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從蠻藤落吳會,試拈支頭當陶瓦,鄉縣誌過青草湖

吳則禮又次竹枕韻

名句出處

出自宋代吳則禮的《又次竹枕韻》

全文:
銜蟬慣惱平頭奴,遙取魚肉豐其膚。
胡為掉尾懶相乳,化作青士形已枯。
不許卞璞登氍毹。
猶能攫怒氣翻鼎無,踞視穿墉疑欲圖。
涎流潑潑穿長蒲,夫人一笑呼與娛。
摩挲初欲論夢事,有底眈眈而睢盱。
偶從蠻藤落吳會,試拈支頭當陶瓦,鄉縣誌過青草湖
老夫得此良自稱,熟睡不管痴兒呼。

吳則禮詩詞大全

參考注釋

蠻藤

南方所產的藤。可編簟席。 宋 王安石 《示寶覺》詩之二:“卻憶東窗簟,蠻藤故宛然。”

吳會

(1). 秦 漢 會稽 郡治在 吳縣 ,郡縣連稱為 吳會 。 清 趙翼 《陔餘叢考·吳會》:“ 西漢 時 會稽 郡治本在 吳縣 ,時俗以郡縣連稱,故云 吳會 。”

(2). 東漢 分 會稽郡 為 吳 會稽 二郡,並稱 吳 會 。後亦泛稱此兩郡故地為 吳會 。《後漢書·蔡邕傳》:“ 邕 慮卒不免,乃亡命江海,遠跡 吳 會 。”《三國志·吳志·孫賁傳》:“時 策 已平 吳 會 二郡。” 宋 蘇軾 《喜劉景文至》詩:“平生所樂在 吳 會 ,老死欲葬 杭 與 蘇 。”《金史·完顏綱傳》:“僭稱位號,偷生 吳 會 。”

唐 以後,俗亦稱 平江府 (今 江蘇 蘇州 )為 吳會 。 元 陸友仁 《吳中舊事》:“府署之南名 吳會坊 。” 清 納蘭性德 《淥水亭雜識》卷一:“世多稱 平江 為 吳會 ,意謂 吳 為東南一都會也。自 唐 以來如此,今郡中有 吳會亭 ,府治前有 吳會坊 。”

陶瓦

(1).用陶土燒成的瓦器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七賢論》:“彼 嵇 阮 二生,志存保己,既託其跡,宜慢其形。慢形之具,非酒莫可,故引滿終日,陶瓦盡年。” 唐 韓愈 《元和聖德詩》:“皇帝儉勤,盥濯陶瓦。斥遣浮華,好此綈紵。” 宋 王禹偁 《黃州新建小竹樓記》:“ 黃岡 之地多竹,大者如椽,竹工破之,刳去其節,用代陶瓦,比屋皆然,以其價廉而工省者也。”

(2).燒制屋瓦。 唐 元稹 《故金紫光祿大夫贈太保嚴公行狀》:“ 荊 俗不理室居,架竹苫茅,卑庳褊逼,風旱摩戛,熇然自火。公乃陶瓦積材,半入其直。”《新唐書·楊於陵傳》:“﹝ 楊於陵 ﹞出為 嶺 南節度使。辟 韋詞 、 李翱 等在幕府,咨訪得失,教民陶瓦,易蒲屋,以絶火患。”《宋史·周湛傳》:“ 襄 人不善陶瓦,率為竹屋。”

鄉縣

故鄉所在之縣。亦泛指家鄉。 唐 王維 《桃源行》:“不疑靈境難聞見,塵心未盡思鄉縣。” 明 何景明 《送王宗哲少卿》詩:“平生共肝膽,何雲異鄉縣。” 清 顧炎武 《松江別張處士愨王處士煒暨諸友人》詩:“十載違鄉縣,三年旅舊都。” 清 惲敬 《上董蔗林中堂書》:“﹝ 敬 ﹞後令 富陽 ,為中堂鄉縣。”

青草湖

湖名。古五湖之一。亦名 巴丘湖 ,在今 湖南省 岳陽市 西南,和 洞庭湖 相連。因 青草山 而得名。一說湖中多青草,冬春水涸,青草彌望,故名。 唐 宋 時湖周二百六十五里,北有沙洲與 洞庭湖 相隔,水漲時則與 洞庭 相連,詩文中多與 洞庭 並稱。《梁書·河東王譽傳》:“未幾, 侯景 寇京邑, 譽 率軍入援,至 青草湖 , 臺城 沒,有詔班師, 譽 還 湘 鎮。” 唐 韓偓 《贈湖南李思齊處士》詩:“三春日日黃梅雨,孤客年年 青草湖 。” 元 馬致遠 《岳陽樓》第一折:“不要説 漢江 ,連 洞庭湖 、 鄱陽湖 、 青草湖 都看見了。” 清 吳偉業 《曇陽觀訪文學博介石兼讀蒼雪師舊跡有感》詩:“嗚呼!銅鼓鳴, 莊蹻 起, 青草湖 邊築營壘。”亦省稱“ 青草 ”。 晉 郭璞 《江賦》:“其旁則有 雲夢 、 雷池 、 彭蠡 、 青草 。” 唐 杜甫 《寄薛三郎中璩》詩:“ 青草 洞庭湖 ,東浮滄海漘。” 宋 張孝祥 《念奴嬌·過洞庭》詞:“ 洞庭 青草 ,近中秋、更無一點風色。”

吳則禮名句,又次竹枕韻名句

詩詞推薦

偶從蠻藤落吳會,試拈支頭當陶瓦,鄉縣誌過青草湖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