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廣孝小楷《中州先生後和陶詩》
作者:姚廣孝 書體:小楷
姚廣孝《中州先生後和陶詩》卷,明,紙本,手卷,楷書,縱22.2cm,橫357.1cm,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。
落款:...洪武二十五年倉龍壬申冬十二月廿又七日獨庵道衍。
此卷寫於明朝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的北平,姚廣孝(時名道衍)年58歲,是姚廣孝中晚年書法佳作。從本幅後識中得知,這些詩篇是中州先生和陶淵明詩韻而作。所謂“後”者,是“因歲月久違,不一而成,故有前後之說”(見幅後題識)。前和者由金華蘇平仲書寫。此卷為後和者,共99首,由道衍書寫。書法古雅勻勁,法度嚴正,瘦硬通神,悠然有靜穆之氣,充分展現出道衍中年深厚純熟的藝術功力。
本卷有吳道旨、莫友芝、鄧瑤伯三家題跋。鑑藏印記有“希之”、“獨山莫繩孫字仲武印”、“莫彝孫”等共35方,曾為清莫友芝、吳廷等人收藏。。
【資料來源】北京故宮博物院網站
姚廣孝(1335年-1418年),幼名天僖,法名道衍,字斯道,又字獨闇,號獨庵老人、逃虛子。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明朝政治家、佛學家,文學家,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,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。
姚廣孝年輕時在蘇州妙智庵出家為僧,精通三教,與明初儒釋道各家學術領袖都有不錯的關係。洪武15年,被明太祖挑選,以“臣奉白帽著王”結識燕王朱棣,主持慶壽寺,成為朱棣的主要謀士。朱棣靖難第三年,姚廣孝留守北平,建議朱棣輕騎挺進,逕取南京,使得朱棣順利奪取南京,登基稱帝。以區區燕地一方土地敵全國兵馬,且最終獲勝,歷史上絕無僅有。
成祖繼位後,姚廣孝擔任僧錄司左善世,又加太子少師,被稱為“黑衣宰相”。負責遷都事宜,一手規劃今日北京城布局。而後在解縉編書失敗後又擔任了《永樂大典》和《明太祖實錄》的最高編撰官, 尤其是《永樂大典》,這是他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最大貢獻。 少師晚年,在明初期佛教漸成頹勢之際,又擔起護教(佛教)之責,整理了反排佛的《道余錄》,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。
永樂十六年(1418年),病逝慶壽寺,追贈榮國公,諡號恭靖。皇帝親自撰寫神道碑銘,並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,是明代第一人,也是唯一一人。
2018-12-22 15:15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