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高斯得的《勸農有感三首》
全文:
井卦分明說勞農,周人田制寓其中。
但令此念純無已,可使吾民養不窮。
數豆荒餐延野老,一篇腐語誨村童。
爾忱不屬知何補,謾道天公靳屢豐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分明
(1) 清楚(明白)狀
此七月望日之事也,汝在九原,當分明記之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(2) 簡單明了地
這分明不對
(3) 清楚地劃開界限
勞農
(1).指工人和農民。 李大釗 《十月革命與中國人民》:“在十月革命的火光里,誕生了勞農民眾的國家和政府!” 瞿秋白 《赤俄之歸途》四:“雖然也有不少糊塗顢頇的蠢氣,卻不害其為世界第一新國--勞農的國家。”
(2).單指農民。 李大釗 《“少年中國”的“少年運動”》:“應該投身到山林里村落里去,在那綠野煙雨中,一鋤一犁的作那些辛苦勞農的伴侶。”
勸勉農耕。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孟夏之月﹞命野虞出行田原,為天子勞農勸民,毋或失時。”《漢書·元帝紀》:“勞農勸民,無使後時。”按,《禮記·月令》:孟夏勞農,以勸耕作;孟冬勞農,以示休息。後來封建王朝多於仲春行之。參閱 宋 王應麟 《玉海》卷七六。
田制
關於農田的制度。《周禮·地官·掌節》“道路用旌節” 唐 賈公彥 疏:“鄉之田制與遂同,故知旌節是鄉遂大夫所授也。”《宋史·食貨志上一》:“其田制為三品:以膏沃而無水旱之患者為上品,雖沃壤而有水旱之患、埆瘠而無水旱之慮者為中品,既埆瘠復患於水旱者為下品。上田人授百畝,中田百五十畝,下田二百畝,並五年後收其租,亦只計百畝,十收其三……餘悉蠲其課。”《清史稿·食貨志一》:“田制:曰官田。初設官莊,以近畿民來歸者為莊頭,給繩地,一繩四十二畝。” 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:“在 新疆維*吾爾自治區 發現的 吐蕃 文中,有一則關於田制的記載。”
其中
那裡面;那中間
樂在其中
高斯得名句,勸農有感三首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