彝倫出筆削,一是無彼此

胡寅示龍王長老法贊用舊韻先公佳城與寺相直

名句出處

出自宋代胡寅的《示龍王長老法贊用舊韻先公佳城與寺相直》

全文:
堂堂感麟翁,耿耿跨箕尾。
已垂百世芳,何用東山起。
平和夢奠處,鬱郁佳城啟。
禪枝附奕葉,魚粥常千指。
老龍臥頹波,秀木森嶷峙。
堆螺沃黛山,瀉玉摐金水。
上人一錫拄,心寂倦他徙。
我亦希子文,仕已忘慍喜。
時來語道要,中立旁不倚。
而君樂幻空,說定不說止。
永懷先覺人,愧發汗流泚。
彝倫出筆削,一是無彼此
修程不自勉,九十半百里。
相彼齅世芬,所向輒搖弭。
未知吾相馬,異質遺毛齒。
更須求真龍,萬古資一洗。

胡寅詩詞大全

名句書法欣賞

胡寅彝倫出筆削,一是無彼此書法作品欣賞
彝倫出筆削,一是無彼此書法作品

參考注釋

彝倫

(1).常理;常道。《書·洪範》:“王乃言曰:‘嗚呼, 箕子 !惟天陰騭下民,相協厥居,我不知其彝倫攸敘。’” 蔡沉 集傳:“彝,常也;倫,理也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朴子·名實》:“放斧斤而欲雙巧於 班 墨 ,忽良才而欲彝倫之攸敍,不亦難乎!” 宋 朱熹 《<大學章句>序》:“夫以學校之設,其廣如此,教之之術,其次第節目之詳又如此,而其所以為教,則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餘,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,是以當世之人,無不學。” 清 顧炎武 《日知錄·彝倫》:“彝倫者,天地人之常道……不止 孟子 之言人倫而已。能盡其性,以至能盡人之性,盡物之性,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,而彝倫敘矣。”

(2).指倫常。 陳獨秀 《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》:“道德彝倫,又焉能外?”

(3).謂成為表率、成為典範。《魏書·彭城王勰傳》:“自古統天位主,曷常不賴明師,仗賢輔,而後燮和陰陽,彝倫民物者哉?” 唐 楊炯 《庭菊賦》:“ 鐘太傅 之家聲,彝倫 魏 室,道合鹽梅,功成輔弼。”

(4).指銓選官吏。《北史·魏紀四·世宗宣武帝》:“中正所銓,但為門第,吏部彝倫,仍不才舉。八坐可審議往代擢賢之體,以令才學並申,資望兼致。”

出筆

(1).猶下筆。 元 郝經 《書磨崖碑後詩》:“正筆篆玉藏 李斯 ,出筆存鋒兼 漢 隸。” 清 黃景仁 《詩評》:“愚見欲以 岑嘉州 與 李昌谷 、 溫飛卿 三家匯刻,似近無理。然能讀之爛熟,試令出筆,定有絶妙過人處,亦惟解人能知之也。”

(2).方言。指錢財損失。 沙汀 《淘金記》十七:“快算了吧!那點出筆,那裡找不到啊。”

一是

(1).一概。《宋史·選舉志六》:“ 度宗 鹹淳 六年,命參酌舊制,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為主。”

(2).謂一切。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許壽裳》:“昨得手札,屬治心學,敬悉一是。”

(3).猶言統一的標準。《宋史·食貨志上一》:“時有古今,世有升降,天地生財,其數有限,國家用財,其端無窮,歸於一是,則‘生之者眾,食之者寡,為之者疾,用之者舒’之外,無他技也。”《明史·刑法志一》:“律所不載者,則聽之於敕,故時輕時重,無一是之歸。”

(4).全憑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“央媒拜允,一是二位老爺揀擇。”

彼此

對稱詞。指你我、雙方,那個和這個

彼此錯雜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戰事類》

軍中之將,各有彼此。——《資治通鑑》

胡寅名句,示龍王長老法贊用舊韻先公佳城與寺相直名句

詩詞推薦

彝倫出筆削,一是無彼此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