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蘇籀的《張孺人九十六歲簽判求眉壽堂詩二首》
全文:
鵲巢流慶嗣如參,鶴髮人間仰達尊。
經眼盡知三世事,含飴已看幾重孫。
承顏捧詔疏封邑,扇枕溫床不倚門。
取數西方無量佛,滿堂氛馥貝多翻。
參考注釋
西方
(1) 西邊或西邊的地方
(2) 指位於西半、北半球的國家。指歐美各國
無量佛
見“ 無量壽佛 ”。
滿堂
(1).充滿堂上。《楚辭·九歌·東皇太一》:“靈偃蹇兮姣服,芳菲菲兮滿堂。”《後漢書·列女傳·董祀妻》:“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坐者滿堂。”《花城》1981年第6期:“‘唷喂!--都滿堂了。’我聽到身後一個女人的、濃重的 川 西口音。”
(2).整個堂上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二回:“當下滿堂嬉笑,一片寒暄。”
(3). 春秋 、 戰國 時 楚 地。即 兩棠 。在今 河南省 滎陽縣 西南,為險要之地。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險固》:“ 楚 有 汝淵 、 滿堂 之固而滅於 秦 。”
(4).代指金玉。語出《老子》:“金玉滿堂,莫之能守。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天監三年策秀才文》之一:“今欲使朕無滿堂之念,民有家給之饒。” 宋 范仲淹 《稼穡惟寶賦》:“田疇播殖之時,豈慚種玉;倉廩豐登之際,寧讓滿堂。”
貝多
(1).梵語的音譯。意為樹葉。古 印度 常以多羅樹葉寫經。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樹。《佛說自誓三昧經》:“佛告天子:昔吾出家,以汝為證;詣貝多樹,汝復為證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木篇》:“貝多,出 摩伽陁國 ,長六七丈,經冬不凋。此樹有三種:一者多羅娑力叉貝多;二者多梨婆力叉貝多;三者部婆力叉多羅多梨。並書其葉,部闍一色取其皮書之。貝多是梵語, 漢 翻為葉。貝多婆力叉者, 漢 言葉樹也。 西域 經書,用此三種皮葉,若能保護,亦得五六百年。” 清 閻爾梅 《遂初園詩》:“東隣賸有逃禪地,更向 祗園 種貝多。”亦譯作“貝多羅”。 清 吳偉業 《送張玉甲憲長之官邛雅》詩之三:“欲問辟支諸佛土,貝多羅樹即關頭。” 清 陳維崧 《賀新郎·中元感懷》詞:“亟倩蘭陀張浄饌,拋作貝多羅子,早勘破人間生死。”
(2).借指佛經。 唐 張鼎 《僧舍小池》詩:“貝多文字古,宜向此中翻。” 清 顧景星 《<楝亭集>序》:“貝多、金碧、象數、藝術,無所不窺。”
(3).傳說中的國名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述異記》卷上:“ 周成王 元年, 貝多國 人獻舞萑, 周公 命返之。”
蘇籀名句,張孺人九十六歲簽判求眉壽堂詩二首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