篆刻章法布局教程(8)
作者:不詳 書體:字典網
13.欹側法
在書法創作中,尤其是行草書,結構的欹側變化是十分講究的,如左欹右側,上欹下側等。後來把這一方法運用到了篆刻的字勢章法中,賦予了篆刻藝術新的章法形式,別開一境。欹側變化在篆刻中表現最強烈者,當首推齊白石。圖8—64“奪得天工”印,是白石老人精品之作;印中四字細加審視,各得欹側之勢;“奪”、“工”呈右側,“得”、“天”取左欹,在章法上既交叉對角順勢呼應,又上下欹側,左右照應;線上條方向的處理上,“奪”字有連續十個橫畫,組成了三組不同角度的放射斜線,與其他三字的平橫形成強烈反差,無不給人巧奪天工、妙造自然之感。圖8—65“風前月下清吟”,圖 8—66“最工者愁”兩印,除刀法、字法外,均以欹側來表現其強烈的風格個性。
14.界畫法
界畫是印章中常見的形式,其種類多種多樣,如:兩字印套“”、“”,三字印套“”、“”,四字印套“”,六字印套“”,九字印套“”等。用界畫來間隔文字的目的有二:一是作為印章的裝飾,豐富印面效果;二是規整章法。圖8—67“商庫”、圖8—68“司馬戎”、圖8—69“南鄉喪吏”和圖8—70“右馬將廄”等印,是以文字的多少進行間隔,純起裝飾作用,為秦官印的印式。圖 8—71“明月前身”、圖8—72“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繩”兩印,它們的界畫是為了避免章法的鬆散而使用的。前者“明月前身”,是吳昌碩懷念前妻章夫人所作,印文造型趨欹側,線條圓轉富於動勢,意示夫人嫵媚嬌柔的英姿;然而過多的弧線,在章法上定有流動不穩之態,所以在四字之間加“十”字界,達到了動中有靜,飛柔中見穩重的極佳效果。後者“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繩”,以金文入印,金文結體大小不一,字形欹側跌宕,以“井”字界畫,產生了團聚統一、疏密協調的藝術氣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