謁大忠祠分韻得絮字(社詩)

作者:王漸逵 朝代:明代

原文

不識大忠祠,偶約城南侶。

懷賢一相訪,晴旻敞高樹。

斷岸通寒潮,飛甍肅華宇。

憶讀厓門志,因之攬雙嶼。

陸海翻鯨波,趙宋失其馭。

錯落晨中星,飄泊風前絮。

荒碑不可覓,父老猶能語。

孤臣尚俎豆,敵國已非據。

丹扉駐黯雲,靈旗帶悲雨。

君看正氣堂,千載誰為主。

詩詞問答

問:《謁大忠祠分韻得絮字(社詩)》的作者是誰?答:王漸逵
問:該詩寫於哪個朝代?答:明代

注釋

1. 押詞韻第四部

2. 社詩

參考注釋

不識

(1).不知道,不認識。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。” 鄭玄 箋:“其為人不識古,不知今,順天之法而行之者。” 唐 韓愈 《閔己賦》:“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。” 魯迅 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,而且近乎不識羞。”

(2).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。指誤殺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識。” 鄭玄 註:“識,審也。不審,若今仇讎當報甲,見乙,誠以為甲而殺之者。”

大忠祠

祠名。祀 宋 末 文天祥 、 陸秀夫 、 張世傑 三忠臣。 清 趙翼 《陔餘叢考·大忠祠》:“ 廣東 省城有 大忠祠 ,祀 宋 文天祥 、 陸秀夫 、 張世傑 。而 新會 之 厓山 ,亦有 大忠祠 ,祀此三人。”

斷岸

江邊絕壁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蕪城賦》:“崪若斷岸,矗似長雲。” 宋 蘇軾 《後赤壁賦》:“ 江 流有聲,斷岸千尺。” 清 曹寅 《北行雜詩》之二十:“野風吹側帽,斷岸始登高。”

寒潮

(1).寒涼的潮水。 唐 宋之問 《夜渡吳松江懷古》詩:“寒潮頓覺滿,暗浦稍將分。” 宋 梅堯臣 《江寧李諫議》詩:“寒潮日夕至,不與廢興同。” 清 黃燮清 《黃天盪懷古》詩:“從古庸臣好和議,寒潮嗚咽使人悲。”

(2).氣象學上本指冷空氣團離開其源地的移動現象。亦指一晝夜內氣溫急劇下降的天氣現象。 郭小川 《輝縣好地方》詩:“山溝中寒潮時常落腳,暖風卻不在此流連。”

(3).比喻險惡的政治形勢。 張書紳 《正氣歌》:“清明節前一天,一股寒潮突然襲擊了 沉陽 城。”

飛甍

(1).指飛檐。 唐 羊士諤 《息舟荊溪入陽羨南山游善權寺呈李功曹巨》詩:“層閣表精廬,飛甍切雲翔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山市》:“見宮殿數十所,碧瓦飛甍,始悟為山市。” 郭沫若 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五:“高聳著的飛甍躍瓴的城樓。”

(2).借指高樓。《文選·左思<吳都賦>》:“長乾延屬,飛甍舛互。” 呂向 註:“飛甍舛互,言棟宇相互動也。” 明 夏完淳 《詠懷》:“飛甍十二衢,徘徊明月皎。”

厓門

也寫作“崖門”。在 廣東省 新會縣 南, 珠江三角洲 西南側。為 潭江 和 西江 分支的出海口。 南宋 末年 宋 樞密副使 張世傑 以舟師碇海中,為 元 兵所敗。 陸秀夫 負帝 昺 於 厓山 沉海。 清 顧炎武 《瞿公子玄錥將往桂林不得達而歸贈之以詩》:“ 厓門 浪泊行人舸, 桂嶺 雲遮驛使關。”參見“ 厓山 ”。

海翻

指南方沿海區域,秋天由颶風造成海潮侵入陸地的災害。 唐 劉恂 《嶺表錄異》卷上:“沓潮者, 廣州 去大海,不遠二百里,每年八月,潮水最大。秋中復多颶風,當潮水未盡退之間,颶風作而潮又至,遂至波濤溢岸,淹沒人廬舍,盪失苗稼,沉溺舟船,南中謂之沓潮,或十數年一有之……俗呼為‘海翻’。”

鯨波

巨浪

以小舟涉鯨波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錄後序》

趙宋

指 宋 朝。因皇室姓 趙 ,故稱。 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經籍會通一》:“ 趙宋 諸帝,雅意文墨。” 清 鄭燮 《道情》詩之八:“金粉 南朝 總廢塵, 李唐 趙宋 慌忙盡。”

錯落

交錯地排列

蒼松翠柏錯落其間

中星

二十八宿分布四方,按一定軌道運轉,依次每月行至中天南方的星叫中星。觀察中星可確定四時。《書·堯典》“曆象日月星辰” 孔 傳:“星,四方中星。” 孔穎達 疏:“‘星,四方中星’者,二十八宿布在四方,隨天轉運,更互在南方,每月各有中者。” 唐 韓休 《奉和聖制喜雨賦》:“乘正陽而馭六氣之辨,考中星而授四時之命。”

飄泊

同“漂泊”

不可

(1)

 

不可能;不可以

兼與藥相粘,不可取。——宋·沈括《夢溪筆談·活板》

學不可以已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》

(2)

 

決不能,必須不

而勢力眾寡不可論。——《資治通鑑》

不可一概而論

(3)

 

與“非”搭配,表示必須或一定

今天這個會很重要,我非去不可

父老

古時鄉里管理公共事務的人,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擔任;亦尊稱老年人

孤臣

(1).孤立無助或不受重用的遠臣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恨賦》:“或有孤臣危涕,孽子墜心,遷客海上,流戍隴陰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入黃溪聞猿》詩:“孤臣淚已盡,虛作斷腸聲。” 明 王世貞 《鳴鳳記·封贈忠臣》:“鯁骨孤臣,芳年俊英,塤箎連奏同聲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哭主》:“孤臣 左良玉 ,遠在邊方,不能一旅勤王,罪該萬死。” 清 丘逢甲 《離台詩》之一:“宰相有權能割地,孤臣無力可回天。”參見“ 孤臣孽子 ”。

(2).孤陋無知的臣子。《文選·張衡<東京賦>》:“ 由介 以 西戎 孤臣,而悝 穆公 於宮室。” 薛綜 註:“孤臣,孤陋之臣也。”《資治通鑑·晉元帝太興四年》:“ 導 ( 王導 )忠素竭誠,輔大業,不宜聽孤臣之言,惑疑似之説,放逐舊德,以佞伍賢。”

俎豆

(1) 俎和豆,古代祭祀、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

(2) 指奉祀

俎豆千秋

敵國

(1).敵對之國。《周禮·夏官·環人》:“訟敵國,揚軍旅。”《漢書·蒯通傳》:“語曰:‘野禽殫,走犬亨;敵國破,謀臣亡。’”《玉嬌梨》第三回:“古人有言:敵國未滅,何以家為!” 郭沫若 《女神·湘纍》:“他終竟被敵國拐騙了去了。”

(2).地位或勢力相等的國家。《管子·霸言》:“合小以攻大,敵國之形也。”《國語·周語中》:“敵國賓至,關尹以告,行理以節逆之。” 韋昭 註:“敵國,位敵也。” 唐 柳宗元 《非國語下·左史倚相》:“非可以夸於敵國。”《續資治通鑑·宋仁宗慶曆二年》:“‘獻’乃下奉上之辭,非可施於敵國。 南朝 為兄,豈有兄獻於弟邪?”

(3).相當於一國;可以和國家相匹敵。 宋 樓鑰 《陳順之靈璧石硯山》詩:“ 陳侯 之富可敵國,會有寶光驚四塞。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三:“ 殷氏 縱有撲天的本事,敵國的家私,也沒門路可通。”

(4).猶仇敵。《南齊書·王敬則陳顯達傳論》:“干戈既用,誠淪犯上之跡,敵國起於同舟,況又疏於此者也?”

非據

(1).《易·繫辭下》:“非所據而據焉,身必危。”後以“非據”謂非分占據的職位。 晉 乾寶 《搜神記》卷七:“﹝ 王敦 ﹞又將以無德之材,欲竊非據也。”

(2).用為才不稱職的謙詞。 唐 韓愈 《為裴相公讓官表》:“豈可叨居,以彰非據。” 宋 王禹偁 《代呂相公讓右僕射表》:“雖聽已行之命,實懷非據之憂。”

丹扉

塗紅漆的門扇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五游詠》:“閶闔啟丹扉,雙闕曜朱光。” 唐 楊衡 《游峽山寺》詩:“寶殿敞丹扉,靈幡垂絳旒。”

黯雲

黑雲。 瞿秋白 《餓鄉紀程》十四:“閃鑠晶光的雪影,映射著寒厲勇猛的初日,黯雲掩抑依徊時,卻又不時微微的露出淒黯的神態。” 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四二:“看!看!障於人與自然之間,只有那黯雲四匝寒芒涌。”

靈旗

亦作“ 靈旂 ”。 1.戰旗。出征前必祭禱之,以求旗開得勝,故稱。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:“其秋,為伐 南越 ,告禱 泰一 ,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,以象天一三星,為 泰一 鋒,名曰‘靈旗’。為兵禱,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。”《漢書·禮樂志》:“招搖靈旗,九夷賓將。” 顏師古 註:“畫招搖於旗以征伐,故稱靈旗。” 宋 岳珂 《桯史·吳畏齋謝贄啟》:“使靈旗再圖北指,詎不先出 峴 之師。” 清 許承欽 《錢塘江觀潮》詩:“靈旗百萬驅雷鼓,彊弩三千試水犀。”

(2).神靈的旗子。 唐 劉禹錫 《七夕》詩之一:“河鼓靈旗動, 嫦娥 破鏡斜。” 宋 文天祥 《代酹解星文》:“靡靈旗兮風翩翩,舉天瓢兮酌天泉。” 明 屠隆 《綵毫記·遊玩月宮》:“五雲車,靈旗導,七寶宮,鸞輿到。” 清 譚嗣同 《桃花夫人廟神弦曲》之一:“帝子靈旗千里遙,渚宮玉露苹花泣。”

(3).道教法器之一。用以驅邪鎮鬼。 宋 王珪 《依韻和王室徽奉安中太乙神像》:“妖氛自逐靈旂捲,瑞穀常登御廩蕃。”

悲雨

因悲傷而淚下如雨。《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·陳常墓誌》:“故朋悲雨,朝野悽傷。”

正氣

(1)

(2) 同真氣。生命機能的總稱,但通常與病邪相對來說,指人體的抗病能力

(3) 四季正常氣候,即春溫、夏熱、秋涼、冬寒等

正氣者,正風也。——《靈樞·刺節真邪》

(4) 正常氣色

(5) 光明正大的風氣

正氣上升、邪氣下降

(6) 剛正的氣節

正氣凜然

千載

千年。形容歲月長久。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:“於是羣臣乃盛陳‘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,千載同符’。” 唐 韓愈 《歧山下》詩:“自從 公旦 死,千載閟其光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三年喪》:“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,力阻浮議,使千載之陋,更於一旦。”

為主

放在首要位置

以自力更生為主

詩詞推薦

謁大忠祠分韻得絮字(社詩)原文_謁大忠祠分韻得絮字(社詩)的賞析_古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