣共集,何如堯舜時邪?”顗
因醉厲聲曰:“今雖同人主,何得複比聖世!”帝大怒而起,手詔付廷尉,將加
戮,累日方赦之。及出,諸公就省,顗曰:“近日之罪,固知不至於死。”尋代
戴若思為護軍將軍。尚書紀瞻置酒請顗及王導等,顗荒醉失儀,復為有司所奏。
詔曰:“顗參副朝右,職掌銓衡,當敬慎德音,式是百辟。屢以酒過,為有司所
繩。吾亮其極嘆之情,然亦是濡首之誡也。顗必能克己復禮者,今不加黜責。”
初,顗以雅望獲海內盛名,後頗以酒失。為僕射,略無醒日,時人號為“三
日僕射”。庾亮曰:“周侯末年,所謂鳳德之衰也。”顗在中朝時,能飲酒一石,
及過江,雖日醉,每稱無對。偶有舊對從北來,顗遇之欣然,乃出酒二石共飲,
各大醉。及顗醒,使視客,已腐脅而死。
顗性寬裕而友愛過人,弟嵩嘗因酒瞋目謂顗曰:“君才不及弟,何乃橫得
重名!”以所燃蠟燭投之。顗神色無忤,徐曰:“阿奴火攻,固出下策耳。”王
導甚重之,嘗枕顗膝而指其腹曰:“此中何所有也?”答曰:“此中空洞無物,
然足容卿輩數百人。”導亦不以為忤。又於導坐傲然嘯詠,導云:“卿欲希嵇、
阮邪?”顗曰:“何敢近舍明公,遠希嵇、阮。”
及王敦構逆,溫嶠謂顗曰:“大將軍此舉似有所在,當無濫邪?”顗曰:
“君少年未更事。人主自非堯舜,何能無失,人臣豈可得舉兵以協主!共相推戴,
未能數年,一旦如此,豈雲非亂乎!處仲剛愎強忍,狼抗無上,其意寧有限邪!”
既而王師敗績,顗奉詔詣敦,敦曰:“伯仁,卿負我!”顗曰:“公戎車犯順,
下官親率六軍,不能其事,使王旅奔敗,以此負公。”敦憚其辭正,不知所答。
帝召顗於廣室,謂之曰:“近日大事,二宮無恙,諸人平安,大將軍故副所望邪?”
顗曰:“二宮自如明詔,於臣等故未可知。”護軍長史郝嘏等勸顗避敦,顗曰:
“吾備位大臣,朝廷喪敗,寧可復草間求活,外投胡越邪!”俄而與戴若思俱被
收,路經太廟,顗大言曰:“天地先帝之靈;賊臣王敦傾覆社稷,枉殺忠臣,陵
虐天下,神祇有靈,當速殺敦,無令縱毒,以傾王室。”語未終,收人以戟傷其
口,血流至踵,顏色不變,容止自若,觀者皆為流涕。遂於石頭南門外石上害之,
時年五十四。
顗之死也,敦坐有一參軍樗蒱,馬於博頭被殺,因謂敦曰:“周家奕世令望,
而位不至公,及伯仁將登而墜,有似下官此馬。”敦曰:“伯仁總角於東宮相遇,
一面披襟,便許之三事,何圖不幸自貽王法。”敦素憚顗,每見顗輒面熱,雖復
冬月,扇面手不得休。敦使繆坦籍顗家,收得素簏數枚,盛故絮而已,酒五瓮,
米數石,在位者服其清約。敦卒後,追贈左光祿大夫、儀同三司,謚曰康,祀以
少牢。
初,敦之舉兵也,劉隗勸帝盡除諸王,司空導率群從詣闕請罪,值顗將入,
導呼顗謂曰:“伯仁,以百口累卿!”顗直入不顧。既見帝,言導忠誠,申救甚
至,帝納其言。顗喜飲酒,致醉而出。導猶在門,又呼顗。顗不與言,顧左右曰:
“今年殺諸賊奴,取金印如斗大系肘。”既出,又上表明導,言甚切至。導不知
救己,而甚銜之。敦既得志,問導曰:“周顗、戴若思南北之望,當登三司,無
所疑也。”導不答。又曰:“若不三司,便應令仆邪?”又不答。敦曰:“若不
爾,正當誅爾。”導又無言。導後料檢中書故事,見顗表救己,殷勤款至。導執
表流涕,悲不自勝,告其諸子曰:“吾雖不殺伯仁,伯仁由我而死。幽冥之中,
負此良友!”顗三子:閔、恬、頤。
閔字子騫,方直有父風。歷衡陽、建安、臨川太守,侍中,中領軍,吏部尚
書,尚書左僕射,加中軍將軍,轉護軍,領秘書監。卒,追贈金紫光祿大夫,謚
曰烈。無子,以弟頤長子琳為嗣。琳仕至東陽太守。恬、頤並歷卿守。琳少子文,
驃騎諮議參軍
史臣曰:夫太剛則折,至察無徒,以之為政,則害於而國;用之行己,則凶
於乃家。誠以器乖容眾,非先王之道也。大連司憲,陰候主情,當約法之秋,獻
斫棺之議。玄亮剛愎,與物多違,雖有崇上之心,專行刻下之化,同薄相濟,並
運天機。是使賢宰見疏,致物情於解體;權臣發怒,借其名以誓師。既而謀人之
國,國危而苟免;見昵於主,主辱而圖生。自取流亡,非不幸也。若思閒爽,照
理研幽。伯仁凝正,處腴能約。鹹以高才雅道,參豫疇咨。及京室淪胥,抗言無
撓,甘赴鼎而全操,蓋事君而盡節者歟!顗招時論,尤其酒德,《禮經》曰“瑕
不掩瑜”,未足韜其美也。
贊曰:劉刁亮直,志奉興王。奸回醜正,終致奔亡。周戴英爽,忠謨允塞。
道屬屯蒙,禍罹凶慝。
0
猜你喜歡
卷十 本紀第十
《明史》 ◎英宗前紀 英宗法天立道仁包法利夫人(上)-第二部-06
《包法利夫人》 傍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
《西遊記》 善正萬緣收,名譽傳揚四部洲。智慧卷三十三 論語十五
《朱子語類》 ◎雍也篇四 △齊一變至於魯章自序品第一
《六祖壇經》 時,大師至寶林,韶州韋刺史與官僚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
《三國演義》 卻說張飛問計於嚴顏,顏曰:“從此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
《北史》 ○屈遵 張蒲 谷渾(曾孫楷)卷七 本紀第七
《宋史》 ○真宗二 六年春二月戊寅,欲望尊卑,貪爭無二
《菜根譚》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
《宋史》 ◎禮二十六(凶禮二) ○園安娜_卡列寧娜(上)-第8部-14
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 列卷三十八 列傳第十九
《南齊書》 ◎蕭景先 蕭赤斧(子穎胄)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
《水滸傳》 詩曰: 背後之言不可諶,得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
《舊唐書》 ○房玄齡(子遺直 遺愛) 杜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
《新唐書》 ◎后妃下 張皇后 章敬吳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八
《梁書》 ◎諸夷 △海南諸國 東夷作者馬隆簡介
《八陣總述》馬隆,生卒年不詳,字孝興,東平平陸(今山安娜_卡列寧娜(上)-第6部-18
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 安復活(下)-第三部-27
《復活》 在七諫 謬諫
《楚辭》 怨靈修之浩蕩兮,夫何執操之不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