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李彌遜的《夏日同伯氏畢裕之守一程國材游天寧登西山國》
全文:
遊輪走朱蓋飛碧,路如羊腸山虎脊。
奇觀多似九牛毛,塵服輕於一狐腋。
禪房借枕空函丈,野磴搘筇座盈尺。
陰崖日淡春杲杲,老樹風悲秋索索。
丈人適意屢傾蓋,舍者忘形或淨席。
已澆茗碗攬文字,不捉冰紈凍絺綌。
飲中得仙思季真,方外分曹笑無奕。
棋鋒未接已爭遁,筆陣將收猶請益。
一生苦心太多事,半日閒身要投隙。
急呼隔水破煙艇,更著穿雲躡山屐。
晴巒陰障淺深盡,斷渚連洲耦奇畫。
愚公百念久灰冷,妄境多岐自冰釋。
閉門終欲老石經,煮鼎無心轉金液。
舁籃二子已能步,對影三人不邀客。
蠅頭比富五頃田,蝸角猶寬一區宅。
飽諳世態輕速冠,脫略塵緣等遺舄。
已甘流落臥深林,肯作紛紜踏長陌。
紫陽峨峨百步近,白水粼粼一溪隔。
床頭吟蛩已催候,枝上鳴蜩行削跡。
相期日日曉脂車,去待山頭霜月白。
參考注釋
禪房
寺院建築的一部分,僧徒尼姑的靜修居住、講經頌佛的房屋,也泛指寺院
曲徑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。——常建《題破山寺後禪院》
函丈
亦作“ 函杖 ”。1.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若非飲食之客,則布席,席間函丈。” 鄭玄 註:“謂講問之客也。函,猶容也,講問宜相對容丈,足以指畫也。”原謂講學者與聽講者坐席之間相距一丈。後用以指:講學的坐席。《隋書·煬帝紀上》:“自時厥後,軍國多虞,雖復黌宇時建,示同愛禮,函丈或陳,殆為虛器。” 宋 陸游 《齋中雜興》詩之一:“成童入鄉校,諸老席函丈。” 清 納蘭性德 《上座主徐健庵先生書》:“牓發之日,隨諸生後端拜堂下,仰瞻風采,心神肅然。既而屢賜延接,引之函丈之側。”
(2).對前輩學者或老師的敬稱。 宋 陸游 《江西到任謝史丞相啟》:“早親函丈,偶竊緒餘,曾未免於鄉人,乃見待以國士。” 金 王若虛 《跋王進之墨本<孝經>》:“吾友 王進之 得其墨本而寶蓄之,仍圖函丈之像,以冠其首。” 明 徐渭 《答龍溪師書》:“冒妄之深,伏希函丈裁之。” 清 顧炎武 《哭李侍御灌谿先生模》詩:“函杖天涯遠,杓衡歲序移。無繇承問訊,祗益嘆差池。” 子虛子 《湘事記》:“九月十四日 芝祥 來電曰:‘ 瀏陽 劉蔚廬 夫子函丈:千里一堂,並告 組庵 。’”
李彌遜名句,夏日同伯氏畢裕之守一程國材游天寧登西山國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