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寇準的《奉和御製奉祀述懷歌》
全文:
巍巍至德充綿宇,翼翼宸心臨兆庶。
覆育懷生動法天,講求茂典皆師古。
協和神化踵唐堯,彬蔚頌聲逾吉甫。
赫奕皇威振八荒,清夷王度綏中土。
豐年朝野正歡康,溢牒充圖福紀祥。
睿聖繼明恢大業,禎符錫祚降穹蒼。
省方展寀宣邦職,登岱銘功舉國章。
睢上埋牲專事地,漢唐故實存聞記。
精靈昭感果潛通,瑞應昭臻知所自。
飆羽光臨神告彰,洪源肇啟仙遊暨。
瀨鄉舊壤闢珍詞,款謁齋莊敦睿意。
誰都奏牘達彤庭,耆耋雲趨共瀝誠。
順考皇儀尊妙道,再修盛節徇輿情。
聲明文物當興運,申命群儒究禮經。
秩秩德音鹹布惠,穰穰景福必求成。
恭虔毖祠為齋久,企仰真風志克勤。
肅奉蕭薌嘉薦備,廣覃慶賜湛恩頻。
式揚丕烈心彌潔,祗上鴻名道益伸。
將睹虞巡陪法從,幸同鳧藻樂昌辰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協和
(1).和睦,融洽。《書·堯典》:“百姓昭明,協和萬邦。” 孔穎達 疏:“能使九族敦睦,百姓顯明,萬邦和睦。”《周書·齊煬王憲傳》:“輯睦我君臣,協和我骨肉。” 宋 歐陽修 《歸田錄》卷二:“ 太祖 聞而患之,下詔書戒勵,使與長吏協和。”《明史·西域傳四·哈烈》:“親者尚爾乖戾,疏者安得協和。” 毛澤*東 《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》:“著 陳代軍長 等悉心整飭該軍,團結內部,協和軍民。”
(2).調和;和諧;配合得當。《後漢書·劉愷傳》:“協和陰陽,調訓五品。”《三國志·蜀志·後主傳》:“上下交暢,然後萬物協和,庶類獲乂。” 元 貢師泰 《送國字張教授》詩:“黃鐘大呂都協和,鐵畫銀鉤謾摹録。” 洪深 《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》下篇四:“有時數種音波,過於雜亂,彼此衝突,在人耳中發生跳動或觸犯的效果,永不相協和。”
神化
看成像神一樣
神化個人
唐堯
古唐帝,帝嚳次子,其號曰堯;史稱唐堯,又稱放動,繼其兄摯為天子,有德政,後即傳位於舜,在位九十八年卒
彬蔚
文采美盛貌。《文選·陸機<文賦>》:“頌優遊以彬蔚,論精微而朗暢。” 呂向 註:“彬蔚,華盛貌。”《晉書·文苑傳序》:“逮乎當塗基命,文宗鬱起,三祖葉其高韻,七子分其麗則,《翰林》總其菁華,《典論》詳其藻絢,彬蔚之美,競爽當年。”
頌聲
歌頌讚美之聲。《公羊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什一者,天下之中正也。什一行而頌聲作矣。” 何休 註:“頌聲者,太平歌頌之聲。帝王之高致也。” 漢 揚雄 《法言·孝至》:“ 周康 之時,頌聲作乎下。” 晉 夏侯湛 《東方朔畫贊》:“彷彿風塵,用垂頌聲。”
吉甫
指 周宣王 賢臣 尹吉甫 。又稱 兮伯吉父 。姓 兮 ,名 甲 ,字 伯吉父 (父一作甫),尹是官名,曾率師北伐 玁狁 至 太原 。遺物有《兮甲盤》。《詩·小雅·六月》:“文武 吉甫 ,萬邦為獻。”後代詩文中多以之作賢能宰輔的典型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河清頌》:“察之上代,則 奚斯吉甫 之徒鳴玉鸞於前。” 宋 范仲淹 《上時相議制舉書》:“救文之弊,自相公之造也。當有 吉甫 輩,頌君之德。” 清 錢謙益 《益都任氏壽宴序》:“《六月》之詩,美 吉甫 之燕喜,受祉來歸。”
寇準名句,奉和御製奉祀述懷歌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