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素大草《千字文》宋拓
作者:懷素 書體:草書
懷素《大草千字文》宋拓,《群玉堂帖》卷四,美國安思遠收藏。清吳榮光、吳雲,沈尹默等跋。
拓本在明代曾為於景瞻收藏,後經文徵明、文彭、項子京等庋藏。清代有張照、吳榮光、吳雲、潘仕成、趙烈文等印記。
《大草千字文》應該是懷素草書的代表作。它與《自敘帖》相比,線條更加圓潤厚重,線條的粗細變化不十分明顯,字與字之間的牽絲引帶略少於《自敘帖》,字型大小變化依字形自然結構的大小書寫,不過分刻意強調,顯得自然含蓄。在形式上,取橫式手札,筆法上,多有魏晉意趣;墨法上,用墨均勻溫潤,沒有過分的粗細變化。結構上,每個字的獨立形式比較恣肆奔放,但整個行距並沒有大的跌宕跳躍,而是相對暢達。只是到最後五行,激情迸射,出現了長豎,如“帶”、“聞”、“也”等字,在五行如此短的距離中就有三個長豎出現,不難看出其書寫者當時的激動心情,似有一瀉千里之勢。靜心品讀,你會發現《大草千字文》在草法上的嫻熟與其所達到的自由之境界令人不由的擊節讚嘆。
筆者認為該帖也是學習草書必臨之帖。一是它草法完整,具有一定的共性法則,任何一種書體都有它特殊的語言符號,草書的符號性更加獨特和明顯;二是結字含蓄平穩,少於大開大合的強烈變化,但不失結體內部生命動盪的鏇律;三是線條遒勁圓潤,筆筆中鋒力透紙背,似虬龍騰挪,萬歲枯藤;四是潛氣內斂,蓄以待發,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和諧的藝術審美。這些特點都比較適合初學草書的朋友學習,並且可避免少走彎路。在掌握了草書基本的筆法和結字後,才能夠進一步博採眾長,進行藝術的整合,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個性語言和藝術風格。
《大草千字文》像一首優美的小夜曲,在溫馨的細語中表現著生命的真情,尤其最後誇張的幾筆更顯得真實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