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唐代慧淨的《雜言(一作義淨詩)》
全文:
觀化祇山頂,流睇古王城。
萬載池猶潔,千年苑尚清。
仿佛影堅路,摧殘廣脅山盈。
七寶仙台亡舊跡,四彩天三輪絕雨聲。
聲華日以遠,自恨生何晚。
既傷火宅眩中門,還嗟寶渚迷長坂。
步陟平郊望,心游七海上。
擾擾三界溺邪津,渾渾萬品忘真匠。
唯有能仁獨圓悟,廓塵靜浪開玄路。
創逢肌命棄身城,更為求人崩意樹。
持囊畢契戒珠淨,被甲要心忍衣固。
三祇不倦陵二車,一足忘勞超九數。
定瀲江清沐久結,智劍霜凝斬新霧。
無邊大劫無不修,六時愍生遵六度。
度有流光功德收,金河示滅歸常住。
鶴林權唱演功周,聖德佳音傳餘響。
龍宮秘典海中探,石室真言山處仰。
流教在茲辰,傳芳代有人。
沙河雪嶺迷朝徑,巨海鴻崖亂夜津。
入萬死,求一生。
投針偶穴非同喻,束馬懸車豈等程。
不徇今身樂,無祈後代榮。
誓舍危軀追勝義,鹹希畢契傳燈情。
勞歌勿復陳,延眺且周巡。
東睇女巒留二跡,西馳鹿苑去三輪。
北睨舍城池尚在,南睎尊嶺穴猶存。
五峰秀,百池分。
粲粲鮮三輪明四曜,輝輝道樹鏡三春。
揚錫指山阿,攜步上祇陀。
既睹如來疊衣石,復觀天授迸余峨。
佇靈鎮梵岳,凝思遍生河。
金三輪逸掌儀前奉,芳三輪陵虛殿後過。
旋繞經行砌,目想如神契。
回斯少福澗生津,共會龍華舍塵翳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龍宮
神話中龍王居住的海底宮殿
秘典
含義深奧的典籍。 漢 仲長統 《昌言·損益》:“嗣 周氏 之祕典,續 呂侯 之祥刑。” 隋 江總 《皇太子太學講碑》:“紫臺祕典,緑帙奇文……靡不飾以鉛槧,彫以緗素。此文教之脩也。” 唐 慧淨 《雜言》詩:“龍宮祕典海中探,石室真言山處仰。” 元 吳萊 《寄柳博士》詩:“討論抽祕典,扈從得良臣。” 清 龔自珍 《為龍泉寺募造藏經樓啟》:“ 明 之士大夫席承平之清暇,往往探祕典,問玄文, 支*那 盛有述作。”
石室
(1).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。《左傳·莊公十四年》“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,典司宗祏” 晉 杜預 註:“宗祏,宗廟中藏主石室。”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注·河水四》:“又東南逕 司馬子長 墓北,墓前有廟,廟前有碑。 永嘉 四年, 漢陽 太守 殷濟 瞻仰遺文,大其功德,遂建石室,立碑樹桓。”《新唐書·禮樂志三》:“建石室於寢園,以藏神主,至禘祫之歲,則祭之。”
(2).指石造的墓室。《宋書·禮志二》:“ 漢 以後,天下送死奢靡,多作石室、石獸、碑銘等物。” 唐 楊炯 《為薛令祭劉少監文》:“石室兮沉沉, 蓬萊山 兮寂又陰。” 宋 葉適 《朱文昭母楊氏輓詞》:“古今歸石室,筆削紀萱堂。”
(3).泛指石造之室。比喻極堅固的防守設施。《三國志·吳志·賀邵傳》:“近 劉氏 據三關之險,守重山之固,可謂金城石室,萬世之業,任授失賢,一朝喪沒,君臣係頸,共為羈僕。”
(4).古代藏圖書檔案處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 周 道廢, 秦 撥去古文,焚滅《詩》《書》,故明堂石室,金匱玉版,圖籍散亂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朴子·內篇自序》:“雖不足以藏名山石室,且欲緘之金匱,以示識者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史傳》:“閲石室,啟金匱,抽裂帛,檢殘竹,欲其博練於稽古也。” 宋 司馬光 《神宗皇帝輓辭》之二:“它年紬石室,光大繼皇墳。” 清 錢謙益 《李自華父可守贈承德郎刑部山東清吏司主事制》:“為觀於石室,視我贊書。”
(5).岩洞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勾踐入臣外傳》:“ 吳王 知 范蠡 不可得為臣,謂曰:‘子既不移其志,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。’ 范蠡 曰:‘臣請如命。’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苦思行》:“鬱鬱西嶽巔,石室青青與天連。”《晉書·嵇康傳》:“ 康 又遇 王烈 ,共入山……又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,遽呼 康 往取,輒不復見。” 唐 於鄴 《贈隱者》詩:“石室掃無塵,人寰與此分。” 宋 蘇軾 《游桓山記》:“登 桓山 ,入石室。” 陳毅 《七星岩》詩:“石室嘆鑽天, 景福 祕地藏。”
(6).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。 漢 劉向 《真君傳》:“ 赤松子 者, 神農 時雨師也……數往 崑崙山 中,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,隨風雨上下。” 晉 陶潛 《搜神後記》卷一:“ 始興機山 東有兩巖,相向如鴟尾。石室數十所。經過,皆聞有金石絲竹之響。”《剪燈新話·申陽洞記》:“更前百步,豁然開朗,見一石室,榜曰:申陽之洞。守門者數人,裝束如昨夕廟中所睹。” 清 徐喈鳳 《會仙記》:“ 秋鴻 以扇拂壁,忽豁大門,肅 丹忱 入。洞中石室,別有天地。” 黃侃 章炳麟 《遊仙聯句》:“石室坐 王母 ,旁揖 喬 松 儔。”
真言
(1) 真話
他說的句句都是真言
(2) 梵語“陀羅尼”的義譯,即“咒語”
口念真言
慧淨名句,雜言(一作義淨詩)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