籍甚詩名世所傳,耳孫今始出遺編

王念 《題清芬閣

名句出處

出自宋代王念的《題清芬閣》

全文:
籍甚詩名世所傳,耳孫今始出遺編
發揚風教三綱正,包括乾坤一氣全。
峻拔孤峰當□□,□容幽澗落春泉。
超然遠思追前古,好續委蛇二雅篇。

王念詩詞大全

名句書法欣賞

王念籍甚詩名世所傳,耳孫今始出遺編書法作品欣賞
籍甚詩名世所傳,耳孫今始出遺編書法作品

參考注釋

籍甚

盛大;盛多。《漢書·陸賈傳》:“ 賈 以此游 漢 廷公卿間,名聲籍甚。” 王先謙 補註引 周壽昌 曰:“籍甚,《史記》作‘藉盛’,蓋籍即藉,用白茅之藉,言聲名得所藉而益盛也。”《文選·王儉<褚淵碑文>》:“光昭諸侯,風流籍甚。” 劉良 註:“籍甚,言多也。”《魏書·崔子元傳》:“﹝ 崔子元 ﹞乃奏其父書,曰:‘臣亡考故散騎常侍、給事黃門侍郎、前將軍、 齊州 大中正 鴻 ……多識前載,博極羣書,史才富洽,號稱籍甚。’” 唐 皇甫冉 《送榮別駕赴華州》詩:“還將海沂詠,籍甚 漢 公卿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仇大娘》:“年餘游泮,才名籍甚。”

詩名

善於作詩的名聲。 唐 馮贄 《雲仙雜記·石斧欲砍斷詩手》:“ 杜甫 子 宗武 ,以詩示院兵曹,兵曹答以石斧一具,隨使並詩還之。 宗武 曰:‘斧,父斤也。兵曹使我呈父加斤削也。’俄而院聞之,曰:‘悞矣。欲子砍斷其手。此手若存,天下詩名又在 杜 家矣。。’” 金 元好問 《黃金行》:“人間不買詩名用,一片青衫 衡 霍 重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》之一七八:“賴是搖鞭吟好句,流傳鄉里只詩名。”

耳孫

《漢書·惠帝紀》:“上造以上及內外公孫耳孫有罪當刑及當為城旦舂者,皆耐為鬼薪白粲。”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:“耳孫者,玄孫之子也。言去其曾高益遠,但耳聞之也。”又引 李斐 曰:“耳孫,曾孫也。”又引 晉灼 曰:“耳孫,玄孫之曾孫也。” 顏師古 註:“耳孫,諸説不同。據《平紀》及《諸侯王表》,説 梁孝王 玄孫之耳孫。耳音仍……據《爾雅》:‘曾孫之子為玄孫,玄孫之子為來孫,來孫之子為昆孫,昆孫之子為仍孫。’從己而數,是為八葉,則與 晉 説相同。仍、耳聲相近,蓋一號也。”按,《類篇·耳部》:“昆孫之子為耳孫。”後多以“耳孫”泛指遠代子孫。 金 段成己 《題梁氏靜樂堂》詩:“ 叔敬 有耳孫,犖犖與時異。” 明 唐寅 《世壽堂》詩:“鷄窠小兒是鼻祖,鳩枝老子為耳孫。” 清 沉濤 《交翠軒筆記》卷四:“ 林霽山 《孤山》詩:‘耳孫今白髮,酹酒滿寒蕪。’” 章炳麟 《秦政記》:“ 明 制貴其宗室孽子,諸王雖不與政柄,而公卿為伏謁;耳孫疏屬,皆氣稟於縣官。”

遺編

(1).指前人留下的著作。《舊唐書·章懷太子賢傳》:“往聖遺編,鹹窮壼奧。” 宋 蘇轍 《寄題蒲傳正學士閬中藏書閣》詩:“更把遺編觀得失,君家舊物豈須猜。” 明 黃哲 《過梁昭明太子墓》詩:“遺編軼正雅,曠代殊徽音。” 清 杜濬 《詠史得謝皋》:“所以 晞髮翁 ,遺編燦星斗。”

(2).指散佚的典籍。 唐 盧照鄰 《樂府雜詩序》:“通儒作相,徵博士於諸侯;中使驅車,訪遺編於四海。” 清 戴名世 《<天籟集>序》:“頃余有志於先朝文獻,欲勒為一書,所至輒訪求遺編,頗畧具。”

(3).釋卷;放下書籍。 明 袁宏道 《送葉使君還朝序》:“雖紛龐業雜之中,而幽閒自得,手不遺編。”

王念名句,題清芬閣名句

詩詞推薦

籍甚詩名世所傳,耳孫今始出遺編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