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王禹偁的《送陳侯之任同州》
全文:
丈夫貴自奮,何必恃貽謀。
當年功不立,古人重為憂。
太師忠順公,沒世有餘休。
令子一何賢,恥隨資蔭流。
碌碌奉朝請,帝恩何以酬。
鬱郁不快意,上章聞冕旒。
願為循良吏,未甘恩澤侯。
天子嘉乃誠,錫命蒞同州。
同州古三輔,北望雄且優。
詔條得以布,民瘼得以求。
勿謂綺紈子,當有襦袴謳。
詩云無忝爾,禮雲必為裘。
去去繼旄節,免作將門羞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詔條
皇帝頒發的考察官吏的條令。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,掌奉詔條察州。” 唐 柳宗元 《代裴行立謝移鎮表》:“唯當遵守詔條,貶棄奸慝,平勻徭賦,示以義方。” 明 李詡 《戒庵老人漫筆·在官有疾犯皆去職》:“邑訓導 張用齋 庸 《送知縣饒公免官還鄉序》云:‘ 洪武 九年秋八月,有司欽奉詔條,凡在官者,其族屬有麗於法,聽其解職還鄉里。’”參見“ 六條 ”。
得以
指借某事物而能做某事;能夠,可以
充分發揚民主,使每個人的意見得以充分發表出來
人皆得以隸使之。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民瘼
民眾的疾苦。語本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監觀四方,求民之莫。” 馬瑞辰 通釋:“《漢書》、《潛夫論》及《文選》注,並引作‘求民之瘼’。”《後漢書·循吏傳序》:“廣求民瘼,觀納風謡。” 唐 孫樵 《武皇遺劍錄》:“民瘼其瘳,國用有加。” 宋 李綱 《與秦相公書》之十二:“入境之初,詢問民瘼。耆老皆雲,累年以來,既盜賊之所蹂踐,又科需之所搔擾。” 明 方孝孺 《書學齋佔畢後》:“此非躬歷其事,而深究民瘼者,不能述斯言也。” 清 龔自珍 《水調歌頭·竹嶼病起賦一詞送別》詞:“帝念東南民瘼,一髮牽之頭動,親問六州鹺。”
王禹偁名句,送陳侯之任同州名句