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王安石的《傷仲永》
全文:
金溪民方仲永,世隸耕。
仲永生五年,未嘗識書具,忽啼求之。
父異焉,借旁近與之,即書詩四句,並自為其名。
其詩以養父母、收族為意,傳一鄉秀才觀之。
自是指物作詩立就,其文理皆有可觀者。
邑人奇之,稍稍賓客其父,或以錢幣乞之。
父利其然也,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,不使學。
余聞之也久。
明道中,從先人還家,於舅家見之,十二三矣。
令作詩,不能稱前時之聞。
又七年,還自揚州,復到舅家問焉。
曰:“泯然眾人矣。
“ 王子曰:仲永之通悟,受之天也。
其受之天也,賢於材人遠矣。
卒之為眾人,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。
彼其受之天也,如此其賢也,不受之人,且為眾人;今夫不受之天,固眾人,又不受之人,得為眾人而已耶?
參考注釋
泯然
(1).遼闊貌。亦形容胸襟開闊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其有所觸也,泯然無際。”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“貧道如游蓬戶” 劉孝標 注引《高逸沙門傳》:“師雖升履丹墀,出入朱邸,泯然曠達,不異蓬宇也。”
(2).完全符合貌。《藝文類聚》卷三引 晉 湛方生 《秋夜》詩:“物我泯然而同體,豈復壽夭於 彭 殤。” 宋 葉夢得 《石林詩話》卷上:“禪宗論雲門有三種語……其三為函蓋乾坤句,謂泯然皆契,無間可伺其深淺。” 清 魏源 《聖武記》卷十四:“自改土歸流以後,一如內地編氓之營伍,泯然無異矣。”
(3).消失淨盡貌。《太平廣記》卷二八七引 唐 皇甫枚 《三水小牘·侯元》:“ 元 因拜謝而出,仍令一童送之。既出洞穴,遂泯然如故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傷仲永》:“又七年,還自 揚州 ,復到舅家,問焉,曰:‘泯然眾人矣。’” 清 阮元 《小滄浪筆談》卷一:“生平著述數萬言,所藏金石文字及 宋 栞善本書不下千種,皆泯然無存。” 何香凝 《孫中山與廖仲愷》:“ 孫先生 深知國*民*黨人革命精神泯然無存,反 袁 定難成就,痛心之餘,決心到 日本 另行組織中華革命黨,重新號召進行反 袁 工作。”
眾人
(1) 大多數人
眾人都感到驚奇
(2) 大家
眾人竭力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戰事類》
(3) 一般人,普通人
今之眾人。——唐· 韓愈《師說》
為眾人師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東集》
眾人待其身。——唐· 韓愈《原毀》
眾人皆以奢靡。——宋· 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
泯然眾人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傷仲永》
王安石名句,傷仲永名句
名句推薦
世間達宦多憂畏,胸次還能似我無
吳芾《 * 因誦樂天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