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釋印肅的《頌四賓主》
全文:
直須認得本來真,智機心知外道人。
聯跡不留無對待,乾坤無不是吾身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直須
(1).應當;應。 唐 杜秋娘 《金縷衣》詩:“有花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空折枝。” 宋 歐陽修 《朝中措》詞:“行樂直須年少,尊前看取衰翁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和王司封會同年》詩:“直須傾倒罇中酒,休惜淋浪座上衣。” 明 馮夢龍 《古今譚概·痴絕》:“﹝天下事﹞若復件件認真,爭競何已!故直須以痴趣破之。”
(2).竟至於;還要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五四回:“ 孔明 變色曰:‘ 子敬 好不通理,直須待人開口!’”
認得
(1) 認識
這位同志你認得嗎?
(2) 認出;知道
我已不認得這個學校了
本來
(1) 從一開始
(2) 向來,原來
(3) 原先;先前
(4) 理所當然
心知
心智。知,同“ 智 ”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,而無哀樂喜怒之常。” 陸德明 釋文:“知,音智。”《舊唐書·柳公綽傳》:“寒暑滿天地之間,浹肌膚於外;好愛溢耳目之前,誘心知於內。” 清 戴震 《孟子字義疏證·性》:“人之血氣心知,原於天地之化者也。”
猶知心。指好友或情人。 唐 嚴維 《丹陽送韋參軍》詩:“ 丹陽 郭里送行舟,一別心知兩地秋。” 唐 李鹹用 《送進士劉松》詩:“滔滔皆 魯 客,難得是心知。” 明 馮夢龍 《山歌·素帕》:“不寫情詞不寫詩,一方素帕寄心知。”
外道
(1).佛教徒稱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為外道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枳園寺剎下石記》:“魔眾稽顙,外道屈膝;抽薪止火,折劍摧鋒。”《陳書·傅縡傳》:“三論之興,為日久矣。 龍樹 創其源,除內學之偏見; 提婆 揚其旨,盪外道之邪執。欲使大化流而不擁,玄風闡而無墜。”《景德傳燈錄·迦毗摩羅》:“第十三祖 迦毗摩羅 者, 華氏國 人也。初為外道,有徒三千,通諸異論,後於 馬鳴 尊者得法。” 宋 陳善 《捫虱新話》卷四:“予聞 釋 氏之論曰:欲破彼宗,先善本宗。故佛在世日,西域有三十六種外道,每種各以其藝,鹹來難佛……外道藝窮,乃始歸佛。”
(2).泛指不合於正道的論說、法則等。 宋 宋羽 《滄浪詩話·詩評》:“ 大曆 之詩,高者尚未失盛 唐 ,下者漸入晚 唐 矣。晚 唐 之下者,亦墮野狐外道鬼窟中。” 清 惲敬 《與黃香石》:“ 敬 古文法盡出 子長 ,其 孟堅 以下,時參筆勢而已……作詩賦雜文,其法亦然,舍是皆外道也。”
(3).歪門邪道,搞不正當的活動。《紅樓夢》第八一回:“説起 寳玉 的乾媽,竟是個混賬東西,邪魔外道的。”
(4).見外;客氣。《紅樓夢》第九十回:“ 平兒 笑説道:‘我們奶奶説,姑娘特外道的了不得!’ 岫煙 道:‘不是外道,實在不過意。’” 高玉寶 《高玉寶》第十三章:“咱們是一根藤上的瓜,就不要說那些外道話了。”
釋印肅名句,頌四賓主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