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陸游的《對食有感》
全文:
杯酌以助氣,匕筋以充腹;沾醉與屬饜,其害等嗜欲。
歠醨有餘歡,食淡百味足;養生所甚惡,旨酒及大肉。
老翁雖無能,更事嗟已熟。
勿嘆茆三間,養汝山林福。
參考注釋
杯酌
亦作“桮酌”。1.一杯所盛,喻少量。《南史·何敬容傳》:“暴鰓之魚,不念杯酌之水。”
(2).酒杯。借指酒或酒肴。 唐 戴叔倫 《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龍沙》詩:“莫怪沙邊倒,偏霑杯酌餘。” 宋 楊萬里 《秋夕雨餘》詩:“老眼那能舒簡編,只要玉蟲伴杯酌。” 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天部一》:“予觀官府之救護者,既蝕而後往,一拜而退,桮酌相命,俟其復也,復一拜而訖事。”
充腹
充腸。《戰國策·燕策一》:“人之飢所以不食烏喙者,以為雖偷充腹,而與死同患也。”《尉繚子·治本》:“非五穀無以充腹,非絲麻無以葢形。” 唐 馮贄 《雲仙雜記》卷六:“ 陶淵明 日用銅鉢煮粥,為二食具,遇發火,則再拜曰:‘非有是火,何以充腹。’” 明 劉基 《養志齋記》:“所以適口充腹者,無不有矣。”
沾醉
謂大醉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府縣·金元煥》:“即具酒肴盛饌……人人以大觥沃之沾醉。” 清 周亮工 《與陳琪園書》:“旅次 龍山 ,飲羊羔酒過多,沾醉,草草都不能文。”
霑醉:大醉。因酒醉時胸襟沾濕,故稱。《漢書·遊俠傳·陳遵》:“嘗有部刺史奏事,過 遵 ,值其方飲,刺史大窮,候 遵 霑醉時,突入見 遵 母。” 顏師古 註:“霑,濕。言其大醉也。”《資治通鑑·唐僖宗中和四年》:“從者皆霑醉。” 胡三省 註:“霑醉,言飲酒大醉,胸襟霑濕,不能自持也。” 清 鄭燮 《再和盧雅雨》之四:“皂隸解吟箋上句,輿臺霑醉柳邊城。”
與屬
依附;依託。《詩·小雅·角弓》:“君子有徽猷,小人與屬。” 鄭玄 箋:“君子有美道以得聲譽,則小人亦樂與之而自連屬焉。” 明 李東陽 《<白洲詩集>序》:“ 白洲 李先生 詩集若干卷,知府 熊君 桂 刻於 徽州 ,以書抵予曰:‘是詩之傳,非先生莫可與屬者。’予惡得以不敏辭哉。”
嗜欲
指肉體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
性不飲酒,少嗜欲
陸游名句,對食有感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