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羲之·姨母帖
作者:王羲之 書體:行楷
【釋文】十一月十三日,羲之頓首、頓首。頃遘姨母哀,哀痛摧剝,情不自勝。奈何、奈何!因反慘塞,不次。王羲之頓首、頓首。
《姨母帖》,行楷,載原裁於唐人摹《萬歲通天帖》。硬黃紙本。縱26.3厘米,橫53.8厘米,現藏遼寧博物館。《萬歲通天帖》又名《王氏一門書翰》、《王氏寶章集》,是王羲之後裔王方慶家物,內收王氏家族二十八人法書。王方慶於唐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(696)上進武則天,武命人臨摹後將原本又賜還王方慶。現存《萬歲通天帖》為摹本,包括王羲之、王薈、王徽之、王獻之、王慈、王志等七人共十帖。此帖鉤填技術極其精妙,可謂“下真跡一等。”董其昌曾稱此帖“奕奕生動,並其用墨之意一一備具,王氏家風漏泄殆盡”。
此帖曾摹刻於《戲魚堂》、《真賞齋》等叢貼。現存王羲之的字面貌不盡相同,大凡有流便和古質兩種,《姨母帖》屬於後者.楊守敏說:“觀此一帖,右軍亦以古拙勝,知不專尚姿致。”此類作品可能是他早期所寫,其結字和用筆都還存有較濃厚的隸書筆意,和現在出土的晉代簡牘帛書有相近之處。如“一”“十”“痛”等字中的橫畫,隸書的筆意都很明顯;“痛”“日”“何”等字的轉折處都較生拗峭拔,並殘存橫式。這些都是隸書筆勢孑遺。另外筆畫質樸凝重,出筆入筆比較自然,不像唐以後那樣強調一筆三折。這些都使此幅作品具有一種古樸高華的藝術魅力。還有一幅《行穰帖》和此帖比較接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