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孫應時的《遂安縣興學和詹本仁見贈詩》
全文:
萬物野馬相追奔,百年夢境更起仆。
是中諸妄要掃刮,努力良心自成就。
舞雩春風沂水側,當日群公切磋究。
大途九軌自可識,廣居安宅寧當僦。
少年恐不保壯老,夜氣還能亡旦書。
詩書禮樂在庠序,鄉射弦歌列籩豆。
共惟百聖貽後來,豈使一科圖急售。
如何道術坐陸沉,獨指利名紛輻輳。
斯文未喪天所賜,接踵諸賢出哀救。
聖門榛棘得劃除,俗學膏肓有砭灸。
晚出顓蒙格調卑,平生師友追從舊。
敢言割雞慕牛刀,直恐狐裘雜羔袖。
是邦山水故瀟灑,滿眼衣冠多整秀。
向來張呂相逢地,遺韻餘風洗凡陋。
眷然鄉校肯來游,勉矣英材起相副。
名門政假扶持力,闔境似驚聞見驟。
儒林丈人真好事,大筆新詩警昏瞀。
寄言同社相知心,不怪狂歌續貂後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眷然
亦作“睠然”。1.回視貌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善哉行》之二:“眷然顧之,使我心愁。”《後漢書·劉陶傳》:“其危猶舉函牛之鼎,絓纖枯之末,詩人所以眷然顧之,潸焉出涕者也。” 唐 韓愈 《祭穆員外文》:“晨及 洛師 ,相遇一時,顧我如故,眷然顧之。”
(2).顧念貌;依戀貌。《漢書·王莽傳中》:“皇天眷然,去 漢 與 新 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離友》詩序:“王歸振旅,送予於 魏 邦,心有眷然,為之隕涕。” 唐 李白 《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》詩:“眷然思 永嘉 ,不憚海路賒。” 宋 梅堯臣 《再別仲儀》詩:“睠然東去懷,紛若陌上塵。” 清 姚鼐 《贈孔撝約假歸序》:“其行也,官於朝者皆眷然不欲離。”
鄉校
古代地方學校。 周 代特指六鄉州黨的學校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鄭人 游 於鄉校以論執政。” 杜預 註:“鄉校,鄉之學校…… 鄭國 謂學為校。” 晉 袁宏 《後漢紀·光武帝紀四》:“更拜 恂 ( 寇恂 )為 汝南 太守。郡中無事,乃修鄉校,能為《左氏春秋》者,親與學焉。” 宋 施德操 《北窗炙輠》卷下:“ 關子開 ,頗有前輩風,嘗為鄉校直學。” 明 宋濂 《故天台朱府君霞塢阡表》:“及游鄉校,擩嚌羣經,食芳而漱腴,充然若有所得。”
英材
猶英才。出眾的才智;具有出眾才智的人。 唐 顏真卿 《贈裴將軍》詩:“將軍臨八荒,烜赫耀英材。” 唐 柳宗元 《梓人傳》:“不衒能,不矜名……日與天下之英材討論其大經,猶梓人之善運眾工而不伐藝也。” 宋 秦觀 《官制上》:“館閣者圖書之府,長育英材之地也。” 陳毅 《哭葉軍長希夷同志》詩:“我只望你的遺風長存,化育無數後繼之英材。”
相副
相稱;相符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案書》:“薄厚不相勝,華實不相副,則怒而降禍。” 宋 蘇軾 《與侄孫元老書》之二:“姪孫近來為學何如?想不免趨時。然亦須多讀史,務令文字華實相副,期於適用,乃佳。”《金史·選舉志四》:“舊制,每季到部求仕人,識字者試以書判,不識字者問以疑難三事;體察言行相副者。” 魯迅 《集外集·<奔流>編校後記五》:“不過所謂奔流社的‘執事者’,其實並無和這種一堂皇名號相副的大人物。”
孫應時名句,遂安縣興學和詹本仁見贈詩名句
名句推薦
詩詞推薦
![眷然鄉校肯來游,勉矣英材起相副 詩詞名句](/img/7/d01/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