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寅冬至上躬祀南郊恭紀四律·其一

作者:乾隆 朝代:清代

原文

馳道曈曨散曙光,祥凝玉輅煥龍章。

精誠聖德通乾貺,肅穆皇儀紀奉常。

黍谷灰飛方應律,雲門樂奏正迎陽。

微風不動柴煙直,遙望天門辟九閶。

詩詞問答

問:《甲寅冬至上躬祀南郊恭紀四律·其一》的作者是誰?答:乾隆
問:該詩寫於哪個朝代?答:清代
問:該詩是什麼體裁?答:七律

注釋

1.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: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三十

參考注釋

馳道

古代供君王行駛車馬的道路。泛指供車馬馳行的大道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歲凶,年穀不登,君膳不祭肺,馬不食穀,馳道不除,祭事不縣。” 孔穎達 疏:“馳道,正道。如今之御路也。是君馳走車馬之處,故曰馳道也。”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二十七年……治馳道。”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:“馳道,天子道也。道若今之中道然。” 宋 梅堯臣 《和王景彝正月十四夜有感》:“馳道橫頭起山嶽,露臺周匝簇車輪。” 清 宋之繩 《隨蹕雜記》詩:“絶壁成馳道,堅冰過屬車。”

曈曨

太陽初出由暗而明的光景

情曈曨而彌鮮。——陸機《文賦》

曙光

破曉時的陽光,比喻已經在望的光明前景

勝利的曙光

我們大家看到,在許多國家裡已經顯露出國際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曙光。——《在馬克思恩格斯紀念碑揭幕典禮上的講話》

玉輅

古代帝王所乘之車,以玉為飾。《淮南子·俶真訓》:“目觀玉輅琬象之狀,耳聽白雪清角之聲,不能以亂其神。” 高誘 註:“玉輅,王者所乘,有琬琰象牙之飾。”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書證》:“良馬,天子以駕玉輅。” 宋 蘇軾 《送喬仝寄賀君》詩之三:“曾謁東封玉輅塵,幅巾短褐亦逡巡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列朝·御輅》:“ 武宗 以 正德 十四年親征 宸濠 ,曾乘革輅,最合古禮。玉輅則耕籍田用之,其他輅不知先朝亦曾御否。”

龍章

(1).龍紋;龍形。《禮記·郊特牲》:“旂十有二旒,龍章而設日月,以象天也。” 南朝 宋 鮑照 《從庾中郎遊園山石室》詩:“怪石似龍章,瑕璧麗錦質。”《南史·宋紀上·武帝》:“嘗游 京口 竹林寺 ,獨臥講堂前,上有五色龍章,眾僧見之。”

(2).指龍旗。《管子·兵法》:“三曰舉龍章,則行水。”

(3).皇帝的儀仗。 唐 溫庭筠 《湖陰詞》:“白虬天子金鍠鋩,高臨帝座回龍章。”亦借指皇帝。 唐 韓偓 《六月十七日召對自辰及申方歸本院》詩:“清水簾開散異香,恩深咫尺對龍章。” 宋 秦觀 《次韻東坡上元扈從三絕》之一:“赭黃繖底望龍章,不斷惟聞蠟炬香。” 清 李漁 《魚籃記·餞圓》:“自歸順以來,荷蒙丞相推薦呵,去專兵征強橫,又得龍章寵。”

(4).指得專征伐的大將之旗。 清 鈕琇 《觚賸·偽牘諭降》附 鈕蕙 卜識:“上御 日本 貢刀,令予跨赤驦以試,深蒙嘉嘆。隨手授曰:資爾武備,戮力王家,越日載錫龍章,昭示奬勸。尋轉參戎,量移副帥。”

(5).畫或繡龍之服。天子之服。語出《禮記·明堂位》:“ 有虞氏 服韍, 夏後氏 山, 殷 火, 周 龍章。”《後漢書·鄧禹傳論》:“及其威損 栒邑 ,兵散 宜陽 ,褫龍章於終朝,就侯服以卒歲。” 李賢 註:“龍章,袞龍之服也。” 唐 駱賓王 《晚憩田家》詩:“龍章徒表 越 , 閩 俗本非華。” 明 楊慎 《送卞蘇溪歸敘州序》:“言 鄧仲華 之賢,亦曰褫龍章而無慍。”

(6).袞龍之服和章甫之冠。《文選·趙至<與嵇茂齊書>》:“表龍章於裸壤,奏韶舞於聾俗。” 李善 註:“龍,袞龍之服。章,章甫之冠也。” 唐 李白 《自溧水道哭王炎》詩之一:“天上墜玉棺,泉中掩龍章。”

(7).喻不凡的文采、風采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賞譽》:“ 顧彥先 ,八音之琴瑟,五色之龍章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賀齊明帝登祚啟》:“龍章日綵,煥若麗天。” 唐 駱賓王 《上兗州崔長史啟》:“偉龍章之秀質,騰孔雀於觿年。” 唐 李白 《冬日於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》:“觀夫筆走羣象,思通神明,龍章炳然,可得而見。” 清 陳田 《明詩紀事己籤·李攀龍》:“ 於鱗 七言,函思英發,襞調豪邁,如八音鳳奏,五色龍章,開闔鏗鏘,純乎美矣。”

(8).對皇帝文章的諛稱。 明 何鏜 《重刻<誠意伯劉公文集>序》:“天語焜燁龍章,具在《翊運篇》中。”借指詔書,敕令。 明 無名氏 《鳴鳳記·林遇夏舟》:“鳳鸞昔日輕分羽,正 上林 花媚忘歸。忽蒙天使龍章墜。” 清 李果 《范文正公祠》詩:“先皇銀榜龍章在,紅樹階前交映明。”

精誠

真心誠意;至誠

真者,精誠之至也,不精不誠,不能動人。——《莊子·漁父》

精誠所加,金石為開。——《後漢書·廣陵思王荊傳》

聖德

亦作“ 聖惪 ”。猶言至高無上的道德。一般用於古之稱聖人者。也用以稱帝德。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 昌意 娶 蜀山氏 女,曰 昌僕 ,生 高陽 , 高陽 有聖惪焉。”《後漢書·李固傳》:“四海欣然,歸服聖德。” 唐 杜甫 《哀王孫》詩:“竊聞天子已傳位,聖德北服南單于。” 明 宋濂 《送劉永泰還江西序》:“聖德神功,巍巍煌煌,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說·拗相公》:“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 ,是 周文王 少子,有聖德,輔其兄 武王 伐 商 ,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。”《清史稿·禮志八》:“惟 世祖皇帝 神功聖德,纂述成書,光華萬世,羣臣歡忭,禮當慶賀。”

乾貺

上天之賞賜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南郊恩詔》:“朕肅膺乾貺,君臨率土。”

肅穆

嚴肅而安靜,莊嚴肅穆

廣場——如此肅穆,長街——如此沉寂。——《一月的哀思》

皇儀

皇帝的儀容。《文選·班固<東都賦>》:“陳百寮而贊羣後,究皇儀而展帝容。” 呂延濟 註:“言盡帝皇之容儀。”

奉常

(1). 秦 九卿之一。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》:“奉常, 秦 官,掌宗廟禮儀,有丞。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。” 顏師古 註:“太常,王者旌旗也。畫日月焉,王有大事則建以行,禮官主持之,故曰奉常也。後改曰太常,尊大之義也。”

(2).保持恆久。 宋 范成大 《古鼎作香爐》詩:“雲雷縈帶古文章,子子孫孫永奉常。”

黍谷

(1).山谷名。在 北京市 密雲縣 西南。又稱 寒谷 、 燕谷山 。《太平御覽》卷八四二引 漢 劉向 《別錄》:“傳言 鄒衍 在 燕 ,有谷地美而寒,不生五穀。 鄒子 居之,吹律而溫至生黍,到今名 黍谷 焉。” 北周 庾信 《謝趙王賚絲布等啟》:“ 靈臺 久客,從此數炊。 黍谷 長寒,於今更暖。” 清 方文 《寄懷從子密之》詩:“春將回 黍谷 ,人尚隔 桃源 。”

(2).借指陰陽家。因 戰國 齊 著名陰陽家 鄒衍 曾居 黍谷 ,故名。《北史·文苑傳序》:“ 淹中 、 稷下 ,八儒、三 墨 之異; 漆園 、 黍谷 ,名、法、兵、農之別。雖雅誥奧義,或未盡善,考其遺跡,亦賢達之流乎!”

應律

(1).應合樂律。《楚辭·九歌·東君》:“應律兮合節,靈之來兮蔽日。” 唐 呂純 《憶江南》詩:“萬蕊初生將比類,黃鐘應律始歸家。” 明 劉基 《聖人出》詩:“八風應律《九歌》奏,圓方交格神靈輳。”

(2).應合曆象。 明 唐順之 《請皇太子受朝疏》:“及茲正陽履端之辰,蒼龍應律之候,羣臣詣 奉天殿 朝賀禮成,即詣 文華殿 朝賀皇太子。”

雲門

(1). 周 六樂舞之一。用於祭祀天神。相傳為 黃帝 時所作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:“以樂舞教國子。舞《雲門》、《大卷》、《大鹹》、《大磬》、《大夏》、《大濩》、《大武》。” 鄭玄 註:“此 周 所存六代之樂, 黃帝 曰《雲門》、《大卷》。 黃帝 能成名萬物,以明民共財,言其德如雲之所出,民得以有族類。”《舊唐書·音樂志一》:“按古六代舞,有《雲門》、《大鹹》、《大夏》、《大韶》,是古之文舞; 殷 之《大濩》, 周 之《大武》,是古之武舞。” 章炳麟 《訄書·辨樂》:“古之作樂,各用其宮。”自註:“如《大司樂》:舞《雲門》,則圜鍾為宮。”

(2).高聳的大門。多比喻富貴之家。《古文苑·孔融<雜詩>之一》:“高明曜雲門,遠景灼寒素。” 章樵 註:“雲門謂門第穹崇,上侵雲漢。” 唐 李華 《含元殿賦》:“玉宇璇階,雲門露闕。” 宋 桑世昌 《蘭亭博議·御札一軸三紙藏右司黃犖家》:“珍藏既出於雲門,傳刻僅留於朔塞。”

(3). 漢 雲陽縣 的城門。《文選·班彪<北征賦>》:“歷 雲 門而反顧,望通天之崇崇。” 李善 註:“ 雲陽 ,古縣,在 池陽 西北,屬 右扶風 。雲門,即 雲陽縣 門也。《漢書》: 左馮翊 有 雲陽縣 。”

(4).山門。借指寺廟。 唐 杜甫 《惠義寺送王少尹赴成都》詩:“雲門青寂寂,此別惜相從。” 唐 陸龜蒙 《新秋月夕客有自遠相尋者》詩之一:“雲門老僧定未起,白閣道士遙相迎。” 唐 尚顏 《寄荊門鄭準》詩:“不許姓名留月觀,終攜瓶錫去雲門。”

(5).急流的出口。因水氣狀如雲霧,故稱。《文選·左思<蜀都賦>》:“指渠口以為雲門,灑滮池而為陸澤。” 張銑 註:“言水自渠而灌田,故指渠口為雲門,猶雲來則雨至也。” 唐 杜甫 《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》詩之六:“風磴吹陰雪,雲門吼瀑泉。”

(6). 蜀 的代稱。 北周 庾信 《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》:“煙沉冰井,雨歇 雲門 。” 倪璠 註:“此以《蜀都賦》有雲門,故以 雲門 指 蜀 。” 唐 崔塗 《入蜀赴舉秋夜與先生話別》詩:“ 雲門 一萬里,應笑又擔簦。”

(7).指谷口。 晉 惠遠 《廬山東林雜詩》:“有客獨冥游,徑然忘所適。揮手撫雲門,靈關安足闢。” 唐 馬戴 《早發故山作》詩:“雲門夾峭石,石路蔭長松。”

(8).山名。在 浙江 紹興 南。亦名 東山 。山有 雲門寺 。 南朝 梁 處士 何胤 曾居於此。《梁書·文學傳下·王籍》:“﹝ 王籍 ﹞除輕車 湘東王 諮議參軍,隨府 會稽 。郡境有 雲門 、 天柱山 , 籍 嘗游之,或累月不反。” 宋 方岳 《水調歌頭·壽趙文昌》詞:“胸有 雲門 禹穴 ,筆有禊亭 晉 帖,風露洗脾肝。秋入 紫宸殿 ,磨玉寫琅玕。”

(9).山名。在 山東省 青州市 南。一名 雲峰山 。 清 周亮工 《雲門送胡元潤還白下》詩:“屴崱君能到, 雲門 得暫停。”

(10).山名。在 廣東省 乳源瑤族自治縣 北,連 樂昌縣 界。山有 雲門寺 。 五代 文偃禪師 居此。參見“ 雲門宗 ”。

(11).佛教宗派名。即雲門宗。 宋 陳師道 《請興化禪師疏》:“某公尊者承佛受記為世導師,紹雲門之正宗,分慧林之半座。” 章炳麟 《建立宗教論》:“至雲門之訶佛,則非特破相,而亦破名。”參見“ 雲門宗 ”。

(12).人體穴位名。位於前胸外上方,當鎖骨外端下緣。《素問·水熱穴論》:“雲門、髃骨、委中、髓空,此八者以寫四支之熱也。” 王冰 註:“雲門在巨骨下,胸中行兩傍。”

奏正

(1).奏請判處。《後漢書·寇榮傳》:“尚書背繩墨,案空劾,不復質確其過,寘於嚴棘之下,便奏正臣罪。”

(2).奏請更正。 明 劉若愚 《酌中志·內府職掌紀略》:“先帝御札,於閣票內誤增太監二字。 王體乾 等不達體制,含糊奉行,未之奏正。”

迎陽

(1).冬至之後日漸長,古代於冬至日出南郊祭天,謂之“迎陽”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南郊頌》:“配天道尊,迎陽義重。” 明 唐順之 《送樊大夫會朝長至》詩:“天子迎陽疏玉戶,羣方獻壽拜金函。”

(2).謂迎著陽光。 宋 王安石 《和仲甫兄春日有感》:“嬌梅過雨吹爛熳,幽鳥迎陽語啾唧。”

微風

(1).輕微的風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微風過之,湛濁動乎下,清明亂於上,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。” 漢 班婕妤 《怨歌行》:“裁為合歡扇,團團似明月。出入君懷袖,動搖微風發。” 宋 范成大 《春晚》詩之二:“微風盡日吹芳草,蝴蝶雙雙貼地飛。” 清 劉純熙 《日暮》詩:“宿鳥樹高下,微風雲重輕。” 魏巍 《東方》第六部第六章:“那面深綠色的繡有和平鴿的旗幟,也被人插到地堡上,在微風裡輕輕地飄蕩。”

(2).指日趨衰微的風俗。 唐 杜甫 《杜鵑行》:“ 蜀 人聞之皆起立,至今相效傳微風。”微,一本作“ 遺 ”。

柴煙

柴禾燃燒時產生的煙氣。 沉從文 《貴生》:“﹝ 貴生 ﹞半夜裡一個人在溪溝里砍了十來條大鯉魚,全用鹽揉了,掛在灶頭用柴煙燻得乾乾的。”

遙望

向遠處看;看遠方

遙望山頭的蒼松

天門

(1) 神話傳說中天宮的門

(2) 帝王宮殿大門

(3) 指人額頭的中間

(4) 人的心(道士用語)

九閶

(1).九天之門。指天。 清 龔自珍 《贈太子太師涿州盧公神道碑銘》:“我書公勞,十不六七,塞滿九閶。”

(2).指朝廷。 清 張九鉞 《振災篇》:“痌瘝一上聞,惠澤下九閶。” 清 唐孫華 《張母陳太孺人貞節詩》:“旌命下九閶,恩綸賁黃壚。”

標籤:冬至

詩詞推薦

甲寅冬至上躬祀南郊恭紀四律·其一原文_甲寅冬至上躬祀南郊恭紀四律·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