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何夢桂的《觀慈烏反哺》
全文:
有鳥有鳥名慈烏,群兒啞啞爭相呼。
羽毛甫集思反哺,為報父母恩勞劬。
民彝天理久淪斁,聞此肝膽為昭蘇。
禽蟲微物豈知義,烏性至孝由中孚。
梟獍雛成軀為裂,伯勞雛長肉已刳。
天地生物無不仁,何至善惡相懸殊。
禽中孝子爾烏是,世上逆子彼二雛。
父母愛子恩罔極,子心能似父母無。
人生誰實空桑出,為感物類長嗟吁。
嗟吁不足日雲暮,老烏抱雛宿夜樹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天地
(1) 天和地。指自然界和社會
天地山川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禪山記》
天地之聞。——清· 黃宗羲《原君》
天地之大
震動天地。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(2)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
(3) 指天地之間,自然界
天地之精也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慎行論》
天地百法乎。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又
天地調劑之法也。
天地不能生人。
天地之所以養人也。
生物
有生命的物體,具有生長、發育、繁殖等能力,能通過新陳代謝作用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。動物、植物、微生物都是生物
森林生物
只有幾隻蒼鷹在高空盤旋,看不見旁的生物。——《孟姜女》
無不
沒有不;全是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,無不覆幬。” 唐 韓愈 《元和聖德詩》序:“風雨晦明,無不從順。” 金 王若虛 《<論語辨惑>序》:“凡六經 孔子 之書,無不牽合其論,而上下其詞也。” 魯迅 《朝花夕拾·<狗·貓·鼠>》:“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,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,便是書籍的裝潢,玩具的工致,也無不令人心愛。”
至善
(1) 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於其中或者都來源於它的那種最高的善
(2) 最好的辦法、情況
至善不戰,其次一之。——《管子》
惡相
兇惡的相貌
他當時那種惡相真嚇人
懸殊
差別很大
何夢桂名句,觀慈烏反哺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