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唐代李白的《天馬歌》
全文:
天馬來出月支窟,背為虎文龍翼骨。
嘶青雲,振綠髮,蘭筋權奇走滅沒。
騰崑崙,歷西極,四足無一蹶。
雞鳴刷燕晡秣越,神行電邁躡慌惚。
天馬呼,飛龍趨,目明長庚臆雙鳧。
尾如流星首渴烏,口噴紅光汗溝朱。
曾陪時龍躡天衢,羈金絡月照皇都。
逸氣稜稜凌九區,白璧如山誰敢沽。
回頭笑紫燕,但覺爾輩愚。
天馬奔,戀君軒,駷躍驚矯浮雲翻。
萬里足躑躅,遙瞻閶闔門。
不逢寒風子,誰采逸景孫。
白雲在青天,丘陵遠崔嵬。
鹽車上峻坂,倒行逆施畏日晚。
伯樂翦拂中道遺,少盡其力老棄之。
願逢田子方,惻然為我悲。
雖有玉山禾,不能療苦飢。
嚴霜五月凋桂枝,伏櫪銜冤摧兩眉。
請君贖獻穆天子,猶堪弄影舞瑤池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天馬
(1).駿馬的美稱。《史記·大宛列傳》:“初天子發書《易》,雲‘神馬當從西北來’。得 烏孫 馬好,名曰‘天馬’。及得 大宛 汗血馬,益壯,更名 烏孫 馬曰‘西極’,名 大宛 馬曰‘天馬’雲。” 三國 魏 阮籍 《詠懷》之五:“天馬出西北,由來從東道。” 唐 王維 《送劉司直赴安西》詩:“苜蓿隨天馬,蒲桃逐漢臣。” 清 黃遵憲 《香港感懷》詩之九:“指北 黃龍 飲,從西天馬來。”
(2).傳說中獸名。《山海經·北山經》:“又東北二百里,曰 馬成之山 ,其上多文石,其陰多金玉,有獸焉,其狀如白犬而黑頭,見人則飛,其名曰天馬。”
(3).神馬。《漢書·禮樂志》:“太一況,天馬下,霑赤汗,沫流赭。志俶儻,精權奇,籋浮雲,晻上馳。體容與,迣萬里,今安在,龍為友。”《雲笈七籤》卷八四:“忽見太一以天馬來迎於寢臥之前。” 明 劉基 《走馬引》:“精誠感天天心哀,太一乃遣天馬從天來,揮霍雷電揚風埃。”
(4).星名。屬於西方七星中的奎宿。《晉書·天文志上》:“王良五星,在奎北,居河中,天子奉車御官也。其四星曰天駟,旁一星曰王良,亦曰天馬。”
(5).螳螂的別名。《呂氏春秋·仲夏》“仲夏之月……螳蜋生” 漢 高誘 註:“螳蜋,一曰天馬。”《爾雅翼·釋蟲二》:“螗蜋(螳螂)…… 許叔重 又云:世謂之天馬。蓋驤首奮臂,頸長而身輕,其行如飛,有馬之象。”
月支
(1).射帖名。一種箭靶。又名素支。《文選·曹植<白馬篇>》:“控弦破左的,右發摧月支。” 李善 注引 邯鄲淳 《藝經》:“馬射,左邊為月支三枚,馬蹄二枚。” 三國 魏 曹丕 《<典論>自序》:“夫項發口縱,俯馬蹄而仰月支也。”《文選·顏延之<白馬賦>》“歷素支而冰裂” 唐 李善 註:“素支,月支也,皆射帖名也。”
(2).古代用地支紀月,十二支分別指十二個月。月支,指該月所值之支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三回:“六月建未,明年太歲在未,書云:‘一物一太極,物物一太極。’雖説月支與年支不礙,究竟不可不避。”參見“ 月建 ”。
(3).見“ 月氏 ”。
虎文
(1).虎身上的斑紋。 晉 棗據 《雜詩》:“予非 荊山 璞,謬登 和氏 場;羊質復虎文,燕翼假鳳翔。” 唐 李白 《天馬歌》:“天馬來出 月支 窟,背為虎文龍翼骨。”
(2). 漢 代武官服。《後漢書·輿服志下》:“虎賁將虎文絝,白*虎文劒佩刀。虎賁武騎皆鶡冠,虎文單衣。”《後漢書·袁紹傳》:“幕府輒復分兵命鋭,修完補輯,表行 東郡 太守、 兗州 刺史,被以虎文,授以偏師,奬就威柄,冀獲 秦 師一克之報。”
龍翼
(1).帝王的輔相。《後漢書·班固傳下》:“若夫上稽乾則,降承龍翼,而炳諸典謨,以冠德卓蹤者,莫崇乎 陶唐 。” 李賢 註:“龍翼,謂 稷 契 等,為 堯 之羽翼。”一說,此指龍圖、河圖。《文選·班固<典引>》 李善 註:“翼,法也。言 陶唐 上能考天之則,下能承龍之法也。龍法,龍圖也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尚書右僕射范雲墓銘》:“合契興王,匪勞物色,乘風鬱起,化成龍翼。” 夏曾佑 《送汪毅白》詩:“江湖斷梗藩龍翼,一槎生平負典墳。”
(2).指東南方。龍,指東方蒼龍七星;翼,代表南方朱鳥七星。 南唐 陳陶 《步虛引》:“朝天半夜聞玉雞,星斗離離礙龍翼。”
李白名句,天馬歌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