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葛立方的《送胡汝明待制赴鎮桂林》
全文:
今代人中傑,攄忠久贊襄。
摛文揮鏤管,積學儷青箱。
體道經為笥,臨機智作囊。
威名知草木,義勇震戎羌。
玄女傳符舊,黃公授略長。
投壺祭征虜,納策蔡中郎。
暫解淮西印,來浮霅水航。
求田多好疇,卜宅類清漳。
寄興紅塵外,追歡錦瑟旁。
醉酣容偃鼠,吟詠許寒螿。
邂逅升徐榻,夤緣上孔堂。
周旋略名分,眄睞沐謙光。
細札俄頒命,真儒起乾方。
地寬連五嶺,權重讋三梁。
油戟明朝日,銛戈耿夜霜。
桂林飄黝粒,荔蒲劈瓊房。
來暮歌謙褲,遄歸覲舜裳。
謀謨多妙簡,夢想獨難忘。
烏府思忠盡,丹墀渴對揚。
一言蘇品類,三接屈皇王。
沙水猶含凍,江梅漸放香。
行行攜部曲,去去背雲鄉。
劈箭飛征櫂,牽繩黯別腸。
平居膺刻畫,祖送倍淒涼。
睿意興邦急,人材敵國強。
佇觀揚渙號,爰立上岩廓。
談筆妖氛靜,經綸寶祚昌。
小人簪履舊,枯卉溪春陽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一言
(1).一個字。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 子貢 問曰:‘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’ 子 曰:‘其恕乎!’” 漢 班固 《白*虎通·謚篇》:“謚或一言或兩言,何?文者以一言為謚,質者以兩言為謚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物色》:“皎日嘒星,一言窮理;參差沃若,兩字窮形。”
(2).一句話;一番話。《書·立政》:“時則勿有間之,自一話一言。我則末惟成德之彥,以乂我受民。”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 楚 一言而定三國;我一言而亡之。” 唐 魏徵 《述懷》詩:“ 季布 無二諾, 侯嬴 重一言。” 元 紀君祥 《趙氏孤兒》第一折:“我一言已定,你再不必多疑了。” 孫炳華 《重賞之下》三:“ 林啟達 每天都要到車間轉轉,到工具機邊上看看,一言不發,看一會就走。”
(3).謂陳述一次。《穀梁傳·昭公四年》:“ 慶封 曰:‘子一息,我亦且一言。’”《孔子家語·屈節解》:“遽發所愛之使告 宓子 曰:‘自今以往, 單父 非吾有也,從子之制,有便於民者,子決為之,五年一言其要。’”
(4).眾口一詞。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上》:“今 魯國 之羣臣以千百數,一言於 季氏 之私。”
品類
品種;類別;指各種物體
三接
謂三度接見。語本《易·晉》:“晉, 康侯 用錫馬蕃庶,晝日三接。” 孔穎達 疏:“晝日三接者,言非惟蒙賜蕃多,又被親寵頻數,一晝之間,三度接見也。”後多以“三接”為恩寵優獎之典。 宋 范仲淹 《賢不家食賦》:“敦三接而何善不臻,達四聰而無遠勿訪。” 金 朱之才 《臥病有感二十韻》:“ 荀爽 歲九遷, 康侯 日三接。” 明 楊慎 《八月二日經筵紀事》詩:“晉晝延三接, 堯 旻達四聰。”一說,接讀為捷,“三接”即三捷。 高亨 註:“接讀為捷,戰勝曰捷。此乃 周 初故事, 康侯 出征異國,俘馬甚多,以獻於王。其戰也,一日三勝。”
謂數度交戰。三,言其數之頻繁。 晉 左思 《魏都賦》:“推鋒積紀,鋩氣彌鋭,三接三捷,既晝亦月。” 唐 符載 《保全鎮圖記》:“紅旗拉風,長戟如倚,晨暮三接,朱殷谿瀆。”
皇王
指古聖王。後亦泛指皇帝。《詩·大雅·文王有聲》:“四方攸同,皇王維辟。” 毛 傳:“皇,大也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詔策》:“皇王施令,寅嚴宗誥。”《新唐書·劉蕡傳》:“雖臣之愚,以為未極教化之大端,皇王之要道。” 宋 范仲淹 《六官賦》:“克勤於邦,致皇王之道。” 清 袁枚 《隨園隨筆·古事相類》:“ 魏 東阿王 見 邯鄲淳 先傅粉裙襦,誦俳優小説數千言,繼乃正衣冠與論皇王大道。”豫劇《卷席筒》第一場:“聞聽今春皇王開科,孩兒近日在家溫習功課,準備進京赴考,望爹爹莫怪!”
葛立方名句,送胡汝明待制赴鎮桂林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